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核心期刊 一级期刊 优秀期刊及其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对"核心期刊","一级期刊"、"优秀期刊"等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界定了它们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庄子 《传媒》2007,(12):29-31
品牌从来就是一切商业模式的核心,因为它直接有力地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概念".建构期刊品牌、成就品牌期刊,特别是当前中国期刊在"中国年"时代集体面临的品牌重塑,就是在获取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何为"核心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期刊"的概念本属文献计量学的范畴,目前却有不少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对"核心期刊"顶礼膜拜,趋之若鹜.期刊为了彰大自身的知名度,将一些获奖项目印在封面上,这本无可厚非,但"核心期刊"的字样往往被列于首位,足可见对"核心期刊"的崇尚程度.有些期刊以"核心期刊"为办刊目标,把进入"核心期刊"视为办刊实绩,一味地去迎合"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千方百计"地提高文摘率.还有一些学术期刊,把"核心期刊"当作赚钱的招牌,热衷于增页扩版,小小学报竞成月刊,每期200多页,年发文量近千篇,向读者大肆收取高额的版面费用.甚至,还有某些学人以"如何进入核心期刊"为科研选题,试图以"核心期刊"为"指挥棒",提出调整栏目设置、改变办刊宗旨的应对策略……如此削足适履,不利于期刊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导致期刊价值取向的偏离,势必要丢掉一些长期培育起来的精品栏目,有些学术期刊恐怕也会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以来,"核心竞争力"一词被广泛引用.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1].近年来,在出版业,"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期刊核心竞争力"、"编辑核心竞争力"等概念大量出现.其中,期刊核心竞争力就是期刊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吸引、拥有和团结作者、读者的影响力和核心能力[2].它是关系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通俗地讲,其内涵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价值性、独特性和持久性.应该说,期刊不同,其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也不同.近年来,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得到了期刊社的高度重视,都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本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自1973年"核心期刊"概念引入我国以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核心期刊"的理论、实践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核心期刊"被用于学术评价的两面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核心期刊"被用于学术评价的两面性:被用于学术评价是期刊作用的延伸;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作用,则背离了核心期刊的遴选初衷,是不可取的。在利用"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时要适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冉强辉 《编辑学报》2005,17(6):470-472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刊期多为双月刊,出版周期迟滞;学术质量参差不齐,进入较高层次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的期刊不多;办刊经费多来源于发表费和上级拨款,少有刊登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这些问题不利于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稳定和刊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核心期刊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颖 《编辑之友》2001,(6):27-28
大约10年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国内首创了"核心期刊"的名目,初衷是为全国图书馆对期刊进行分门别类管理创造条件,也为广大读者更快捷更有效地利用学术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的确,当时能入选核心期刊的也大多是某学科领域国内高水平或较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但始未料及的是,随着"核心期刊"被越来越多的职称评审部门和科研成果鉴定部门作为认定期刊级别的一个重要参照,核心期刊的划定逐渐偏离了初衷,演变成为衡量期刊等级水平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期刊编辑普遍看重"学报"2字,有一种"学报情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不断有非"学报"期刊更名为<××学报>.对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或文摘期刊及核心期刊的收录情况,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发行量和广告刊登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表明,"学报"类农业期刊在总体上并不比"非学报"期刊更具市场竞争优势.认为"非学报"期刊的出路不是"学报化",而是狠抓内在质量、明确报道方向,以质量和特色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薇  白葆红  万园园 《编辑学报》2007,19(5):395-397
介绍"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评价方法的特点,从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和期刊分类2个方面分析科技类核心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构建了科技类期刊计量评价模型,提出了"二次分类"和引入新的评价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高校学报办刊理念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质量综合评估体系对现阶段高校学报的办刊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了评估体系中基础建设条件、环境资源条件、出版能力、经营能力等4个板块的指标对期刊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认为期刊的合理定位、规模、效益等要求高校学报办刊理念具有规范性、经济性、有效性及开放性,期刊编辑尤其是学报编辑办刊理念转变的必要性表现在规范办刊行为、注重办刊过程的经济性、提高科技期刊的各种效益,以及创造条件使期刊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h指数对期刊的解读——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将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h 指数进行了统计,探讨了h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的有效性,描述了期刊动态h 指数和期刊静态h 指数的成长特点,而且从纵向和横断的角度对期刊的影响力进行了刻画。同时, 提出利用期刊静态hmax和hmax /Np两个新的指标,可以对期刊在一定时段的内在价值及质量进行简便、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并能够有效克服期刊影响因子“即时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演进·问题·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立 《编辑学报》2014,26(1):92-95
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期刊评价和科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2—2011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共修订5次出版6版,评价指标不断丰富和完善,由重数量评价转向重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评价;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论文被引频次重复计算、对期刊自引处理不当、绝对量指标过多而相对量指标过少、对论文下载量指标重视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期刊PR8指数:一个新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基于论文被引频次8个区段百分位数排序(percentile rank 8,PR8)赋分,尝试构建新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期刊PR8指数(journal index for PR8,JIPR8),并检验JIPR8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效果。[方法/过程] 选择JCR中8个学科301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种期刊的JIPR8,并与其他几个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检验JIPR8跨学科期刊评价的敏感度和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结论] 在选择的所有指标中,8个学科301种期刊JIPR8的变异程度最低,说明其用于跨学科期刊评价的稳定性最好;不同分区期刊(Q1、Q2、Q3和Q4) JIPR8的组间差异性较为明显,仅次于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ncentile,JIFP),表明其对优秀和一般期刊的区分度较好。认为JIPR8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进行期刊信赖度评价.在宏观层面上,主要是期刊利益相关主体对信赖度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期刊利益相关主体基于某种利益考量和经验判断;而微观层面上,主要通过各种问卷调查法、文献评价法等,运用相关工具对信赖度进行比较细致的评估.不但要推动研究者重点从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入手而加强对期刊信赖度的研究,拓宽相关理论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深入进行期刊信赖度评价指标的探索和创新,以便更好地在编辑学研究、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期刊质量、促进科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从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评价指标、H指数以及衍生指标、类PageRank及其衍生指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社交媒体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出发,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结果/结论]现有评价指标融合度较差,较少考虑引文偏态与自引问题,且新兴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评价方法可行性有待商榷。未来应重视深度融合评价指标,引文偏态改进方法多样化,社交媒体期刊评价方法规范化以及跨领域期刊评价方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17.
王晓峰 《编辑学报》2021,33(5):479-482
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但在期刊出版、评价、管理等过程中,唯SCI影响因子的现象越发明显.由于影响因子本身的局限性,唯影响因子在期刊基础设施建设、论文选择与评审、期刊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消除唯SCI影响因子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危害刻不容缓.不局限于少数指标,让不同类型的期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才能壮大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基于文献数据对期刊政策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系统研究,以便客观揭示和彰显期刊在决策、管理、公众等层面所产生的政策影响力。[方法/过程] 采用将政策文件、政策相关者分别与期刊刊载成果建立证据关联以评估其影响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构建包含政策研究指数、政策传播指数、吸引政策相关者参与度指数等3个一级、9个二级和22个三级指标的期刊政策影响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对期刊开展政策影响力定量统计。[结果/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揭示期刊尤其是政策型期刊的政策影响力,可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各类不同定位期刊的综合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淑娟 《编辑学报》2005,17(3):173-174
针对目前科技期刊存在的一稿多投等作者学术信用降低问题,认为科技期刊应建立作者的学术信用评估系统.提出了作者学术信用系统的2种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与运用,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有利于防止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20.
介绍末位淘汰制的起源和科技期刊评价中引入末位淘汰制的情况,分析末位淘汰制对科技期刊和期刊编辑的影响.认为末位淘汰制有利于期刊的发展并激励期刊编辑不断提升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