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是对传统师生关系中“主-客二分”的反驳,是对双主体论的丰富与发展,更是一种超越。在“我-你”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理解形成了一种互主体性的关系,即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2.
贺璐 《考试周刊》2008,(4):189-190
对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关系本体论上.以对话哲学为基础的"我-你"型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学领域中具有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传统的师生关系长期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哲学解释学把"理解"作为人的存在方式,那么就是把"人"作为根本问题来研究。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我—你"的理解与对话关系,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维模式,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客体”的“对象化”模式:从交往行动哲学理论和语言化哲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理解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马丁·布伯的对话教学思想以其对话哲学为基础,将教学视为与学生“相遇”的重要影响力,承担着使学生的潜能得以自由发展和历史更新、使学生形成建立“对话”关系的能力、使“我-它”知识向“我-你”知识转化的重任;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既是使世界达到学生的选择者,也是学生灵魂再生的向导,还要以其自身的整体存在作为学生的模范;至于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布伯认为信任是师生对话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肯定他者”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包含”则是师生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教育方法直接表现为一种文化的性质,我国教育的主流传统不是“对话”而是“对白”,因此人文教育开展对话就意味着深层次的文化变革。人文教育对话的目的是培养辩证和宽容精神,免于人们囿于“我一它”公式而不悟,能进入“我一你”状态的精神关系中。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话的人学前提。  相似文献   

7.
"对话"视野中的"两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开放、尊重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拒斥灌输,走向对话。对话重视对话者之间的理解,“两课”教学中的理解尤为重要 ●“两课”教学对话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事件,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和意义的过程,这需要建立民主、平等、沟通、理解的我—你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下,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面临困境。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倡导的是具有直接性、交互性、动态相遇性的“我一你”关系,鼓励师生在怀有包容心、拥有责任感、存在共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真实的对话。这种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激发师生的对话意识、建立平等信任的对话环境、运用新颖对话方式、设置共享对话情景的对话关系,值得我们倡导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杨娟  杨晓萍 《文教资料》2008,(20):96-98
随着社会对幼儿的主体地位日益关注,在教学中构建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我与你"型师幼关系成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的必然.对话是塑造这种"我与你"型师幼关系的重要途径.构建"我与你"型师幼关系有两种策略:第一,理解对话,了解对话的涵义和价值.第二,走向对话,创造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在对话中教师要把握对话的时机;找到正确合适的话题;适当地运用提问,真正地走向对话,使"我与你"型师幼关系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因为师生对话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育人为本。其理论基础乃基于对师生关系的主体际定位,用"我—你"型伙伴关系取代"我—它"型对象性关系。正确开展思政课的对话式教学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言语型对话、文本型对话与反思型对话。  相似文献   

12.
程玮 《高教探索》2006,(6):74-78
现代哲学研究聚焦于人类主体自身的探索上,对人性及人类本真内涵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本文以伽达默尔文本观为理解视域,从教育哲学的深层视点解读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是一种共享共悟的“人—人”关系而非相峙的“人—物”关系;师生关系是互动互融的对话关系而非教与学隔裂的独立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开放的理解关系而非封闭的主从灌输关系;师生关系是共生共长的视界融合关系而非教化的训导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师生关系单向化、冷漠化、功利化倾向日益膨胀,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正是传统师生关系异化的根源。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指双方的“敞开”、“接纳”和“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相互理解、共同参与,这种对话更多地是彼此接纳和共同分享,是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对话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中“我-你”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观,即人化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德育活动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我—你"之精神相遇观认为,学校德育中师生关系为一种互理解、协同进步的互动式关系,"信任、自由、包容"应为师生对话关系构建的道德基础。由此,学校德育实践应关注设置促进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德育目标,构建"我—你"新型师生对话关系和建立拥有良好道德氛围的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王昆 《辅导员》2009,(11):26-26
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你一我”式的平等交往,而构建如此的师生关系,师生“对话”就是一条必要且有效的途径。下面就师生间如何“对话”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做法。  相似文献   

16.
对话教学的师生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话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对话教学的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在对话教学看来,教师是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师生关系表现为对话实质的“我一你”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犹太神哲学家马丁·布伯以诗意的语言呈现了他的“对话哲学”或曰“关系哲学”(philosophy of relation)。他认为关系才是本体,他强调“我一你”关系的直接性、相互性、相遇性,并通过这种真正的关系,重新界定语言、时间、自由等概念。然而,究其实质,“对话哲学”中的“对话”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事件。以“对话哲学”这一理论来观照阅读教学,对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有着重大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 ,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与途径 ,我们要摒弃知识授受的师生关系 ,确立平等的“你—我”师生关系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也谈"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丁·布伯用“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来概括人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我—它”关系是一种考察探究、单方占有、支配利用的关系,它只是我认知、经验、利用、改造的对象,“我”为主体,“它”为客体,由主到客,由我到物。“我—你”关系则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对等、彼此信赖、开放自在的关系,双方作为同等的主体双向来往,亦取亦予。两个主体以坦诚、信任的心态去释放自己全部的个性和生命力,并由彼此生命的“相遇”,走向“包容”,走向单一生命的整全。“我—它”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关系,为了自我生存及需要,人必得把他周围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化思潮,迄今为止,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已经幅射到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在教育领域它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尽管人们对这种影响的评价莫衷;—是,“反对视之为‘飘荡在西方化领域上空的幽灵’或‘癌细胞扩散’,赞同认为它是世纪末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狂飚'”^1,但它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这是不可否认的。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对师生关系的论述,彻底解构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并为构建新世纪所倡导的平等与对话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