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各种新兴教师资格证书计划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传统的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从"莱文报告"出发,分析介绍了美国高校教育学院在目标、课程、教职员以及研究等方面所遭遇的整体困境,探讨了困境背后所存在的"教师教育的取向"、"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数量"以及"教育学院的性质和教师教育研究的重心"三大争议,进而通过归纳有代表性的改革项目的基本特征,阐释了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文化素质教育在本科院校取得了重要成就,对高职教育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等的误区,应该处理好高职教育中"职业性"与"教育性"的矛盾,走向"素质本位"。从高职院校教师的视角,学生素质现状与教师参与程度之间、学校重视程度与师生积极性之间存在反差,需要在高职院校教师育人理念、学校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师教育已进入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标准,并且以实行教师资格统考为制度保障。然而教师教育的现状与标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师教育专业需要拓展发展路径。路径可以从师资、课程、教学和评估等方面找到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保证,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之源,让教师尽职为事,尽责服务,心存高远地发展自己,需要校长有责任的管理,和谐的管理。作为校长,除用法规制度约束教师的行为外,还需站在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掌控管理尺度,满足教师诉求,克服管理过程中的"管本位"和"官本位"做法,积极为教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中职教育学制缩短、生源质量下降这一特点,从课程改革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改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由"理论型"到"技能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赖昀  张学敏 《教育学报》2020,(2):97-108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编制是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的保障。我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历来非常重视,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教师供给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乡村教师编制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编制制度经历了由"偏重城镇"向"城乡一体化"、由"兼容并包"向"因岗限人"的变迁。偏重城镇的政策导向导致制度设计缺陷,因岗限人致使制度分配失当,改革过程中引发部分制度结构混乱,核编机制落后导致制度绩效低下。通过破除制度设计路径依赖,教师编制独立供给,优化教师编制制度结构,创新核编机制等措施,创新我国乡村教师编制制度,保障乡村教师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实现供给充足。  相似文献   

7.
美国不断强调优质教师的重要性,1200多所综合大学担负着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使命。目前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还不能适应当前标准本位的基础教育现实。因而,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提出了5个方面的改革建议,包括:大学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聚焦于学生成就;5年制教师教育项目制度化;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积极推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学校管理者来说,立足于学校本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思考如何从整体上形成一套行动策略。本文提出,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策略包括形成"压力圈"、建立平等的交流渠道、形成教师反思机制、构建以"诊断-改进"为主旨的教师评价制度、引进大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经历的学科本位、能力本位、工作过程本位三个阶段的分析,阐述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组织的核心,达到提高工作实践能力的高职教育目的,从教师、学校、政策制度三个层面分析了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于2015年实行了新一轮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改革。本轮改革缘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及对革除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既有弊端的诉求,并受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更新教师教育认证理念和重构教师教育认证标准;改革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注重结果评价、证据本位、认证过程严格透明、提出更为严格的职前教师选拔标准、强化教育实践、关注项目的持续改进等方面。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改革体现了该制度不断丰富完善的趋势,但仍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教师培训质量需要科学的评价制度作保障。如何建立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的教师培训的评价系统,探讨保证新课程教师培训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implementing a formative and shared assessment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in initi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more than 11 year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the methodology us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Empirical data show that the assessment system has important advantages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generally: greater application and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mproved quality of learning processes, better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cquisition,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Obviously,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too, although these can be minimised and overcome with appropriate planning of the educational project and continuous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过评价来切实保障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评价大体可以分为教师教育机构外部专业组织开展的认证和机构内部的学生学习评价两部分。美国专业组织开展的教师教育认证由于标准的清晰性、人员的专业性、过程的规范性、结果的透明性,能够对教师教育专业及其课程起到重要的指导与监督作用。美国教师教育机构内的各门课程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作品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成长记录袋评价等评价策略得到广泛使用。这启发我们,应该重视对教师教育课程评价的研究并切实改进我们的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评估职前教师实际教学表现和提高教师教育机构培养质量,美国政府与斯坦福大学联合开发了一套职前教师表现性评价标准体系(edTPA),在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框架上具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突破了传统以量化方式评估职前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但在推广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对我国职前教师培养和评估改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以来,美国教师培养面临内部质量提升和外部质量问责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伴随数据系统和分析方法的发展以及教师增值评价的推广,教师培养项目的增值评价应运而生.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基于教师培养项目→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因果逻辑,通过统计计量模型来评估教师培养项目对学生成绩的贡献度.其中项目效能的证据选择、效能测量以及效能增值结果的意义阐释构成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的关键内容.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公众对于强化教师教育绩效责任的呼声,但依然存在着信效度和适用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Our intention in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one institution's efforts to take on program assessment and respond to calls for accountability. To do so,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simultaneously sought to address the narrowly defined measures called for by policy makers and politician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roadening and expanding outcomes (such as student learning) and the missions, themes, and value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the accountability movement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n offers the lessons learned within one program developing a system of assessment within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客观对待教师绩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友 《教育学报》2007,3(1):47-53
教师绩效评价有其特定的内涵,既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结果的评价。由于教育目标更具模糊性与教育效果的复杂性,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就更应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许多研究者与管理者却把教师绩效评价曲解为“不正确”的教师评价,而把发展性教师评价神化为“正确”的教师评价。他们错误地认为教师绩效评价只能调动少部分人的积极性,绩效评价是针对过去的、对未来没有意义,唯有发展性教师评价才能促进教师发展,而教师绩效评价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际上,发展性教师评价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性假设及其人文主义的管理范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虽然,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更高境界的教师评价,但它必须以教师绩效评价所达到的严格、精确为现实基础。由于我国现阶段教师管理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科学化不足,因此,应当认真对待教师绩效评价,而不是盲目地推崇发展性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了解全国大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来源、教师对现在教育技术培训需求、教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等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发现,为了提升大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高校要拓宽对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范围,确保培训内容具有实际效果,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薄弱点进行重点培训,加强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考核,教师自身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通识教育的国家,随着通识教育在美国高校的地位日益重要,其质量评估体系也日趋完善,值得借鉴和学习。美国的通识教育评估机构主要包括区域性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协会)和院校本身三种形式。在对高校进行通识教育评估时,美国采用了多种直接或间接的通识教育评估模式,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考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评估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