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郑笺》的训诂研究郑玄首先是一个训诂学家,他对毛诗的笺注不仅训释字词,贯通诗义,而且开创义例,垂范百代。因而这方面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这方面黄焯的《毛诗郑笺平议》是一力作,此书是作者用平生精力所著,对毛注与郑笺综合前代意见,出以己意,其中有许多新见与发现。但此书对《诗序》过分推崇,依旧遵循《诗序》之说,对诗的原意理解时有偏废,对《郑笺》有矫枉过正之失。冯浩菲的《毛诗训诂研究》对《郑笺》的训诂理论、训诂体式、训诂条例加以归纳,全面总结了《郑笺》的训诂学贡献。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郑学丛著》是20世纪郑学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著作从六个方面对郑学做了全面论述,关于《郑笺》内容分散在书的各个章节中。可以说本书为后人进一步研究郑学开辟了道路,书中注重实证的治学方法对学人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郑玄《毛诗笺》(以下简称郑笺),训诂内容丰富、方法较完备,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两汉众多经学家治毛诗,唯有郑玄作笺对毛诗的流传推广作用最大。虽然西汉三家诗盛行并列于学官、立为博士,而到了东汉末年“自郑笺即行,齐鲁韩三家遂废”,又到唐孔颖达定《五经正义》、诗取毛郑,更使毛诗为后世所崇尚,最后完全取代三家而成为诗学的正宗。可见郑笺的训诂是卓有成效的,在汉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郑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文拟着重谈其词义训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汉代训诂专著应当首推《毛诗诂训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云:“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于是诗  相似文献   

4.
强制阐释现象不但存在于中国当代学者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受领域,也存在于诸如《诗经》等传统文本阐释中。毛亨、毛苌《毛诗故训传》及郑玄《毛诗传笺》以《毛诗序》的说法为前在立场对《邶风·静女》的阐释就是典型的强制阐释。为了迎合这种前在立场,毛、郑不惜改变该诗大多数词语的训诂,甚至改经以就注。我们今天阅读《诗经》,应理性地对待《毛诗序》。既要合理地利用它,又要避免受其过度影响,以免对作品产生不恰当甚至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训诂,简言之就是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雅言解释方言.《毛诗正义》一书包含汉代的毛亨传,郑玄笺,唐代的孔颖达疏和陆德明的注音,具有丰富的训诂学价值.本文以《毛诗正义关雎至桃夭》为切入点,对其中包含的训诂内容和训诂术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以加深对训诂的认识,为今后训诂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文选》李善注所引《毛诗》极具考证价值。不过由于传世宋刊本《文选》多经后人窜易,往往难以采信,故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唐写本李注《文选》为依据,对其中10条《毛诗》引文(含毛传、郑笺)与今本《毛诗》的异同加以详细考辨。  相似文献   

7.
试论陈奂对《毛诗》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陈免所著《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是一部疏解《毛传》的集大成之作.它汇集了清人《诗》说精华,又有许多独创,在《诗经》研究史上功绩卓著,向为士林所重.《传疏》是《毛诗》训诂著作,胜义俯拾皆是.与同时同类著作如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相比,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在训释《毛传》的同时,系统全面地对全《诗》经传作了精审的校勘,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郑玄立足于古文之学,却能打破门户之见,参合诸家,兼融今文经学,笺注《毛诗》,既夯实了《毛诗》在中国学术史上牢不可破的地位,也整合了两汉以来的《诗经》研究成果。在《诗经》解释方面,《郑笺》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擅长以史说诗、以时政解诗、以礼注诗、发明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9.
受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影响,徐邦达作于1976年4月稍后的《贺新凉》以"迂儒"的"韦编脆绝"与"郑笺毛传"反衬《红楼梦》"字字珠玑串",合情合理。其中"郑笺毛传"与顾随《木兰花慢》中的"高密笺经"同指郑玄的《毛诗传笺》,但一贬一褒,用意迥然不同。周汝昌先生认为徐词"郑笺毛传"云云是"葩经文采寓研红",与顾词"异曲同工,相互辉映",即同为称赞《红楼梦新证》之作。这一论断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诗集传》集古文、今文、汉学、宋学之大成,在《诗经》研究史上是继《毛诗郑笺》、《毛诗正义》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通过考证《诗集传》的成书过程,揭示朱熹对《诗集传》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独到的创新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对古老的文化经典《诗经》进行一次全面的领悟。  相似文献   

11.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代后蜀何光远著《鉴诫录》十卷,谈唐五代诗事者占十之六七,向为世人所重。以往仅据《十国春秋》略知其事迹。考订何光远曾著有《鉴诫录》、《广政杂录》、《宾仙传》三部著作,其中后二书宋以后失传。通过对《宾仙传》佚文的辑录考察,可以略知他的生平,确知他是一位非常坚定的道教修行者或向往者。他的三部著作都喜欢大量引用诗歌,其中《广政杂录》偏重记录朝野逸事,《宾仙传》则以传闻和虚构故事为主,《鉴诫录》所记介于事实和传闻之间,可以知道他著作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3.
《诗比兴笺》作者问题是近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桩著名公案,近代著名学者已有此书为魏源所作的说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多位学者考证,此书实系魏源所作,这一结论在魏源研究领域基本被认可,却没有引起古代诗学研究者的关注。其实,此书作者乃魏源还可做四个方面的充分补证。《诗比兴笺》与现存陈沆的著作缺少关联,同时,《诗比兴笺》与魏源大量著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包括笺注体例、词句、文意和思想观念的相同与近似。魏源将此书“著作权”转让给陈沆的行为.实与古代“托名”现象的文化传统有关。明确此书为魏源所作对于推进清代诗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诗正义》是一本注解《诗经》的注书,历来研究者多认为其注疏原则是"疏不破注"。实际上,在孔疏对毛传、郑笺的注解中,不仅是单一的因袭旧说,更多的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补充和纠谬,从而完善了对《诗经》的注解。以《诗经·小雅》为例,着重分析孔疏中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史浩的王府教官身份对其应制诗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首先,品学老成、政治可靠是王府教授选拔的两个重要标准,史浩的老成催生了他精粹练达、雍容和平的应制诗风,高宗的亲擢则令其所作多有感戴之语;其次,教授内容上的重德轻艺的特点使得作诗不被提倡,故史浩应制诗的数量较少,且少声色之娱的描写,语言也不涉华丽奇险而略显质朴雅淡;最后,与教授方式上的寓诫于读相一致,史浩的应制诗也能委婉箴讽。在出任建王府直讲期间,其所作应制诗中,抒情言志有所加强,对建王与皇孙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筵讲读是宋代学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宋学形成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之功。将包括《诗经》在内的经筵讲读制度化是从仁宗开始的,这一时代的经筵讲《诗》在继承《毛诗》、《郑笺》的基础上,时有发挥,有着明显的通经致用色彩,其诠释方式也体现出由名物训诂为主向义理诠释为主的过渡趋势,对其后《诗经》宋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造字法的理论,以徐铉校订版的《说文解字》中的"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通过对"视"及构成"视"的部件的分析,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视,从见示,神至切"的不足,"视"应该从见,从示,应归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8.
《括地志》是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解释古地名处甚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文字讹误。本文考察了张守节《正义》所引《括地志》的部分内容,针对其中部分讹误和疏漏,作了订正与补充,成札记十九则。  相似文献   

19.
兰茂的《韵略易通》和释本悟的《韵略易通》,是继《洪武正韵》之后影响比较大的两部韵书,赵荫棠、陆志韦等前辈学者对两书多有研究,但对两书的著者、成书时间、内容沿袭一直有争议。笔者从著者生平、版本传承、内容沿袭三方面对两书的版本源流做出考辨,以期辨明其源流,为进一步整理、研究两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戴震《毛郑诗考正》比《毛诗补传》更能注意到重言词一般为形容词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