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绕过九重山,转过十八弯,越过大江大河,在云南西南部的一个大山里,有着这样一个寨子,它叫高老庄.……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智慧的结晶,如散落于民间的一颗颗珍珠.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字升,凭着几十年的坚韧和执著,挖掘民间音乐的“宝藏”,并一一收集整理,使巍山民间歌曲广为流传,异彩绽放. 一 沿着巍山坝子西边山脚的简易公路,一路驱车南行到达一个叫做阿朵村的彝族寨子,在一所干净整洁的院子里,我们见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字升.  相似文献   

3.
法国人和宠物王洁编译在法国,宠物的数量是3500万(大约是法国儿童的两倍多),分布于这个国家里55%的家庭中。这些家养动物每年吃掉的肉要比西班牙人用量的总和还多。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巴黎的兽医数量大约是230人,比以往要高;有40家动物诊所在昼夜营业...  相似文献   

4.
一村子脚的磨房,始终在记忆中时隐时现。村子通电之前,磨面靠的就是水磨。故乡山高箐深,水资源异常丰富,差不多每个寨子都有一到二座磨房,甚至有些冒尖儿的人家自己就拥有一座磨房。这些磨房在河谷里零散地藏着。十冬腊月粮食晒干了,磨房就忙了起来。整个河谷滚着闷雷似的声音,那是村里的人在轮流着磨刚晒干的玉麦、小麦、  相似文献   

5.
点击新华村     
滇西北高原鹤庆县的新华民族旅游村,像一支别具风情的歌,传出了县境,唱遍了云南,响遍了全国,飞向了世界…… 新华村是一个白族聚居的村落.旧名石寨子,因这儿的山形地貌如房似屋,住房多随山形、山势建造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大理文化》2011,(11):中插1-中插2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银都水乡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区域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国内罕见的地下水资源.万亩草海湿地四周芦苇荡漾、荷塘飘香,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村寨间星罗棋布的龙潭、泉眼,四季涌动,洗尽凡尘从不干涸,家家户户甘泉簇拥,清醇甘冽,成为“泉潭之乡”.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石寨子匠人就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新华银、铜器手工艺制品,沿着茶马古道深入西藏、甘肃,远涉印度、尼泊尔等地.  相似文献   

7.
作品二题     
捕鹿记 密马寨的夜晚,静得连纺织娘落在鼻尖上也不会飞去. 这是一个藏在密林中的彝族寨子,只有紧挨寨边的地方,有几块种包谷的山地.四五十户人家全是垛木房,墙壁是用一棵棵木桩横垒起来的,屋顶是铺满木柱后加土筑成的,没有一砖一瓦.  相似文献   

8.
奥克塔维奥·帕斯●作家与作品最后一位巨人婉秋总统参加诗人的葬礼,只有墨西哥的诗人才能享受到如此特殊的待遇。帕斯于199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墨西哥摘取此项桂冠的第一人。他于1998年4月底不幸死于癌症,终年84岁。他的棺木安放在艺术宫里,上面覆盖...  相似文献   

9.
炊烟     
正因为雪乡在那里,所以要去看雪。春节的喜气荡漾在村民门前的灯笼上,灯笼上写着当时歌里的词"好日子",耳边也常响起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好日子》。那是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大山的深处,在这茫茫的雪野之中。太阳依旧升起,给夜的影子——蓝色的清晨一抹亮色,炊烟瞬时变成彩色的笔划过墨色的山林,在宁静中"好日子"来了。  相似文献   

10.
高大的橡胶,一棵棵,一行行,整整齐齐如一排排仪仗队,站满了离寨子不远的小山.浓密的树叶,把炙烈的太阳遮挡,只有几缕努力撕开树叶的阳光,照射在早已收完的胶碗上.阿秀看到这些空空的胶碗,觉得有些伤感,仿佛就是她自己……想着想着,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想要挣脱眼眶对它的束缚.她努力地控制着自己,咬咬牙,背起背篓,继续向山上走去.  相似文献   

11.
从助祭和食前祭祀可以得出周人在祭祀后把祭品吃掉的事实,这也反映了周人的食物来源观,即在周人心目中,他们享用的主要食品大麦和小麦,是先祖后稷弃奉了上帝的命令赠送给他们的,所以在每年举行的籍田札上都要祭祀上帝来"祈谷",以示他们对上帝和先祖的感激.吃祭品的意义就在于能得到祖先的保佑,进而达到宗族团结的目的.这也是周代宗法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若玛的嫁妆     
一日子被漾濞江风刮着,过得飞快。一转眼,桃红柳绿李花白,农家迎来二月天。嫁接核桃、运送肥料、割豆撒秧点苞谷,老寨人忙了起来。阿务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心中焦急如油煎——小姑出嫁,筹客进入倒计时,可嫁妆还未办到位,难坏了这个从来没有难事难得住的婆娘。寨子里,她可是个里里外外出风头、要面子的人,能不急?"你倒是搭若玛和风细雨地再商量商量,二月初八眨眼就到,该买的买该置的置,一个姑娘家嫁过去,不花两万三万,陪嫁些像样的东西,老人面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冒险家在景仰他,男人在向往他,女人轻薄他,历史学家、文学家在研究他。他会让你想起拉伯雷笔下的巨人,畅饮人类知识之河,精通多种学问;他会让你想起堂吉诃德荒诞不经的游侠生涯,但是他的冒险远比与风车作战、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来冲击、耽于漫无边际的幻想更为精彩;他会让你想到好色之徒唐璜,但他绝非伪装爱慕、恬不知耻、玩弄诱骗女人成性,而是真诚地追逐女人,女人也以真诚的热情回报他;他会让你想到卢梭等伟大的自传作家,但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不仅是为个人立传,也是为整个世纪立传。巨人、堂吉诃德、唐璜等人生活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而他生活在真实的历史世纪里。他的一生本身就是诗歌,就是小说,甚至比诗歌和小说更绚烂更精彩,他就是卡萨诺瓦。  相似文献   

14.
艺复兴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艺复兴在化艺术方面成就了一种高度,一种需要后人去仰视的高度。无论后世的化是怎样的流派纷呈,怎样以多元性和开放性而称,也无论后世涌现出了多少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有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它们实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相传春秋时代,范蠡帮越王灭掉吴国后,带了西施弃官而走,到了太湖边,躲进荆溪(今宜兴)的蜀山里。他在当地山上发现了陶土,于是就教土著百姓用陶土做成瓮、罐、缸、碗等日用陶器,并盖起了窑烧制陶器。从此蜀山一带百姓开始了用黄泥制陶器换饭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大的报纸1859年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星座》报,长120厘米,宽90厘米,是为纪念美国的独立宣言而办的。《星座》报至今还保存在德国的一家报纸博物馆里。世界上最小的报纸1829年在梵蒂冈出版的《罗马日报》只有手掌那么大,被称为“袖珍报纸”。它保存在德国雅琛报纸博物馆里。在美国也有一种很小的报纸,它是在美国俄勒冈州出版的《旗帜日报》,其大小为9.6厘米×7.6厘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报纸。面粉报纸在西班牙曾出版过一种以面粉做纸,用芳香无毒的特殊油墨印刷的报纸,看过之后就可以吃掉,可谓“精神”…  相似文献   

17.
绝没有要东施效颦、学鲁迅的"门外文谈"的意思.眼下的出版物真可谓百花齐放.一花引来百花开,书评期刊争相面世,各大小报刊也纷纷开辟读书栏目.在商业化和网络e化时代,这可是爱书人可遇不可求的美事.但看得多了,做书评文章的又大都是圈内人士,越来越往深里做,往专业里做,眼看着也要像"文学家"们那样直往"纯文学"里写,也想要落个自言自语、孤芳自赏了罢?  相似文献   

18.
卢鹏 《华夏文化》2009,(2):54-55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以哈尼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这里,属于梯田水域稻作文化区,其梯田早已享誉世界。该文化区最大的特征就是人们在梯田里种植水稻,靠水稻繁衍人口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灿烂的哈尼文化。水稻的种植离不开水,既然能够种植水稻,那就表明这个区域已经解决了水源的问题。红河州的众多哈尼寨子不缺水,不仅流水潺潺,而且还经常被笼罩在浓雾中,远远望去,还以为哈尼人家就生活在云海之中。  相似文献   

19.
吹箫鸟     
太大的悲伤最好将它忘记,太疼的伤口只希望它早日痊愈。回忆,有如重新撕开伤口——我,就这样想起了吹箫鸟。那年,我大学毕业,分到了苦松寨教书。苦松山是一座奇峻的高山,可惜山上的树木已经很少了。据寨中的老年人讲,他们小时候砍柴只须在寨子背后,那时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苦松树,所以寨子才叫苦松寨。可如今,砍柴得走半天的路了。我第一次上山拾柴火,是和肖玉老师一起去的。她是本寨人,已在这里教了十多年书。但她不回家吃住,仍带着她的一个独姑娘和我们两个外地人开伙。她说,  相似文献   

20.
品味巍山     
正终于在一个假日里成行,去细细品味南诏故地巍山的那一座城、那一条街、那一个村、那一座山。穿过焕然一新的拱辰楼,迈步在巍山古城错落有致,前铺后院,清一色瓦屋坡顶的房屋分列在古街的左右两侧,这犹如穿过苔草点缀的大理古城南门楼,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青石板铺就,中外游客相拥相挤的古街道上。巍山古城居民百姓不急不躁的慵懒时光,犹如在大理古城里开着铺子,喝着绿茶或品着咖啡,将经营和休闲融为一体的慢生活。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