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33年出生在英国的他,和其他的孩子相比,没什么特别之处,到了上学的年纪,他的父母才发觉,孩子其实有特别之处,那就是他对学习不开窍,似乎生来就不是学习的料,老师和他们交流,婉转表达对孩子的无奈和失望。  相似文献   

2.
超级记忆     
九岁的尤异是非常小学未来实验班的学生。这个班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不是按照岁数的大小来划分年级,而是把年龄不同却各有特长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在这个班里,有的孩子仅仅七岁就已经开始学习中学的课程,有的甚至更为突出,不满十岁就准备报考研究生了。不过,尤异的与众不同并非很早就显示出来。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常常因为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差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鄙视。记得有一次,老师曾经把他的妈妈叫到学校,忧心忡忡地建议说:“您应该带尤异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他的智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的同学则当面叫他“弱智”、“大傻”什…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训练的小队员中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叫牛牛。牛牛今年10岁了,他父母并没有想让他真正成为运动员。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身体也不是很好。例如牛牛,从小就有哮喘,到现在还时不时地犯。于是孩子托给我一来是练练身体,二来是锻炼一下毅力,让他知道坚持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章:李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正在做“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这个话题。从道理上讲,很多人都明白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独自睡觉,但一方面是住房限制,一方面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是同父母同床而睡的。您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的?李: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可以让他和父母分开睡。单独睡觉的孩子,当他醒来时,不得不面对醒来后的孤独到了六岁,孩子该上学了,就应该和父母分开睡觉了感,这个孤独感可以促进他的成长。因为他会由此在心理上接受他是独立的,他跟父母是分开的,而不是…  相似文献   

5.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6.
愈来愈多的人重视起家庭教育来了,上要顾父母,下要管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我发现,它们又多半是随意性的。父母其实常常是以自己为标尺来考虑孩子的。父母冷了就催孩子加衣服,父母热了就让孩子减衣服。父母高兴了就与孩子天下太平,父母闹气就拿孩子出气。父母有空了就检查帮助孩子的功课,父母没有空闲就来一个大撒手。这样的事,不是司空见惯了吗? 再随便四顾一下吧,殴打孩子,体罚孩子,相信棒槌底下出孝子,或者娇惯孩子,像填鸭一样地催肥孩子,父母教给孩子——应该说是引诱孩子喝酒吸烟……这各种的野蛮、造孽与摧残,这对于下一代犯下的罪,不是到处可见的么?  相似文献   

7.
尼克·胡哲,这个新生命的降生,给父母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恐: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但尼克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培养,他们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教尼克做能做的一切.1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把他放在了水里,让他学习游泳.  相似文献   

8.
"状元"父亲教子记 我们县今年的高考理科状元是一位姓刘的同学,他父母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父母有没有关爱孩子的那份心.那份心不是逼迫,不是责骂,是一种心灵的互动,是在强大的父母之爱面前,孩子产生的一种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这种责任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早在三年前,我们县这位姓刘的同学曾想从乡镇中学转到县城重点中学——我县的一中.当时他的父亲找到一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他们村蹲过点的县里干部,那位干部面露难色,这位父亲就说:"我想让您帮我认识一下一中的校长,请您帮帮这个忙,其他的问题就不要您解决了."在那位干部的引导下,这位农民找到了一中校长,并对校长说:"我不识字,但我知道学习很重要,我给您送个学生来,我保证这个孩子能在同年级内考前十名.  相似文献   

9.
我的孩子有多聪明?父母多么想知道。其实,孩子不需要依靠智力测试来鉴定聪明才智。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细心的父母就能观察到孩子的能力,这也是有科学方法的。  相似文献   

10.
超级记忆     
<正>九岁的尤异是非常小学未来实验班的学生。这个班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不是按照岁数的大小来划分年级,而是把年龄不同却各有特长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在这个班里,有的孩子仅仅七岁就已  相似文献   

11.
不少家长常问:“他看起来很聪明,说话也很流利,为什么学不会呢?”到底是孩子存在学习障碍还是不认真呢?其实,这是孩子的学习意愿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必需提升他的学习感受力,这才是治本之道。以下介绍几个方法。一、学习需要有快乐的感觉。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有高度的兴趣时,将终身受益。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若教孩子学习教到令他害怕时,他将终身痛恨学习。切记:幼儿期孩子只是“来玩”不是来“学”,他是“玩中学”。二、初步学习有干扰时,需要有爱与理解。在孩子被教育的过程中,这一项比任何理论都重要。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天才,…  相似文献   

12.
宋少卫 《中华家教》2013,(Z1):24-25
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每天尽心竭力地教育孩子,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天天陪孩子学习到深夜,可是孩子身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而有些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长,每天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非常争气,自己主动学习、不懈进取,学业和事业异常成功。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大  相似文献   

13.
【观点再现】:父母不该做“孩奴”,许多父母放弃自己的兴趣以及事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很大压力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孩子自觉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有可能学有所成。父母不该做“孩农”,孩子并不是父母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14.
学习演技是为了克服内向 金秀贤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父亲金忠勋曾是韩国上世纪80年代著名摇滚乐队Seven Dolphins的主唱:而美丽的母亲则曾经是一名职业模特。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金秀贤,小时候却是一个极其腼腆的孩子。连他的中学老师也说他“与其他孩子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到高中.金妈妈建议他学习表演,以此来克服内向。于是金秀贤开始参加舞台剧,就此展开了他与表演的缘分。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年幼的孩子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首先影响他,可供他模仿、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俗话说,“三岁看老”,从三岁孩子身上能看出什么来?父母的影子。  相似文献   

16.
1.别人都做得到,为什么你不行?在与孩子的同伴、手足比较时,父母常会贬低孩子的能力,使他的自尊受损、丧失自信。如果孩子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怎会有勇气面对失败呢? 2.反正我怎么讲,你就是听不懂!有时不是孩子不能接受失败,而是父母无法承受。某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发展得较缓慢,如果父母忽略不同个体的差异,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就会看不见孩子的优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邹君 《家长》2015,(2):18-19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要想更好地教育孩子,首先就要尊重孩子,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他的思想,尊重他的情感,和他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赖的关系。浩浩是邻居家的小男孩,满八岁了,刚上一年级。由于父母工作很忙,他一直住在乡下奶奶家,必须上学了,才回到父母身边。我很关注这个孩子。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因为他是我"崭新"的小邻居,而是他瘦瘦弱弱的身躯以及见到人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启迪和滋养着孩子的童年,指引和督促着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影响孩子的一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陈鹤琴就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人们是要在做父母之前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的,也就是说如同孩子需要教育一样,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能胜任的,父母应该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为人父母。  相似文献   

19.
餐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小舞台,小觑不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对他们进行"餐桌教育"。这里的餐桌教育并不是要求父母平时不教育孩子,到吃饭时再进行教育,更不是让父母在吃饭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而是充分利用餐桌上全家人共同进餐的机会,适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习良好的进餐礼仪,形成良好的素质和性格。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名叫约翰尼·马丁的加拿大孩子,他的父母省吃俭用,攒钱想让他上大学。但不管约翰尼怎么用功,他的成绩一直是最差的。学校里的心理医生了解到了他的情况,对他说: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聪明才智,有许多画家一辈子也没能记住乘法表,有的工程师唱什么歌都跑调。但我们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你也不例外。有一天你会发现属于你的才能,那时你的父母就会为你而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