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岐路亡羊     
《小学时代》2015,(Z2):66-67
古文回放机: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③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④,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  相似文献   

2.
每变益上     
[原文] 赵简子问于成抟曰:“吾闻夫羊殖者,贤大夫也。是行奚然?”对曰:“臣抟不知也。”简子日:“吾闻之,子与友亲;子而不知,何也?”抟曰:“其为人也数变:其十五年也,廉以不匿其过;其二十也,仁义喜义;其三十也,为晋中军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为边城将,  相似文献   

3.
[阅读训练一] 举火求贤 [原文] 齐桓公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日:"宁威,卫人也,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用未晚也."公日:"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①.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②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摘自李贽<初谭集>)  相似文献   

4.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义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人,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  相似文献   

5.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追者之众"一作:追之者众)?"邻人日:"多歧路。"既反~④,问:"获羊乎?"日:"亡之矣。"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其所之~⑥,所以反也。"(选自《列子》)【注释】①亡:丢失。②党:亲族,朋辈,这里指家人。③竖:童仆。  相似文献   

6.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①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已,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  相似文献   

7.
宋昭公出亡     
昔①宋昭公②出亡③,至于境④,喟然⑤而叹曰:“呜呼⑥!吾知所以存亡。被服⑦而立,侍御者⑧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⑨者!’外内不闻吾过⑩,吾是以紒紜矠至此,吾困宜紒紝矠矣。”于是革心易行紒紞矠,衣苴布紒紟矠,食紒紡矠,昼学道而夕讲紒紣矠之。二年美闻紒紤矠,宋人车徒紒紥矠迎而复位,卒为贤君紒紦矠。谥紓紛矠为昭公。既紓紜矠亡矣而乃寤紓紝矠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新书》  相似文献   

8.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题。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似文献   

9.
【习题】1.下列各句中的其字,与例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A.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相似文献   

10.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扬子亡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简介本文选自《列子·说符》。注释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亡:丢失。党:亲朋。竖:小僮,小听差的。反:通“返”,返回。奚:为何。之:到……去。这句意思是,我们不知道它跑到哪条路上去了。戚然:忧…  相似文献   

11.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  相似文献   

12.
下面的语录,摘自《苟子·修身》篇: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降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劝人要接受正确的批评,改正自己的过失;尊批评自己的人为师,痛恨谄谀自己犯错误的人。  相似文献   

13.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①渚②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③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④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⑤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⑥."  相似文献   

14.
二百里之鉴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①尤所眷遇②。有一朝士③,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④。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谓贤于李卫公⑤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昔贤之所难也。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见《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对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的概括评价,历代奉为诗歌评价的标准和创作的原则,极大的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然而,历代对这句话的意义却存在着极大的误解。 “思无邪”一语,从后汉包咸解作“归于正”起,历代相因。朱熹《诗集传》说:“凡诗之言善者,皆可以感后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佚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说:“论功颂德,止僻仿邪,大抵皆归于正,于此一句可以当之也”按照这个解释,就诗的社会功用说,不管是“言善”、“言恶”,都可以“归于正”。如果就诗的内容说,诗有“言善”、也有“言恶”者。“言恶”就是“邪”。朱熹《诗集传》序说:“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承认“自《邶》而下”  相似文献   

16.
魏书生小时候,一本《今古贤文》不知读了多少遍。"尊人者,人尊之""隐其恶,扬其善""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一万次口号,抵不上一次行动""聪明的人改变自己,糊涂的人埋怨别人"等许多格言,一直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就像指  相似文献   

17.
节选文段初,智宣子①将以瑶②为后,智果③曰:“不如宵④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相似文献   

18.
鹦鹉噪虎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日:"虎行地者也,其如予何哉,而噪之也?"鹊日:"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寒鸦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日:"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相似文献   

19.
筑书巢     
正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人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