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京 《兰台世界》2013,(13):139-140
<正>清代是我国藏书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徽州私家藏书最为兴盛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徽商的发展达到鼎盛,徽商藏书名闻遐迩;二是徽派朴学形成,考据之风大大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三是清政府调整了文化政策,徽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书业发达,利于图书的收藏与流通。清代徽州学者众多,私家藏书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清代徽州的藏书数量也大大  相似文献   

2.
梳理了学界关于徽州文书的各种定义,分析总结了目前徽州文书的收藏和整理情况,结合中山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如何整理徽州文书的原则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的藏书传统,学子士绅高涨的爱国热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骨干的大力倡导,洪范五等中国图书馆学界先驱人物的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徽州地区各类图书馆的诞生与发展,并迅速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办馆理念,在藏书品质、科学管理、普及教育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徽州方志考     
徽州有着非常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三大地方学,指的就是徽学、藏学、敦煌学。徽州以传世文化典籍极为丰富而吸引着国内外学者,形成了一股国际性的"徽学"热。作者通过考订,对历代编纂徽州方志有据可查者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5.
我很欣慕徽州文化,我也爱研究徽州文化.我每次来到徽州,都想从徽州得到点什么东西. 徽州确实有很多东西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东西,人们往往说不准,人们说,一走进徽州,就有一种与世俗不同的文化气息.首先是丛山峻岭,清水碧波,给人情新的气氛,然后是与大自然协调一致的古建筑,建筑点缀了大自然,大自然烘托出人工建筑的美.大自然美似画,画中巧添人意,使意中画、画中意浑然一体.古桥、牌坊、古街、石雕、石画、木雕、木刻,处处刻画出徽州人的智慧、勤劳、作为、忠耿、奋发、承上传下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胡娟  刘勇 《新闻世界》2010,(6):107-108
《徽州日报》作为民国时期徽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丰富的内容,为后人研究民国时期的徽州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试通过对《徽州日报》17年间关于女性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探讨民国时期徽州女性在解放运动过程中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安徽省黄山市档案局馆围绕打造区域特色档案馆品牌目标,积极开展徽州谱牒档案的整理保护工作。市档案局馆全面分析徽州历史档案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抢救保护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抢救了一批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徽州文书与谱牒。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徽文化的多种图书文献中,徽州契约档案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徽文化文明系统的历史记忆库,这些浩瀚的契约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中最值得深入探究的,莫过于字里行间所展现的徽州人民古朴而独特的经济诚信观.  相似文献   

9.
陈肖 《山西档案》2006,(2):17-21
一、徽州文化及其内容近人吴日法《徽商便览·缘起》说:“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山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徽州地处安徽南部黄山、齐云山之间的东南丘陵地区。唐大历四年(769年)形成的州辖六县格局,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当时徽州府辖歙县、休宁、黟县、婺源、祁门、绩溪六县,由此至明清,基本未变,因而,徽州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和完整性的文化地理范围。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从广义上说,是指历史上的徽州人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  相似文献   

10.
丁氏文库是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藏书中一个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原为近代藏书家丁福保捐赠给原震旦大学的一批藏书。此批赠书计二万余册、五万多卷,除佛典和丁氏手校之书外,几乎囊括丁氏诂林精舍全部精华。本文阐述了丁氏文库藏书兼收并蓄、内容广博、版本丰富等特色,同时丁氏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也使丁氏文库的藏书呈现出鲜明个性特色。丁氏文库独特的文献价值,使其对构建复旦特色收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复旦馆藏资源建设颇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