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分析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区域旅游的意义、瓶颈及其路径,认为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区域旅游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扩大区域乡村旅游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扩散效用。瓶颈体现在广西体育非遗市场化有待开发,应拓宽消费者的消费视野;提高相关部门对非遗文化完善保障力度,加大对非遗活态传承与旅游市场的融合力度。相应对策为:紧密结合当下广西节庆体育,推动区域体育非遗走向旅游产业化;创新体育非遗与旅游的营销方式,推广区域体育非遗文化旅游;加大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提高体育非遗传承人的业务素养。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基于后精准扶贫视角,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为重点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后精准扶贫时代与教育、文化、健康、产业经济、旅游领域都有着较深层次的内在血缘关系。该文采用“体育非遗+领域”的模式拓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同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各领域传承助力后精准扶贫进程。  相似文献   

3.
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传承价值,面对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创新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并将其从消亡危机中解救出来,不失为较好的策略。基于此,该文围绕湖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论述,涉及传承方式、传承中的问题、传承方式创新策略等,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保护、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路,构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分析,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点。并从校园、农村、媒体、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在"非遗后"时期背景下,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非遗保护的研究中汲取灵感,为当今及未来的体育非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对市场的过分投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变异;政府的"功利性"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政绩砝码";城市的迅猛扩展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受到侵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认同危机;传承人的渐渐老化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建议:保护传承主体,营造活态传承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奖惩鼓励制度;做好非遗项目分类工作,加强市场准入鉴别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突出体育非遗保护的整体性;提高对体育非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及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传承长期受限于“人”这一要素,从学界发出的“回归主体”呼吁和“活态传承”的现实需要来看,传承主体失位已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尝试性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传承主体之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造成传承障壁的认知层面、加剧传承危机的主体流失和影响传承实践的多重因素3个方面指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主体层面存在的失位表现。通过分析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失位可以按照“加强认知-增加数量-自觉实践”的逻辑来归正,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传承主体走向“适位”的路径:1)通过提升个体认知能力和群体方面的认知过程构建来增强传承主体的具身认知和观念更新;2)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来优化传承环境,实现传承主体的“强基增量”,具体通过原生文化空间的营造唤醒传承主体自觉,通过生产生活空间的复建促进传承主体属地回归;3)从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传承平台整合3方面来激发传承主体的内生动力,从而使其在传...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价值,提出相关策略。价值: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形式、推动传统体育赛事开展、助力体育产业发展、坚定体育文化自信、深化体育对外交往。保护与传承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体系;扩展传承主体,推进活态传承;联动优势资源,构建专业平台;开展多元活动,丰富传承形式;打造文化产业,促进产业融合;依托信息技术,拓宽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8.
柴明霞 《灌篮》2021,(2):142-14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地方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承载。高校弘扬体育文化的关键在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如下路径:科学划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体性保护;秉承公共性、公益性;适度商业开发;传承人遴选与认定的团体性、民间化,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如何根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特性进行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启示;分析了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有限性、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矛盾等困境;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职能管理机构和分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制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提高馆藏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水平;开展普查工作,建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关注;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保护与文化空间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但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分析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申报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有杰出传承人的确定、发展时空性、文化价值、普世价值、保持原生态几方面,只有在这几个方面深入挖掘才能够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对策研究——以传统武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一些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正在逐渐消失,关注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意义重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认识出发,分析传统武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传统武术应满足国民健身需求,拓展国外市发展,加强科研工作及继承传统武术技术、功法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国家对于体育非遗保护日渐重视,普查工作越加完善,体育非遗档案的管理也越加严谨。我国体育非遗文化是历史中的一笔重要财富。因此,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地理分布呈现东多西少、而北部较为集中,南部则分布较为广泛的分布特征,表明不同的地理特征会影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圈的分布密度主要与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具有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其数量和保存度均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16.
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重点是保护其生存的原生态文化。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生存状态、项目特点等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并以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作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邬凤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1):112-113,12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雷州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社会文化特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使其能跟当前的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这对于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雷州半岛特有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峨眉地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峨眉地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与视野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峨眉武术技术传承的特殊性与身体技术的文化传承方式,彰显了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点。峨眉地域武术的发展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文化语境中去推动峨眉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利益与实效有机结合,是今后峨眉地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为杭州传统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认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非遗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充分利用传媒工具进行宣传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必不可缺的手段,与社会互动、与地方产业结合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