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渔友平时自由垂钓收获较大,经常是满载而归,但在钓鱼比赛时成绩却不理想,总难取到名次。为什么同样是钓鱼差别就那么大呢?我想关键的问题是:钓鱼比赛是“人等鱼”,自由垂钓是“人找鱼”,两种钓鱼的方式截然不同。钓鱼比赛规定抽签定位,无论位置好坏或有鱼无鱼,你只能在那里定点垂钓,等鱼上钩。而自由垂钓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哪里有鱼就到哪里去钓,到处搬家追踪鱼群,  相似文献   

2.
垂钓需打窝诱鱼,这几乎是所有钓鱼人都知道的常识。但不少人对“诱鱼”在整个垂钓活动中的意义重视不够,对诱鱼方法的掌握甚少,常常因为诱饵的运用不当、诱不来鱼而钓效甚差。有经验的垂钓高手们都极其重视诱鱼技术,他们把诱鱼当作垂钓活动的关键环  相似文献   

3.
张福顺  蔡迎红 《垂钓》2001,(12):34-36
六、手竿遛鱼简述 遛鱼又称引遛,意在让你用竿线引领着它在水下推磨,等累乏了,它自然就上来了。笔者以为在整个遛鱼过程中都不宜主动拖鱼出水“呛”它,因为鱼见了亮会“毛”的。应在不刺激鱼发狂的前提下“斯文”地遛鱼,这对提高上鱼率和保持窝儿不散均有益处。对此,我在2001年第六期《垂钓》上有粗略描述。  相似文献   

4.
观钓     
笔者酷爱钓鱼,也很喜欢看别人钓鱼。闲暇时,常去陶然亭、龙潭湖、筒子河以及后海等处转转。自己垂纶,当然趣味无穷,看别人垂钓又别具情趣。像有的人对鱼特别计较,连小“船丁”、小爬虎钓上来,也如获至宝,一一装入鱼护。有的人正好相反,钓着小杂鱼后像对其有深仇大恨,嘴里骂着狠狠往地上一摔,甚至加上一脚,活蹦乱跳的小鱼顿时死于非命。但去年有一次笔者去陶然亭遛早儿,见到一位白发老者操竿垂钓非常特别,钓上鱼后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把鱼放回水中。笔者感到新奇,就轻轻走到近前仔细观瞧。只见这位老者上食精细,操竿纯熟,下钩  相似文献   

5.
张孚 《垂钓》2007,7(2):70-70
有一种海鱼很爱生气,只要被人钓上岸,它的肚子就气成了球状。因此,有些人习惯称这种鱼为“气鼓鱼”。有一次,钓友老三和夫人在海边垂钓,夫人钓到了一条气鼓鱼,惊讶地问:“瞧,它的肚子怎么这样大呀?”老三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哈奇怪的,它怀的是龙凤胎。”  相似文献   

6.
不少垂钓者,在选准一个钓位后,便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死守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儿,即使上鱼很慢,也不换个地方。这种“死守”一处的方法,在鱼较为稀少的野水中垂钓,往往效果不佳。实践证明,野外垂钓,“游”胜于“守”。所谓“游钓”,就是走动起来垂钓。具体方法是,在确认一条河、渠或坑塘有鱼  相似文献   

7.
中国邮政于2022年1月5日发行《壬寅年》特种邮票1套2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国运昌隆、虎蕴吉祥。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即生肖纪年的虎年。虎被誉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征。古有用以调兵遣将的虎符,又有“虎将”“虎士”“虎步”“虎蹈”之说,皆含威武、荣耀之誉。民间视虎为扶正驱邪、保佑安宁的瑞兽,从画虎于门的习俗到憨态可掬的布老虎,丰富多彩的虎文化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习俗之中。  相似文献   

8.
黄颡是小型肉食鱼,多生长江河中,江南三月即可垂钓。垂钓黄颡有以下注意事项。 提及黄颡,沪上钓手多有不知,不是沪人孤陋寡闻,实在是当地另有其名。水产市场称其为“昂刺”或“盎仔”鱼(实为(鱼央)(?)鱼)。辞海释义:黄颡鱼属硬骨鱼纲,鲿科,我国各地均产,系常见食用鱼。这种鱼个体不大,重500克的  相似文献   

9.
郭凤 《钓鱼》2003,(19)
如今,呼吁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鱼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仍然有“遭遇污染鱼”(《钓鱼》第18期)和“崩鱼”(《垂钓》第9期)现象的发生,而且在广大钓鱼队伍中这种行为是屡见不鲜。为了使我国的垂钓运动更加文明健康——金秋时节,又到了一年中垂钓的黄金时段,水美鱼肥蟹儿黄,对于热爱垂钓的钓友来说,这个时节正好可以大显身手,过一把钓瘾。而对于那些用垂钓来贴补生计的人来说,却是一次决不可错过的赚钱机会,自然也就要费尽心思来增大自己的捕获量,一方面可以让一家大小、左邻右舍有了下酒下饭菜,另一方面可以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笔者决…  相似文献   

10.
有句渔谚叫“神仙难钓午时鱼”,它和“钓早钓晚,不 钓午间”等渔谚其实是一个意思,是说夏季垂钓的最佳时间是早晚。中午很难钓上鱼来。这话说得有道理,也是经验之谈,但也有它的局限性。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一些夏季中午垂钓中鱼的方法,抛砖引玉,求教于诸多钓友。 中午垂钓影响中鱼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水温的增高造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水中就会出现缺氧现象,使鱼儿厌食拒食。再加上中午阳光强烈,鱼儿又多喜弱光,大都到深水中或树荫下躲藏,此时垂钓,找准钓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钓树荫。找大树的树荫,河边倒伏…  相似文献   

11.
在垂钓中,确实双钩垂钓优势明显,但不足之处是子线容易缠绕,用细铜丝做成“人”字坠挂双钩,影响了漂的灵敏度,上鱼后或经常使用很容易磨伤子线而断线跑鱼。在双钩垂钓的实践中,我用两个O形圈连接代替“人”字坠,效果很好(如图示),使用起来既不增加漂的浮力和不影响灵敏度(一钩沉底一钩悬空),又不会磨伤子线和缠绕,而且钓上较大的鱼O形圈还具有缓冲作用,一般不会断线跑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虎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古人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中国人心里,老虎行动迅猛、威力无比,可镇宅、驱邪、降灾,也是生育和财富的保护神,为中华大地上的吉样物,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刘国信 《钓鱼》2006,(16):31-31
鱼星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凭据。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垂钓是大有裨益的。那么,什么是“鱼星”呢?为什么说见着鱼星就跟见到鱼一般呢?成语有“见一斑而窥全豹”的说法,“见星如见鱼”,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垂钓活动的不断普及,垂钓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在垂钓者中有的是为了“求鱼”和“食鱼”,专为鱼而钓,称之为初级垂钓者;有的是为了健身和休闲娱乐,称之为中级垂钓者;还有的是钓翁之意不在鱼,能达到忘我之境界,称之为高级垂钓者。上述三种人对垂钓活动的领悟程度依次提高,心理障碍逐渐减轻。在垂钓活动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如下类型:垂钓新手由于缺乏垂钓基础知识和经验,不会备饵,不会选点,不会分析鱼情,缺乏主见,因而表现出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对于老钓手来说,垂钓知识和经验丰富,有主见,很少出现从众心理。因此,新钓手只要经过一定时…  相似文献   

15.
余淼 《钓鱼》2004,(13)
6月5日,是全球范围的“环境保护日”。“保护日”的设立,旨在人们的思想中培养起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观念。在我国,随着钓鱼活动的发展,人们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垂钓观念。对于一些珍稀的鱼种或是较小的鱼类,钓鱼人都能自觉的放生。在垂钓时,钓鱼人往往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垂钓,而不再是无目的性的“滥钓”。对于大多数钓鱼人而言,与其看着鱼痛苦地挣扎,不如让它自由地遨游。但实际上即便你很小心地遛鱼,只是简单地照几张照片,虽然从外表上似乎毫发无损,却仍旧会对鱼类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在科学研究领域,有一个专用词“垂钓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张仲斌 《钓鱼》2007,(6X):68-68
垂钓历来被人们推崇为是一项极好的娱乐、健身活动。现实中确实如此,“我钓鱼我快乐、我钓鱼我健康”这种追求良好的垂钓目标及垂钓境界之风,正在钓界、在钓友中渐渐地化为现实,这是我们垂钓事业兴旺发达的总趋势。但是垂钓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文化及娱乐、体育活动,钓鱼活动其针对的对象是鱼,它是一种有着血肉之躯的水生变温动物,因而,“垂钓为获鱼”论利、弊谈,  相似文献   

17.
我们当地钓友习惯用一种草虾饵,在江、河、湖等天然水域垂钓其上钩率比万能饵蚯蚓要高得多,而且钓上的鱼个体较大,特别是垂钓鲫鱼和嘎牙子效果尤为明显。可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上鱼频率低。有一次,仲春时节我在水库垂钓,用酒米打窝,用虾做饵,上鱼很慢。我突发奇想,虾的壳很硬,何不去壳试一试。于是我用右  相似文献   

18.
他钓鱼为生吗?不是,他是工商银行宁化县支行的干部。他玩物丧志吗?没有,他在单位身兼多职,多次被评为先进。但他对垂钓的钟爱,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他就是在宁化被誉为“垂钓大师”的卢毅。我曾经问卢毅:钓鱼的最高境界 是什么?他说:“取适非取鱼。”我不解,他又说:“钓者之志不在鱼。”下面,就请钓友们听听卢毅垂钓不在鱼的故事── 身体力行倡环保 卢毅今年36岁,1.74米的个头,戴近视眼镜,一张脸有棱有角。他认为任何一个对事物有好奇心和责任感的人,都会认为垂钓并非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他是从小就迷上钓鱼的。他1…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的春节传统风俗习惯中,每家每户大年三十夜餐桌上。必须要有鱼,以预示着年年有余。也就是为了这“年年有鱼(余)”,我和父亲双双走上垂钓之路,演绎出了几段有关“年年有鱼”的酸甜苦辣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王祥法 《中国钓鱼》2004,(10):41-41
在日本,80%的人有把钓到鱼做成鱼拓的经历,市场上有专用的工具、颜料、纸张及书籍出售,鱼拓已成为人们垂钓之后的另一种艺术享受,前些时读日本《鲫鱼专科》杂志,内有一篇题目为“中国文化:钓:吃”的文章,讲述在中国的垂钓经历,文章最后两句是“中国人当然不会把鱼放回去,无疑他们是要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