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后期是中国步入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由传统的朝贡外交体系逐步向近代外交体系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薛福成的外交思想体现了这一转变.薛福成在其充当曾、李幕僚时的外交思想中就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立场、讲求交涉之道、以实力为外交后盾的外交思想,这已具有明显的近代外交思想成份.  相似文献   

2.
薛福成认为日本酷慕西法 ,中国当鉴之 ;日本相侵 ,中国当防之。中国防范日本需真自强、行外交和护朝鲜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薛福成的外交活动,从三个面分析了其外交思想,即对传统思想的沿袭与改造,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外交和内治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4.
薛福成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中外关系史上,清政府接受近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薛福成在其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少有的开明官员,他掌握国际法知识和熟知国际惯例,在中法战争期间,以及在他所经办的其他中外交涉活动中,力求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办事,援引国际条约中于我有利的一面,开展有理有力的外交斗争,维护自己国家的权益。当然,国际法并非万能,外交往往是以实力做后盾的,这一点薛福成也清楚  相似文献   

5.
在海外地区添设领事 ,是中国近代外交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驻外使节对外交涉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认为薛福成在中国近代设领方面有两大贡献 :一是提出了自己对设领问题的一系列观点 ,形成完善的设领思想体系 ;二是忠于职守 ,不畏强权 ,以使臣的身份与西方国家进行设领交涉。由此 ,薛福成被视为 19世纪 90年代中国第二期添设领事、保护华侨热潮的“带队人  相似文献   

6.
冯君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5):114-117
薛福成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理论家和早期维新思想家,他深入研究时政,发表了许多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论述,关于近代铁路建设的构想,就是其中之一,值得学术界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薛福成的"以夷制夷"思想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其此种思想的形成及主要内容进行剖析,从而试图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薛福成与中法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福成字叔耘 ,号庸庵。在晚清统治集团中 ,他素以讲究实学 ,通达“时务” ,热衷洋务 ,力主变法而朝野闻名。在中法战争时期 ,薛福成凭借其多年追随李鸿章襄办外交事务之经验 ,对整个战争局势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并亲自参与了抗法的实践 ,本文将对薛福成在这场战争中的政论与实践略作述评。一、“守在四夷”—薛福成处理中法越南问题的基本态度1 9世纪 80年代初中法越南问题和中日朝鲜问题日益困扰着晚清政府 ,成为了当时士大夫们所关注的焦点。一时间两大问题成为了时论中的主流 ,薛福成自然也没有例外。早在 1 875年 ,薛福成在致友人的一…  相似文献   

9.
薛福成教育立国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它是薛福成一生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薛福成在晚清侨务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他对侨务认识的深度超过了前代并走在同时代的前列。而且,正是基于他对侨务的这些认识使其在南洋与香港的设领交涉中积极主动,不遗余力,最终南洋设领成功,而香港设领功败垂成。薛福成亦是推动晚清归侨政策转变的功臣。薛福成能取得如此业绩是与其个人才情和策略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于在外交上如何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都做过可贵的探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不同,他们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共同方面至今对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应付复杂的国际形势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学习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我们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现代化进程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与其有关,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李鸿章之所以形成"和戎"思想缘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中外力量对比,以及为频繁战乱的艰难时局所左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外交思想中,时时处处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下,邓小平科学分析了国际形势,为中国制定了科学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从书籍阅读看曾纪泽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20-22,54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外交家,他在出使前几年及出使期间,广泛阅读中外书籍,内容涉及儒家经典、中外纪闻、边疆史地、自然科学、外语、国际法等诸多方面。这些书籍培养了曾纪泽的爱国品质,开拓了曾纪泽的视野,成为曾纪泽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其进行外交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富布赖特作为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其外交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具体体现在积极推动国际文化教育交流计划的实施以及《富布赖特法案》的通过;在核时代转变思维方式,放弃冷战思维,反对对外干涉,加强对外经济援助等方面,这些外交思想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在十分困难的的情况下和毛泽东一起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出的许多外交思想在今天对我们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载漪等深受儒家经典熏陶,认为学习外国的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将导致亡国灭种。戊戌变法,均属秕政,光绪帝已失天下人心,应予废立。主张杀洋人,杀教民,与外国开战。把正义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变成了荒谬的盲目排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被时代淘汰。  相似文献   

18.
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是19世纪初期起长期活跃于英国政坛与国际舞台的著名政治家与外 交家。他在执掌英国外交时,在以维护英国既得利益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的对外政策的宗旨下,对欧洲大陆诸 国及远近东地区采取了均势和强权相结合的外交政策,对以后英国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锡铨主要从事过外交、教育、实业、政治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担任驻外使节期间为华工、华侨伸张正义,以及担任国会参议员期间为国家仗义执言等事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薛宝钗文化人格的核心因素是“中庸”。这种中庸人格既有重现实、讲实际、倡和谐等突出的优长,也包括了搞调和、易守旧、求自保,缺乏峭直不平之气等消极因素。曹雪芹对宝钗的形象塑造存在明显的心理矛盾:既相当赞赏、同情,又有一定惋惜、批评,并没有把她当作最好的“标本”。宝钗的人格悲剧对当下的民族文化人格的建构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