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社会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社会资本特定形式的社会信任,以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1、创立与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秩序;2、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3、润滑社会交易与合作,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繁荣;4、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现象。认识社会信任的这些作用,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社会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基础形成的,它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但不否定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现实追求要高于资本主义,即在人的政治解放基础上,追求人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的解放、独立与自由。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完全可以与资本主义社会共享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所创造的最基本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等。社会主义社会所要做的就是赋予这些核心价值以更加真实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网络中网民社会正义感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正义感存在区别与联系,通过探讨网民社会正义感的内涵、载体、内容、表达方式及影响,认为积极引导、调适网民在网络中社会正义感的运用,有利于促进网络管理,增进社会个体的民主意识,保障社会正义,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差别主要就在于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同,法并非是法理社会的特有产物,礼俗社会也有法,但礼俗社会中的法与法理社会中的法又有着很大的差异.文章仅就法在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差异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5.
新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一种新生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组织在沟通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和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积极、宽松的外部环境,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加强组织建设,以共同建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特色鲜明、功能与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的社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孤立的自我改革。教育改革嵌套于社会改革,两者是相互包含、互为媒介、互动同构的有机整体。社会信任、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是影响教育改革的社会三要素,三者以社会合作为中心,共同为教育改革提供从心理到行动、从行动到制度化的社会基础。社会信任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本与责任共担,信任程度缺失制约教育改革,造成教育改革制度设计的“公平悖论”与参与改革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内耗;社会合作促进教育改革的技术、人力、经费等诸要素融合,并为教育改革提供自生自发的基层创新动力机制,跨界合作为解决教育“短板”与“盲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社会参与为教育问题解决从个体感受经由社会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政策开辟了渠道,通过协商机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重建社会信任、鼓励社会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可夯实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中介组织作为公民社会主体,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联系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以此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社会中介组织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手段,也是社会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机构。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生态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将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城市生态、生态文化、社会生态系统等作为研究内容,以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与优化,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为其研究的任务与目的。社会生态学丰富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物质基本原理,并促成了两个世界、两类科学和两种文化的交叉整合,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与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建设的确切意涵。我们要认识到:在社会建设的对象上,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在当前并非落位于公民社会,而是一个以"人与人之间交往为纽带的,以公益、保护、帮扶作为运行原则"的中义社会;在社会建设主体上,社会建设的主体并不仅是政府一家,党委、社会团体、公众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都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在社会建设途径上,并不能简单地认为社会建设就是要政府还权于社会,从社会退出,对社会"一放了之",而是在许多地方和领域要明确和强化政府干预和介入的责任,以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公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建设的重点上,要认识到当前的社会建设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不是以其他内容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对同一社会现象所作的两种角度的描述和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知识化、信息化,教育对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社会分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拟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论证教育在社会分层与流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整合的直接结果是产生社会凝聚力。社会凝聚力是社会结构各要素和谐、协调的根本表现与标志。社会凝聚力对弱势群体而言,能在两个方面消除贫穷造成的心理与社会隔离:“其一,它肯定了那些在体力上和经济上处境最差的穷人所具有的社会尊严;其二,它能增加穷人用同样的社会关系来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与机会”。因此,增强社会凝聚力是从最根本层面上为弱势群体从而也即为所有人营造一个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和作用已逐渐被认可。荆门市政府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与扶持,加强与社会组织协作治理。社会组织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在解决基层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公益服务及加快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果。但社会组织由于受到运行经费少、专业人员缺乏、相关制度不健全及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其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因而,要积极探索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校长的职责与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明社会中,校长是一个体面的、受人尊敬的、重要的社会角色。这首先因为学校是作为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机构和奠定幸福人生基础的不可或缺的场所。其次因为校长作为社会精英,应该而且有能力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做出反映,提供建设性、创造性的意见,以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社会流动,指的是社会等级或阶层的变化,具体指个体或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层向另一社会地位或阶层的转变,指在社会结构的范围内,人们在社会阶层中所处地位、职业上的升降与变换。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体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在个体社会角色的转换。现代社会中,社会位置及与此相连的社会地位总是与职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程是人们积极干预社会变迁。自觉引导社会生活沿一定方向变迁的创造性社会活动,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自觉的社会变迁过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谋划、设计、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复杂社会工程实践。从社会工程思维、社会工程设计、社会工程建设等三个方面。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做了系统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梳理西方社会管理基础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反思,然后从现实层面以美国、英国、新加坡为代表,探讨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国际化差异,并论述了美国、英国、新加坡三国的模式对我国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宗教美术的社会价值与功能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宗教美术的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情感寄托与调节娱乐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宣扬与教育功能等社会价值与功能,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探讨宗教美术的社会价值,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志愿失灵在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中产生,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要以维护社会公正为目标,以调节社会矛盾和平衡利益为重点,以有效社会政策为手段,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健全责任明确、协调联动、快速反应、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基于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其关键在于法治化、公共化、信息化与服务化。在厘定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内涵边界的基础上,讨论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开放性:发展模式与体制适应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实际工作部门,对于社会体制问题都存在认识不充分、准备不足的问题。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滞后,使得针对社会体制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尤为迫切。鉴于社会体制及其改革问题的复杂性,本文重点探讨四个基本问题:一是社会体制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三是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四是社会体制改革的政策图式。社会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社分开,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真正实现向社会放权、还权、赋权;目标导向是迈向"社会本位",建设"大社会"、"强社会"、"好社会";路径模式是坚持理论先导与实践探索、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据此,本文提出社会体制改革"一核四维"的理论图式:即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现代公民身份制度;以社会建设机构设置为契机,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社会建设大部制,建立健全社会改革领导体制;以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为主线,调整和理顺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建立相对均衡的社会利益格局;以社会组织改革创新为突破口,释放社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凝聚和形成强大、健康、有序的社会力量;以社区治理创新为支撑点,培育和营造良好社会公共空间,探索和建设"社会特区"。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福音与光明,还有已经日益凸显或潜在的危机和风险。风险社会在生态、经济、政治、文化表现出的种种特征,仅仅是从表象上对风险社会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根源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紧张与危机。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体制等的改革,而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本质就是人们管理,控制,组织社会运行的"社会技术"。因此,风险社会下种种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技术,有必要对风险社会加以社会技术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