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金沙江文化与文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化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所谓金沙江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化。作为一种流域化,金沙江化具有自身的各种特色。从史前化到青铜化阶段,金沙江化均具整合与不整合的流域形态,其基础在于不同的地域类型。金沙江明的起源时代,相当于它的青铜时代,青铜化十分发达,但仍在国家制度之外徘徊。汉代政治化的扩展,把金沙江各族纳入明社会,成为中国明一个重要的亚明区。  相似文献   

2.
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寻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渡河上游史前考古近年来有一些新进展,发现了多处遗址,哈休遗址考古试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内涵和演化序列。河源区及汇流上游区的史前遗址分布规律、时代均有差异。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第二阶段关系密切,为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文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大渡河上游史前先民的生业形态以粟作农业为主,尚红习俗是其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夏代是中国由史前时期向文明社会演进,由部落向国家演进的完成阶段。而大禹作为文献记载的夏王朝的第一世帝王,则是这个完成阶段的临界点和结穴点。欲探索整个夏代文化,不能不研究夏的先祖鲸和禹的时代在由史前向文明演进历程中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花腰傣独特的化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学术界也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花腰傣主要分布在红河上游的新平、元江一带,人口七万多.世代与彝、哈尼、汉等民族相邻而居。处在多民族化格局中的花腰傣民族为什么能够顽强地固守着自己古朴的化?本试图从花腰傣的宗教信仰入手,对花腰傣的化传承之谜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形态学派的化再建理论,过去一直重视不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化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重新审视化形态学派的化再建理论,不论从总结学术成果,还是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说,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回眸龙文化     
张竹筠 《寻根》2002,(2):4-9
在中国化中,龙的足迹无所不在。毫不夸张地说,龙化构成了中国化的底蕴和主质。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很多人对龙化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其说是由于人们化修养导致的视野狭窄,倒不如说龙化本身就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博大精深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原始时代的马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因为年代久远,考察起来极为不便。但人类既然很早就与马发生了关系,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中国各地广为存在的原始岩画,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考察古代马文化的重要线索。原始岩画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初民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翻开原始岩画这一人类最初的艺术画卷,可探寻到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昭通龙虎文化与彝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江 《寻根》2003,(1):10-15
巫术文化是古代原始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其作为窗口,可以窥知许多古代文明的秘密,诸如宗教、艺术、心理、民族、习俗等方面。因此对巫术文化的考察研究是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其他研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蚌壳龙虎图案及其背后的巫术观念,就是对史学界、文化界长期盛行的“惟龙独尊”认识的矫正,对于还原中国古代巫术文化的原始面貌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本文试对龙虎文化在朱提(昭通)古地“淮桔为枳”的原因提出彝族文化背景的理解,并由此推及当时和其前彝族及其文化在昭通的重要地位、夏人岁…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其化的影响力也自然非他国所能匹敌。好莱坞大片之风靡全球便是例证之一。然而我们了解的美国化通常仅是美国的大众传媒化和意识形态化,最能代表美国人生存状态的日常生活化则由于地域的阻隔而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晓。我利用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访问的机会,有意识的体验真正民间性的美国化,尽可能的沉浸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遂有了这篇美国日常生活化四题。  相似文献   

10.
1943年,正值英国殖民时期,一位名叫伯恩纳德·法哥的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人类学家,在当时的英属尼日利亚政府供职。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在对非洲矿产资源进行着十分猖獗的掠夺性开采,而一些深埋于地下的史前赤陶艺术品,在这些开采活动中被相继挖掘出来。学者出身的考古学家法哥立刻敏感地对这些史前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成为第一个接触并鉴定这些艺术品的西方学者。由于第一个赤陶艺术品是在尼日利亚北部诺克一带的扎巴村锡矿中发现的,故法哥将这些艺术品统称为“诺克文化”。随着大量同类赤陶艺术品的不断涌现以及围绕这些艺术品…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服饰色彩化的最初形态是自然色彩,是以自然现象对远古人民的直接反映与人们对它的直接感知为特征,斗转星移,日月生辉,自然色彩给予古代先民灵感与启示。从普照万物的太阳到给予人类温暖的火种,以及动物殷红的鲜血。红色,对于原始人类不啻温暖、食物、安全、希望和生命,因此获得莫大的崇拜和敬仰,红色自然成为原始人类最关注的色彩。这种自然色彩是最初服饰色彩化的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何晓园 《东方文化》2001,(5):83-86,82
一段时间来,“先进化”问题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中,把“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确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要求之一,这无疑是深刻的。但是,人们在对“先进化”的内涵、意义及其与民族传统化、西方化的关系上,理  相似文献   

13.
巴蜀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地区是中华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巴蜀化是中华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于继承发扬巴蜀化优秀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汉文 《寻根》2002,(6):4-7
吴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主体构成之一,它是长江流域化的典型代表,是良渚等多种古代化类型的延续,与黄河流域的商周明共同构成了中国化主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原始戏剧廖奔戏剧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物以及自身的行为性或象征性模仿,也就是说,戏剧起源于拟态和象征性表演c在这种模仿行为里,模仿者成为或部分成为角色而不再完全是其自身,其行动受到被模仿者行为方式的限制和制约。这使我们把目光一直追溯到原始人类的模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明古国,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璀璨的中华化,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优秀化传统的民族。而政治化作为社会化总体的亚化,在中国传统化中的重要地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对于中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民俗化对他的影响时时可见,他继承、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形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的例子也在在皆是。中国优秀民俗化的继承和运用是流淌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化血液。考察邓小平与中国民俗化的关系,可以从一定角度了解邓小平是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化的,又是怎样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国情,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巴蜀化系列丛书》展示了巴蜀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它的出版,确实是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我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积极倡导、支持巴蜀化研究的老领导、专家学、省社科院的同志、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对我党成立80年乃至共产主义一百年关于化的理论、路线、方针的高度概括、总结,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时代性、先进性、现实性、普遍性和包容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乃至一切健康化的行动指南。作为群众化工作,在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我们深感其意义的重大,认识到了所肩负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很显然,本的主题实际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化判断,即:在中国化与域外化(包括宗教)的开放性沟通中,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化,要比其他类型的宗教化更容易进入中国化传统,构成儒家主导之中国多样性化生态中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