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锁,能锁住抽屉,但能锁住秘密吗? 在许多小朋友都担心自己的日记和信件被不开明的家长偷看的时候,我却感到庆幸,因为我有一个很能理解栽的妈妈。就在那个美丽的黄昏,她温和地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也该有一块自己的天地了。”她给我腾出一个抽屉,一个挂了一把小锁的抽屉。从妈妈的手里接过那把小小的钥匙,我真想扑进她怀里,就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  相似文献   

2.
成全一棵树     
—个平常的春天,—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上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  相似文献   

3.
小猴栽果树     
春天,A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就喊开了:“我栽的梨树要结果子啦!”小山羊正在栽杏树,对小猴子说:“B兄弟,你高兴得太早了,梨树要五年才结果呢!”小猴一听心里凉了,忙问小山羊:“那你栽的杏树几年结果呀?”小山羊回答:“只要四年。”小猴子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了杏树,又叫开了:“我的杏树,四年就结杏了!”小黄牛正在给果树施肥,抬头对小猴子说 吹什么 我种的桃树三年就结大桃子 小猴子后悔自己错栽了杏树 又连夜拔掉 栽上了桃树 然后 他又吹嘘自己种的桃树多么好 结果结得多么早小白马正在给樱桃树浇…  相似文献   

4.
植树节来到了,幼儿园开展“家园植树活动”,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幼儿园植树。植完树以后的几天,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家栽的树发芽了没有。有一天,文文发现柳树发出了小嫩芽,他异常兴奋地告诉了大家,这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好奇,都想去看看自己栽的树怎么样了。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他们纷纷跑到树前仔细观察起来。“老师,我栽的柳树也发芽了。”“老师,我栽的  相似文献   

5.
<正>菜鸟问疑:老师,最近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待了一位很特别的高一女孩。她告诉我,她的脑子里有另外一个人,名叫“小道士”。这个“小道士”最开始出现在她初一时,其性别、年龄都不详,但这三年来经常会在她心情不好时出来陪她,跟她说话,安慰她,支持她,并且教她不要对周围的人和事等处处忍让。她花大量时间在日记里详细写下与“小道士”的对话,拿过来给我看的是其中一本,里面会用到“主人格”和“次人格”这样的字眼儿。这个女孩说自己非常信任这个“小道士”,这世上只有他才最懂自己,很渴望这个“小道士”能真的“分裂”出来,成为“真人”陪伴她。  相似文献   

6.
童年趣事     
那是在我5岁的时候,我老看见妈妈坐在床头上,对着镜子,画嘴唇,抹这霜那粉的,心中无比羡慕。有一次,我也学她的样子,给自己画唇涂粉。谁知让妈妈发现后,挨了一顿训:“妈妈的东西,小孩不许动,搞那么乱,谁给收拾?”“哼,她明明怕我比她美嘛!”我心想,“真是的……”忽然,我想起了她那句“玩自己的”,眼睛一亮,一个念头很快地从脑海中闪过。那一天,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我从阳台外面搬出了我的大宝物匣,一边拿出一盒蜡笔,一边嘟哝:“我这可是玩自己的,你这下该没法说我了吧。”“鼻子是绿色的。”我一边说,一边用蜡笔…  相似文献   

7.
[中考原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成全一棵树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  相似文献   

8.
关于二妹     
<正>我家养了一只“猴子”。这只“猴子”,调皮得很!你坐着看电视,她会吵着要看“汪汪队”;你去写作业,她又把电视声音调到最大;你无可奈何,去把电视关了,她又会用超高分贝放声大哭;你气急败坏,拿出玩具让“猴子”自己玩,她又让你陪她玩……唉,这只“猴子”,就是我五岁的二妹,她调皮得很!欢迎来看我的“二妹日记”。  相似文献   

9.
选择     
“选择”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个人名。她是个成绩不上不下、相貌不美不丑的普通女孩。她原本有个挺好听的名字,但自从她到了初三下学期后,便自行改名为“选择”。因为她十分希望自己能选择自己想干的事。 事实并非如此。她本来想考个普通中专或幼师什么的,但父母硬说这没出息,为她报了个普高。于是对于“选择”这种成绩中等的学生的选择之路只有一条:书山有路勤为径。 闹钟的声音准时5点响起。“选择”虽不想起来,但又不得不起来──昨晚有两道数学题准备今早做出来。隐约中,她觉得自己对这些综合题是力不从心,但她别无选择地坐在书…  相似文献   

10.
天才梦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她的这篇《天才梦》的发表,将她介绍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并在后来真的实现了自己的“天才梦”,名噪一时,可以说,这是她成为一名天才作家的提前告白。  相似文献   

11.
叶静,祖籍广东,生长于上海。1962年,在她18岁那年,她从上海第五师范学校毕业,下决心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她毅然告别了亲人,告别了繁华的大都市,只身来到西藏。在这“世界屋脊”上,她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以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壮美的高原教育诗。投身教育事业的叶静常说:“热爱教育事业最好的标志就是看你爱不爱学生。”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教学中,她始终坚持“爱。细、严”三字原则,身体力行,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学生。1984年,叶静被任命为拉萨实验小学的校长。…  相似文献   

12.
“让孩子们喜欢我!”这是邢文华给自己定下的最初目标琊文华要用自己的情,自己的爱,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微笑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邢文华爱笑,一张笑脸让她和孩子们没有了距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邢文华都会让自己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进课堂,漪际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说邢文华的笑是最美丽灿烂的,在贺卡上,他们写下了:“老师的笑我喜欢”;下课后,他们递上了水把她团团圆住;在日记中他们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邢文华知道了这阳光般的笑,对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     
《学子》2003,(1)
有两面镜子。一面是镜子,另一面也是镜子。一日,女人偶然来到一面镜子前,她被镜子里的“自己”震惊了:原来自己竟然这么美丽!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无法与自己媲美!女人醉了,她“啵”的一声赏给镜子一个飞吻,便悠然飘走。终于有一天,女人迷失了方向。彷徨的女人来到了另一面镜子前,这次,她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女人愤怒了:“去你的,这不是我!”她说完,抬起脚就朝这面镜子踢去,“哗啦”一声,镜子碎了……  相似文献   

14.
孙正侠  徐超 《中学教育》2005,(11):32-33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5.
在半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袁“走自己的路”,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她热爱学生,真正做到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她创新实验,使她的名字和实验小学一起成了“金字招牌”;她执着探索语教育规律,形成了“细、实、活、深、严”的独特教学风格。她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也从某种意义上影响和引领着整个中国小学语言教育界。  相似文献   

16.
我能管住自己吗? 我是一个常下决心却又下不定决心的人。我知道妈妈很累,应该帮她分担家务,我决心下午放学后帮她做饭。可一到了家我又想:今天很累了,还要写作业,等明天再帮她吧。决心下了一个月,一次饭也没做过。我也知道应该把数学学好,可一捧起小说,我就会劝自己:“等我看完这本书……”“等明天……”人们都说,新年要有新气象。我也想“辞旧迎新”,改掉常下决心又下不定决心的坏习惯,管住自己,一切事情从眼前做起,不再往后推。可是,我能管住自己吗﹖——范明  相似文献   

17.
孙正侠  徐超 《山东教育》2005,(10):19-19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我能管住自己吗? 我是一个常下决心却又下不定决心的人。我知道妈妈很累,应该帮她分担家务,我决心下午放学后帮她做饭。可一到了家我又想:今天很累了,还要写作业,等明天再帮她吧。决心下了一个月,一次饭也没做过。我也知道应该把数学学好,可一捧起小说,我就会劝自己:“等我看完这本书……”“等明天……”人们都说,新年要有新气象。我也想“辞旧迎新”,改掉常下决心又下不定决心的坏习惯,管住自己,一切事情从眼前做起,不再往后推。可是,我能管住自己吗﹖——范明  相似文献   

19.
把握自己     
我能管住自己吗? 我是一个常下决心却又下不定决心的人。我知道妈妈很累,应该帮她分担家务,我决心下午放学后帮她做饭。可一到了家我又想:今天很累了,还要写作业,等明天再帮她吧。决心下了一个月,一次饭也没做过。我也知道应该把数学学好,可一捧起小说,我就会劝自己:“等我看完这本书……”“等明天……”人们都说,新年要有新气象。我也想“辞旧迎新”,改掉常下决心又下不定决心的坏习惯,管住自己,一切事情从眼前做起,不再往后推。可是,我能管住自己吗﹖——范明  相似文献   

20.
课间,小庆和小宇为一只漂亮的卷笔刀争执起来,小庆坚持说卷笔刀是他的,小宇也振振有词:“我拾的,就是不给你。”栽把小宇喊到一边,告诉他拾到东西应该交给老师或它的主人,不应该放在自己身边。谁知小宇竟委屈地呜咽起来:“妈妈说的嘛,拾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上次我在路上拾到五分钱,要带到幼儿园交给老师,妈妈说,交给老师也是给老师用,她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了。”孩子的话令我愕然,且不论这位母亲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的形象是有意还是无意,单就她对孩子灌输的“拾到的东西便是自己的”这理论便够令人深思的了。孩子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等不良品德的形成,难道不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