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3):16-18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价值意识上的复杂关系,本文作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无疑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中言情小说之以个人价值为导向的价值观念支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以家国等社会集群为导向的价值观念主潮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积极的价值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之融合到其以自我为导向却又富有开放性的现代性价值观念结构中,使之具有了新的面貌与风采.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文化分析与文本细读的方法,着重探讨郁达夫小说的情欲表达的科学色彩与理想品质。在科学文化的影响下,郁达夫小说对于情欲的态度与认识超越了中国传统对于情欲的单向度的思维路向,具有了几分学理色彩;而且,特别注重情欲理想的建构与价值评判意义,具有明显的理想品质。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独特的"个人化写作"的作家,他对日俄小说的广泛涉猎、过人的文学感受力和细腻敏感的精神气质,通过对自我欲望的真诚袒露,触及了人类隐秘的情欲体验,并赋予这种体验以弱国子民的社会身份认同和两性之间的性别认同。不管是从题材还是从叙述层面上来看,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书写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在整个中国情爱书写传统中更是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5.
曾麒霖 《文教资料》2012,(18):20-24
郁达夫在小说经常用"月"的意象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月"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塑造、异国文化与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等,使郁达夫在小说的构建中对"月"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6.
小说的散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场革命.从鲁迅、郁达夫、庐隐到废名、沈从文、萧红,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样式.他们的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相比,小说的本质已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可以抒发一种情怀和感受,故事情节明显弱化.究其原因,一是现代小说家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性,追求"小说的情调"和"小说的意境";二是受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五四作家模糊文体界限,追求小说的"诗趣";三是五四时期追求的思想解放、个性解放,也直接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绝大多数都包含了一个类似于穆天子追寻西天瑶母以实现情欲与道德超脱的追寻母题,其女主人公形象大多包含了女圣与女色的二重性。郁达夫在处理这种追寻母题时心理是紧张的、矛盾的,但对女色原型的认同终占上风。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小说的性别意识与明清性爱小说有着错综复杂的精神联系:一方面,前者继承了后者对女性的某种同情,并将其发展为现代性别意识,性别平等的幼芽由感性自在发展至理性自觉,一跃而成为性别意识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前者因袭了后者较浓的传统男权性别意识,特别是“贞”与“柔”等父系文化因子。郁达夫小说对待传统性别意识的复杂态度表明,它并没有完成对传统的现代转换。其小说对明清性爱小说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性爱小说不断突破传统,不断前进的步伐;也听到了现代性爱小说挣脱传统束缚、走向现代的艰难足音。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性爱小说文体构成与"才子佳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新型文学的诞生都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学的借鉴.郁达夫性爱小说对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创新改造,使其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惊世骇俗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汉民族宗教意识对中国古代战争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道教的"泛神论"与神秘主义思想幻化为战争小说中的战阵斗法等魔幻情节,佛教的虚无主义思想对战争之政治是非进行了解构.前者更多地侧重于"技"层面的展示,后者则倾于"理"层面的叙说.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地位得到提高,功能得到重视,小说艺术得以强调的新观念的影响下,近代小说创作可谓蔚为大观.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环节,它既明显地带有古代小说影响的痕迹,同时也表现出新的近代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志  赵静 《现代语文》2006,(12):57-58
郁达夫是一代小说宗师,不仅由于他的主情浪漫主义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中蕴涵的个性自由、自我忏悔以拯救内在生命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可具体归纳为善恶意识、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这三大思想意识在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轨迹体现了其对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这三大意识也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3.
尚新磊 《文教资料》2009,(18):111-113
新时期以来,随着各种专题研究的开展,郁达夫小说自身的研究系统得以建立,郁达夫小说研究在创作特色、结构特点、文化影响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开拓,并出现了一些新视角、提出一些新命题;然而近年来也出现了滞缓现象,促使我们反思我们所使用的研究系统,如何处理好郁迭夫小说研究与郁达夫研究的互文性,也即是促使综合性研究系统的生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小说"一词有着古与今的错综,名与实的纠葛.通过考察明代小说著录,我们可以考察古今"小说"观念的不同,理解古代"小说"观念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东西方各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早把战争纳入政治伦理道德视野中的民族 .中国古代战争小说深受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仁道"与"霸道"、"忠君"与"信义"等矛盾关系问题的艺术演绎.近代中国西风东渐,儒教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出现了像<洪秀全演义>这样杂采天主教义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战争小说.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给中国现当代战争小说带来新的政治境界的同时,也使几乎所有的战争小说都成为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战争小说创作才逐渐由单一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层面向"人学"的深层进军.  相似文献   

17.
在东西方各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早把战争纳入政治伦理道德视野中的民族.中国古代战争小说深受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仁道"与"霸道"、"忠君"与"信义"等矛盾关系问题的艺术演绎.近代中国西风东渐,儒教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出现了像<洪秀全演义>这样杂采天主教义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战争小说.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给中国现当代战争小说带来新的政治境界的同时,也使几乎所有的战争小说都成为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战争小说创作才逐渐由单一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层面向"人学"的深层进军.  相似文献   

18.
冲动、压抑、沉陨--论小说《沉沦》的情欲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欲是贯穿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一条母线.作者通过一些生动具体的小事,细致人微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情欲由冲动到压抑最终沉陨的悲剧之旅.传统伦理道德、"五四"特定时代背景、作者独特的社会经历熔铸在一起,成了悲剧发生强有力的催化剂.小说中的情欲描写具有真实而又贴切、浪漫又饱含忧郁、诗情画意交融3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独特的创作风格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世人对其小说中所流露的感伤颓废情调,总是颇有微词,认为是其人生消极堕落的表现,缺乏反抗意识。"感伤颓废"作为郁达夫小说创作中最醒目的精神特征之一,有其时代、个性和审美等多种因素。实际上,郁达夫小说中的颓废消沉是表象,反抗才是实质。  相似文献   

20.
受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小说的人伦道德教化作用十分明显。中国古代的小说家们在小说中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内核,以因果报应说为手段,确立了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