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论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哲学话语的变化,是考察哲学历史发展的另一个思路。从古代到现代,哲学话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人类的早期哲学话语是“儿童话语”,以“儿童话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童话”时代;随后出现的是“神秘话语”,以“神秘放语”为主流的时代是哲学的“神话”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话语是“人文话语”,这一时代可以称为哲学的“人文”时代;从近代哲学开始,“权力话语”泛滥,哲学力图裁判和主宰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一时期哲学的“官话”时代。哲学话语的流变,既是人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哲学语言规则变化的见证。今天人们说的“哲学危机”,不是整个哲学的危机,而是“官话哲学”的危机。未来的哲学话语当以“生活话语”或“实践话语”为主流,是“实话”哲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力为依据,对时代进行划分,得出人类历经“经验技术时代”、“原理技术时代”,正在进入“数学技术时代”,进而得出数学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时代要求数学地理解问题,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实施优质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3.
黄岚 《现代教学》2004,(10):60-61
上海文化出版社对上海和法国两地青少年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在回答“如果你可以在时光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哪个时代旅行”时,中法两地青少年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回答。该题有四个可选择的答案,分别是“我们这个时代”“2300年”“法老时代”和“大唐盛世”。结果法国青少年中有46%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青少年都选择了“2300年”和“大唐盛世”,选择“我们这个时代”仅为4名。  相似文献   

4.
徐訏40年代的创作明显不属于特定意义上的“抗战文学”,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无关,他是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来回应时代并与时代进行对话的。他的“爱”和“浪漫”并不是完全超然于时代的,也是对于时代的一种独特感应和思考。除了“浪漫”之作之外,徐訏还有为数不少的“写实”之作,但这种“写实”之作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主流文学仍是迥然异趣的,他的“写实”之作与他的“浪漫”之作有一种同源关系,是作者审美主义人生态度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5.
上海小报历时半个多世纪,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花报”时代、“戏报”时代、“三日报娱乐报”时代、“日报战报”时代、“政报剧报”时代。上海小报的意义在于办小报成为旧文人的新型职业,小报的创办过程就是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过程,小报促进了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不过,它也存在重要流弊,即浓厚的商业性和低俗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6.
知识时代总是不经意地置换“游戏”规则,挑战我们的习惯和从容,昨天还奉为圭臬的“图腾”,今天可能沦为“昨日黄花”;这个时代又总是带给我们色彩斑斓的前景,却又温存地伤害我们的自尊,早上还有可能充满“胜似闲庭信步”的恬适和陶醉,黄昏就可能要为“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而徘徊和惶恐。变化的时代,就是这样使我们充满憧憬,疲惫不堪而又心甘情愿。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面对时代的挑战,我国刚启动的“新课程计划”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如何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实施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把握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习近平关于时代的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多维立体的时代观。习近平时代观奠基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承袭于党善于把握时代的优良传统,依托于习近平早期宏阔基层工作阅历的升华淬炼,植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于世界意义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时代观依循“当前时代为何”“时代未来发展走向应何”“以何方式推动时代发展”的问题导向,对时代形势论、时代格局论、时代实践论予以阐析;对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殷切期望、寄语青年,再次发出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号召,进一步明晰了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应具有的政治、道德、生活和精神品质要求。“四大品质”要求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和“后继有人”的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了时代新人的素质要素,提振了时代新人矢志民族复兴的精神状态,指明了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实践进路,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音乐史分为三大阶段:先秦“礼乐时代”,汉唐“交融时代”及宋以后的“庶民时代”。其中“交融时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最为辉煌壮观,气势磅礴的时代,给予中国音乐以勃勃生机,使之进入一个姹紫嫣红的艺术春天,本文试图结合史实探讨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概况及出现的问题,并阐述些许由探析得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时代     
《音乐世界》2013,(14):52-53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成长的伤痛和滋养在那个时代交相辉映,电影《小时代》上映之际,我们请来三位主演谢依霖、凤小岳和姜潮,听听他们谈谈自己的“小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化学课程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掌握知识”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迎接21世纪新科技对教育传播的新挑战余也鲁十年前,由于电脑的逐渐普及和通讯卫星不断升空,地理上的距离惊人地缩短,而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增加,世界变成了一个“小村落”,我们曾把这个时代叫做“信息的时代”。“教育传播”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十年的时间不很长,可...  相似文献   

14.
程晋宽 《教育导刊》2006,(11):57-58
当今是一个“后”时代,充斥着诸如“后现代主义”、“后实证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哲学流派。在这样的“后”时代语境里,人们对“学校是什么”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因此,各种不同的概念五彩缤纷,各种不同的言说意味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管理假设,意味着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学校组织行为,意味着不同的学校化和学校意蕴,意味着不同的学校组织结构和功能,意味着不同的学校形象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代,洱海地区的人们已使用铜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时代和秦汉时期不断加深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隋唐时代的衍变,元明时诞生了戏曲音乐形式“吹吹腔”,后又在清代出现“大本曲”说唱曲种。两个曲种在白族地区多年流行传唱。自1954年第一出大本曲剧《施善册入社》在大理上演后,文化部门将“吹吹腔”和“大本曲”合二为一,命名为“白剧”。  相似文献   

16.
在小康时代,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非典”疫情的爆发又凸现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经历“非典”考验之后,中国将率先进入“双康”旅游时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文化大交流时代,也是中国文艺理论开始和西方接触和碰撞.并走向更宽广境界的时代。而王国维正是自觉到这种现代文艺美学意识的重要学者。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从“小文化”向“大文化”,从“受动时代”向“能动时代”的转折,为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两个大局”呼唤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从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开眼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新人”学习世界,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四有新人”面向世界,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新人”胸怀世界,其历史生成逻辑使得“时代新人”全球胜任力塑造成为必然。“时代新人”全球胜任力的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有着阶段目标。当前“国际教育”的认识误区、“教育强国”的国际视野、“世界一流”的发展定位以及“堪当大任”的培养目标,使得重新审视“时代新人”全球胜任力教育成为必然。鉴于此,需要强化全球胜任力育人理念、构建全球胜任力教育课程、创新全球胜任力教学方法,实现宏观战略、中观布局、微观着力的有机统一,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苏轼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政治”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苏轼的特殊人格,即他对现实的超越与执的生活态度,不做“散人”,也不做“拘人”,对于“兼济”和“独善”两种人生方式,却不从主观上要求外在社会准则的认同,而是建立在心理主义基础上,成为丰富自我、发展自我的两种手段。这种审美人生给苏轼的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本即分析探寻这种审美人生与学创作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面对当今的多元文化时代,我们仍然认为版画创作应以“二为”和“双百”方针为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时代的发展,创造性地走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版画艺术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