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静 《辅导员》2014,(18):55-57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是苏教版与中图版五年级下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主题单元中的一课。其教学目标大致可以确定为:1.深入反思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的原因;2.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重要性3.学习、运用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主题 与父母沟通 二、活动目标 学会与人交往,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功.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庭的亲情;而大多数父母出于"望子成龙"心理对孩子的训斥与唠叨,常使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两代人的隔阂.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读准"逮、攥、怦怦、寒颤"等词语的读音,并能正确运用。2.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体会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2.分析理解插叙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会与父母沟通,珍惜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其步骤:一、新课导入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了解并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2.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劳动,树立家庭责任感。3.关心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做到平等相待。[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坚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理解父母,与父母及时沟通。[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两份账单"的课件;布置学生课前一周准备"小调查"并按表中的要求填写(表中的家庭成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家庭而定)。  相似文献   

5.
星星姐姐,同学、老师和父母经常对我产生一种误解。我性格内向,常常不作解释,久而久之,我和同学、老师、父母之间就产生一种隔阂。我常常因为心灵之间得不到沟通而苦恼。姐姐,怎样才能与周围的人沟通呢?  相似文献   

6.
<正>沟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帮助他们分享学习成果,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让老师更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这个环节上,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掌握,这也导致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加深。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可以有效地突破师生沟通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育背景对于当下正值青春期,且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而言,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的矛盾心理使得他们与父母之间产生很多矛盾与冲突。很多中学生不懂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伤害亲子感情、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这样的班级现状,我设计了此次主题班会。二、教育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认识到亲子沟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生动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是一堂优秀课的关键。造成低效课堂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节奏过快等。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多与学生沟通、提高自身水平、重视朗读、设计提问、明确目标、讲究语言艺术等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高三最后一段时期,学生考试压力骤增。部分同学与父母缺少沟通,造成关系紧张。考前进行亲情沟通,有利于通过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减轻考试压力。活动目标:1.消除误解。通过活动让学生与父母消除误解,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相似文献   

10.
架设情感桥梁 沟通亲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的好坏 ,决定着子女的顺利发展和成长。良好的家庭氛围 ,友善的亲子关系 ,又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之前提。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 ,加之大多为独生子女 ,缺乏交流。父母认为管吃、管住、管穿就行了 ,对孩子内心渴望却不闻不问 ,对孩子的心理需要及心理教育却关心太少。于是 ,作为孩子 ,他们的感觉是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 ,美好的记忆似乎越来越少 ;父母多了指责 ,少了赞美 ,多了约束 ,少了宽容。这些 ,必然导致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造成父母认为子女…  相似文献   

11.
“家校通”使用的人文元素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校通"系统作为一个沟通平台,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家校之间的相对隔阂,使学生的两大学习环境"家"与"校"成了一个和谐整体;它又是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代化工具,实现了家校"零距离"。但有部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信息过于透明化,使它成了延伸家长之眼的工具;有的报忧不报喜,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反映  相似文献   

12.
<正>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电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  相似文献   

13.
老师与学生之间难以沟通是很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师生年龄差异而引起的代沟,也有学生自身的闭锁心理等因素.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尊重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讲究交流策略、关爱学生等,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比较有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只注重提高教学的"硬件",而忽略了教学中的"软件"--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缺乏情感交流,很容易造成教学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学生因为考试而被动学习,从而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5.
身为教师,有很多与学生、与长交流的机会。我们经常听家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意和我们说话了;也常听学生抱自己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了。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性的沟通,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此,家长们很焦急。针对这种情我们对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导致孩子家长沟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青少年心理上的原因春期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体上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大人”了,父母理应把自己当人”看待;而父母总觉得他们还充其量有一…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就是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由于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彼此感情上的隔绝,心理上的设防等导致的相互排斥、远离。 造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心理隔阂的原因通常表现在如下几方面:言辞偏激,工作缺乏冷静性;处理不公,对学生带有偏爱性,作风专制,工作方式带有强硬性,严而无度,要求带有苛刻性;强行灌输,思想教育简单化,等等。 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防止和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呢? 一、爱护尊重,平等相待,培养信任感。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说:"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真挚的友谊,可以美化你的生活,充实你的心灵,给你带来幸福、温暖的力量。但为了点矛盾,造成同学们之间的隔阂,甚至互相反目,却也不少见。同学们之间造成隔阂的原因很多,但从心理状况和道德水平来衡量,主要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沟通"一词如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当前存在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所处社会环境复杂化、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但交流沟通意愿却逐渐减弱的情况下,要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学会与学生沟通,已经成为对每一位教师的必然要求.而当下师生之间的沟通仍主要依靠课堂交流和课后谈话.  相似文献   

19.
学会沟通,架起心灵桥梁 主持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但是,在我们很多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频频发生亲子大战.  相似文献   

20.
高三最后一段时期,学生考试压力骤增,部分同学与父母缺少沟通,造成关系紧张.考前进行亲情沟通,有利于通过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减轻考试压力. 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