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科学生命领域的课程教学应尽可能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使学生具有真实的生命体验。科学教学应该引导儿童关注身边的生命世界,同时关注儿童自身的生命成长。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努力让科学教学走向田园、回归本真,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有着与成年人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理认知.所以,在对小学生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进行培养时,我们必须要仔细研究,要对美术课程进行严格地设计,保证其创意性.只有通过详细的研究,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对小学生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法进行设计研究,为小学生的成长创造科学的课程教育方案,逐步满足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教育实践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科学教育中,学生人格健全与精神成长的重要方面是理解科学的文化价值。同时,科学与人文结合,体现科学课程的人文内涵,通过科学教育影响和改变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在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基于科学课程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科学价值观、科学审美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是挖掘和体现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渗透与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理念对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  相似文献   

5.
为顺应儿童自然生长的规律,新桥实小因校制宜,从时空节奏上打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匀速发展的样态,用符合儿童生命成长节律的整体课程观来观照学生成长,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创造特殊"节点",通过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项目研究性学习与大型活动相互整合的方式,重构了一种从传统程序式到因需生成式的课程节律。  相似文献   

6.
课程方式的变化、变革,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培育儿童的个性。目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如同三驾马车,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中相辅相成,如何将这三大课程体系科学融通?我们认为:以"选课走班"为路径的学校教育教学的系统变革势在必行。我们从构建校本化的课程理念、研发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营造最优化的课程环境、探寻科学化的课程评价等方面切入,使"选课走班"高效实施,从而推动学校多彩发展,促进教师多彩发展,最终成就学生多彩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位于溧城镇西园路5号,1998年由原西门街小学与和平街小学两所毗邻的百年老校合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20298平方米,现有41个教学班、1826名学生。学校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确立“创造一个幸福的儿童世界”的办学理念。学校从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人文与科学三个维度着力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程体系,以社团选修课程、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成长课程、运动与生命课程、体验课程、季节课程、戏剧课程、法律课程、向日葵成长营等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正不断成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强有力的课程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下科学课堂依然需要常规。从儿童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儿童的学习本身就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但是传统的课堂常规不完全适用于以“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的学习。我们要对传统的课堂常规去粗取精,积极探索并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科学课新的课堂常规。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基础喜好活动 ,喜爱探究是儿童的天性 ,而孩子们的成长也时刻与活动相伴。“自由研究”就是让学生以学习、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 ,通过亲自设计研究方案 ,参与探索 ,最后分析收集的事实证据 ,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 ,由于整个研究过程都是由学生主动参与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科学知识、科学事实 ,这对儿童的成长大有好处。教材编写者在科学教材中编入“自由研究”单元是赋予科学教师充分的“课程权力” ,强调科学教学应体现适当的灵活性 ,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 ,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本单元是对前面较系统的科…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要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的理解是: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丰富学生内心世界、发展学生主体人格,体现教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良好的科学素养不仅指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形成的科学概念,也包括科学方法的掌握与科学能力的提高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手脑并用的乐趣,领悟科学的真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注重其趣味性、实践性、科学性,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遵循儿童特点,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科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因而教师要力求把科学实验课转变为儿童乐于从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属于"设计科学"的范畴,以儿童为前提,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从主题选择、情境创设、目标表述、活动安排等方面计划、组织、实施相关教学活动,从语文学科本质给予学生生长的力量,满足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最终使得小学语文走向人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叠加和融合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必修课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该专业的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学生的学科知识薄弱,科学教学效能感不高等等,使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策略方法知识和评价知识五个方面。本文主要结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的具体特点,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许陈晨 《教师》2023,(34):102-10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变得至关重要。为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重点阐述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原则,最后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为例,详细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策略,希望这一研究能为教育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学前教育思路,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儿童参与课程开发是课程回归儿童的方式,因为学校课程从根本上说是儿童的课程,这关涉儿童生命的成长。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坚持"儿童必须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的课程理念,以学校长期的教育哲学——"学会交往"为基点,开发了"儿童交往学院"课程,让儿童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温文尔雅、自信阳光的品性。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江苏教育》2023,(6):56-58
南京市力学小学致力于儿童研究素养培育,探索创造性成长的育人实践,建构以学科为核心的课程螺旋,设置基于学科的国家课程、跨学科活动课程、超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四环”教学模型,打造“选题与论证—规划与准备—展开与深化—总结与分享”的逻辑系统;创设儿童成长支持系统,形成主题式成长空间、发展性成长平台、协同性成长关系生态圈。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本土化课程特色体系,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难点。许多学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以"童真"教育理念进行了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让课程最大限度地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从文化滋润到课堂重建再到活动搭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主动发展及个性化发展绘制了适合儿童成长的路径图。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课程也只有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才是真正扎根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与课程的融合中,教师个人所拥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对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的认识,以及由课堂走向课程的合适的路径选择就成为不可忽略的几个要素,教师也只有很好地关注并科学地融合这几个方面,课堂才能真正为建构课程服务,学生也才能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唐明爱  蔡燕婷 《科学课》2008,(12):10-11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定位为旨在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养成教育趋向相互交汇与融合的背景下,这里的科学素养已不仅仅是包涵科学概念与技能、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行为方式等要素,还隐含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一种和谐,包括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只有充分认识科学的人文特性与小学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并在科学教学中探讨“如何充分显现小学科学课程的人文资源,如何真正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才能让儿童经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与科学教育,从而让儿童对科学有真正的理解,真正实现科学课程作为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启蒙性教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