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曦 《传媒》2017,(13)
"中央厨房"原是餐饮业的一种管理模式,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烹制的大厨房,最大优势在于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降低成本.媒体融合借用了"中央厨房"概念,通过"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以提高传播效果,节约传播成本.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探讨技术创新共享融合成果12月29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技术演示交流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系统尝试全新采编流程、工作机制,探索新闻产品"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的新模式。此次演示的中央厨房是一个初级版本(1.0版本),涵盖新媒体内容发布管理、传播效果评估、可视化产品制作、报纸版面智能化设计等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3.
曲涛 《传媒》2017,(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务信息的发布渠道也日趋丰富,以政务网站和"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政务传播平台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主渠道.随着"中央厨房"的启用,各报业集团提升技术支撑,完成了数据库及云计算中心优化配合,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协同信息采集、发布、评价体系.依托各地"中央厨房",建立各地统一的政务信息传播平台,可以形成以省级传播平台为枢纽,以地市县区及省直各单位为拓展的融媒体传播布局,促进各地电子政务的转变升级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的关键一环是"中央厨房"的合理化与常态化运作。本文从中国主流媒体"中央厨房"运作的三重制度性困境出发,由此提出采编发流程再造,打造扁平传播结构、共享原始素材,提升内容创作的想象力、设计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激活创新力等三个层面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7年年初,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重点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以"中央厨房",即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龙头,创新媒体内部组织结构,构建新型采编发网络.基于这次座谈中提出的"中央厨房是标配"的概念,各家的"中央厨房"建设可以有所差异,但其基本标准已经被规范:一个工作平台、一个技术支撑体系、一个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和一个传播效果监测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6.
2017年1月11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 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央厨房"这种形式的探索一直为国内外业界所关注."中央厨房"作为传统媒体向融媒转型的利器,从进入国内就被传统媒体寄予厚望,很多媒体都建设了"中央厨房",希望借此走上媒体融合的康庄大道.但由于没有切实解决流程再造的内核问题,很多"中央厨房"沦为了"节庆厨房".媒体人郭全中在"全中看传媒"微信公众号中提到:很多"中央厨房"到了国内之后,突然失去了每天做饭的功能,只能当领导人视察或者两会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能正常履行厨房的功能,已经沦为不折不扣的"节庆厨房".身处佛山的《珠江时报》,为了应对广州媒体的大军入境和同城媒体的激烈竞争,较早进行了融媒转型的探索,其对"中央厨房"的探索始于2016年,通过融媒流程再造使"中央厨房"得以常态化运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咸宁日报传媒集团通过建设"中央厨房",重构采编发体系,优化采编发流程,实现全媒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样生成、多元传播,不断提升融媒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达到了"新闻梯次发布、报道循环传播、多维宣传咸宁"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融媒时代,"中央厨房"逐渐成为媒体行业的热门词汇,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纸媒"中央厨房"为传统纸媒在融媒时代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对融媒时代中央厨房模式的优势与困境进行分析,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而在认清中央厨房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对传统纸媒如何利用中央厨房提出几点建议对策,以期促进传统纸媒在融媒时代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疫情时代,房企营销传播创新可模拟"中央厨房",重塑营销信息生产机制;遵循"融媒体思维",探索融销模式管理创新;坚守"导向原则",全面提升从业者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在"融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上所搭建的"中央厨房",能否制作出各类优质信息并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关键取决于"厨师"("中央厨房"编辑)的素养与技艺。既会烹饪"主菜"并善于"配菜"以及擅长调味、既能烹调出几道"拿手菜"又擅长做"快餐"、既擅长"做菜"又会"淘菜"暨"选料",是对"厨师"技艺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11.
杨岚钦 《传媒》2018,(12):18-19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中央厨房"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国传媒业"互联网+"转型的标配.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端(如网站、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论坛等)发布与覆盖.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至少已有55个地市级以上的媒体采用了"中央厨房"的建设模式,包括常见的聚合型(如《人民日报》)和内控型(如《经济日报》)两大类.大数据在"中央厨房"模式中的开发与应用,使得各媒体更加了解受众需求,得以从生产、传播、服务等环节全面入手,改变传统新闻生产组织形式,促使媒体结构由职能向平台服务转型,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扁平化、分众化、垂直化和差异化,增强用户黏性,提高媒体自身竞争力.基于此,笔者从当前传媒行业利用"中央厨房"模式实现融合转型的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如何利用大数据真正释放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传统媒体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全媒体的"中央厨房"模式日益推广,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方式,促进了新旧媒体的融合,使中国媒体更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将简析媒体深度融合中的"中央厨房"模式,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荆州日报的"新闻梦工厂"流程,还是"党报云中央厨房"平台,都服务于媒体融合改革进程。荆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通过"中央厨房"建设实现了"三个突破":体制突破、思维突破、融合产品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央厨房"是推进媒体融合的"标配",是融媒体中心,是最终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媒体融合发展的指挥平台,更是助力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7,(10)
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建好"中央厨房"的硬件设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新的运行机制.要按照"中央厨房"的功能定位,建立总编协调制度、部门沟通制度、岗位值班制度、采前策划制度、线索通报制度、效果反馈制度等,确保"中央厨房"与采编发网络紧密结合、无缝衔接."中央厨房"建设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每家媒体、每个地方都单独研发技术系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可考虑建立媒体技术合作共享机制,把比较成熟的技术系统推广运用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中央厨房”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融合与转型的重要举措,正在引发新闻传播业务的巨大变革.“中央厨房”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媒介组织的宏观规划,还取决于传媒组织内部成员的思维转型和能力提升.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探讨“中央厨房”建设所带来的新闻编辑的角色变化,以及对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将建设“中央厨房”作为转型的重要举措.建好“中央厨房”,关键是解决传统媒体用户连接失效问题,重建用户连接,建设好大数据资源平台、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以及用户沉淀平台三大平台.  相似文献   

19.
寿川 《新闻战线》2015,(7):36-37
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亮点之一,是设立“中央厨房统筹组”,负责两会期间全媒体平台机制的试运行,实现新闻稿件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实践证明,“中央厨房”不仅创新了策采编发的新闻报道工作机制,体现出两会报道进一步“融起来”的探索与努力,而且在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上“试水”成功,以《书话两会》为代表的“新闻美味”展示了“中央厨房”的精彩厨艺,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黎微  陈成 《新闻世界》2020,(1):25-30
"中央厨房"不仅是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更是一场思想与感觉的文化扩散运动。当协作共享的融合文化向新闻组织内部扩散时,"人"的问题则自然显露。通过对中央厨房实践的深层次反思,本研究分析了融合浪潮中的"新""旧"新闻工作者接触、交锋与汇合的日常实践,着力探讨了新闻文化变迁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丛、角色期待以及角色认同带来的影响,进而指出,从内部与外部共同重塑新闻业者的"心灵",是解决中央厨房模式中"人"合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