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多年来,迟子建以她丰饶的写作成果和独特的文学个性引起了评论界与读书界的广泛瞩目。透过她的作品,不难发现其文学写作始终践行着一种温情的美学追求,同时在她的各种访谈和一些演讲、笔谈中,也显露出她对人生与文学的理解所具有的温情观念。她相信,人类的温情是苦难人生中的亮色,写作中营造的温情犹如寒夜尺头的晨曦,温情的力量同时也是批判的力量。她多年来坚守的这一温情美学观对当今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极村童话》奠定了迟子建悲悯中寻找温情的文学风格.通过童年经验和童话故事的支撑,以儿童视角展现了苦难中的温情这一主旨.迟子建在平淡的叙事与言语中,向我们表达她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善良与温暖.而对于人性之恶,迟子建既展示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又以不屈的信念为不幸的人们寻找出路.在叙事和构建过程中,迟子建执着地保持着难得的沉静和安详,穿透人心灵的温情与厚道,继而继续感动着读者.  相似文献   

3.
温情是迟子建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迟子建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原因就在于她作品中始终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鸭如花》中作家将这种温情散落在罪犯、徐五婆、钟如雷这样的小人物身上,展现了人与人、人与万物生灵之间的相互关怀,凸显出"爱"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是在现今文坛上默默耕耘的当代写家,是极具文学良心的女性作者,她生于极地,性格平和,有着超然达观的生活哲学,她用自己淡然温情的文字建构起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也极为深刻地造就了大家对她的印象——文学的良心。  相似文献   

5.
自登上文坛之初,迟子建就坚持将目光和笔墨投注在故乡,执著地发现黑土地上生命的"美"与"痛",以怡人的温度、氤氲的温情建构起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并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将自己的文学信仰与理想贯彻始终。虽然迟子建并未确认自己"启蒙精英"的身份,但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温暖和温情是有力量的,其意义便在于对人和人性再次启蒙,帮助人们完成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寻觅与构建。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女作家中 ,迟子建是卓而不群的。她的早期小说着意描写东北边陲的自然景致和乡镇生活 ,而坚执民间立场、倾心“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则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在“爱与死”的传统题材领域 ,迟子建也作出了新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7.
肥沃的黑土地文化滋养了迟子建的创作,为她提供了必要的艺术质素。童年诗化般的记忆,北国自然生命力的穿透,人生的辛酸体验与故乡历史的苦难经历在她的妙笔下得到善意的重构。死、生态自然、神灵、动物在她的文笔下彰显着浓韵地域气息的历史文化并得到很好的调解。她以一颗善感的心对残缺命运的温情叙述,能够从死亡中捕捉一份温馨,对处于彼岸世界的动植物予以人道的关怀,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消解物质主义带来的无情戕害和侵袭,以期表达人的终极价值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视角,展现了其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她始终站在民间立场上,以平等的态度审视着故乡底层民众的生活变化,以她温情的笔触表现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情感,以自己生命的体验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她借助东北边城特有的文化符号,把读者的期待视野引向更幽深复杂的人性层面和更神秘内在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创作在当代作家中是卓尔不群的。她的那些富有地域色彩的小说充满自然与人性的美。给人以清新温情的阅读感受。和谐美是迟子建作品里主要的美学特征,她执着于营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世界。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人性恶的怜悯是作家营造和谐的途径。迟子建的这种创作并没有脱离当今社会。她对当代社会生活作出深刻的思考之后在作品中对真善美进行了挽留,为现代人提供了“诗意的栖居之地”.而充满地域风情的自然化育了作家超然宁静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0.
王倩 《文教资料》2014,(29):87-88
迟子建自出现在文坛上就以其富有温情的叙述表达着对自然、人性和人类的关怀。她的写作是一种生态写作,在内容上表现为对自然物的青睐、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担忧和对于人性的终极关怀,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生态语言的运用和儿童视角的选取。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自然美、人性美和地域文化美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内核,她的笔建构起与人和自然的和谐,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充盈着爱和美的自然世界;她用她纯熟的叙事,温情地笔调和灵动的语言告诉人们人性的美犹如丝丝细雨,滋润着人类干枯、坚硬、冷漠的心灵;她用心去展现东北地域文化那份厚重博大、狂放自由和饱经沧桑的美。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独特存在。读迟子建的小说,总有一种胶着纠结的氛围萦绕:善与恶相互交融,苦难与温情彼此互融,相互融合中构成迟子建的独特艺术世界。然而她的这份独特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滋养密不可分,其中亲近大自然的童年生活,围炉夜话中的神话传说皆为滋养迟子建小说的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在当代文坛是独具特色的,她曾获茅盾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两获冰心散文奖。她的许多小说饱含温情,并且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她的作品并不能归为哪一派,只属于她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部分作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是迟子建依然坚守,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文学世界。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为例,谈谈其魅力所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人的生命意志和精神气质是迟子建小说重要的文学主题,她追求一种接近生活原貌的描写,从而构成了一种鲜明独特的美学品位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一直以其独特的文风屹立于文坛,以清新灵动之风淡然地远离斗艳争奇的姹紫嫣红。她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洋溢着温情之光,虽然也常常散发着浓郁的感伤之情,但其总体特征是温情主义。温情的力量散见于她文章的处处,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小说有着浓浓的乡恋情结.这种浓浓的乡恋情结,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说的乡恋情结缘于迟子建对乡土及乡人的热爱,因此,她的小说一以贯之地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  相似文献   

18.
木器时代     
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迟子建是以"忧伤但不绝望"的诗意小说而著称的,自1986年发表成名作《北极村童话》以来,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和骄人的创作业绩(曾三次荣获"鲁迅文学奖")。迟子建在小说高产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精品。她的散文朴素、温情、宁静、忧伤,弥漫着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气息,浸溶着家常、本色、安适的融融暖意。抒写童年(童年的人、事、景、情),是迟子建散文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些养育她的北方风物,那些在她生命中留下烙印的人,以及北方大地一些业已消失的事物和景象,均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古典的气质,是迟子建散文的一个美好品性。她的散文很怀旧,一座旧房屋,一段老街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条溪水,一座山峰,她都对之表现出特殊的情感。迟子建的散文叙述舒缓、平和、克制,却又不时闪现出智慧的光辉。她认为,"散文是心灵的述说。好的散文,应该像一棵大树,自由地生长,朴实的情感和真诚的土地紧密地相连"。迟子建常常会给作品起个美丽而充满生气的名字,让人赏心悦目。比如《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假如鱼也生有翅膀》等。本期我们选用了她的《木器时代》,依然是童年视角,依然是迟子建式的忧伤,但我们的阅读依然会充满着一种舒心和快意。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以来,迟子建一直以自己的风格与笔调述说着生活、人生、社会与人性中的美好与残酷,在作品中她一方面挖掘着世间的美好,给我们以温暖与美感;一方面也揭露着残酷与黑暗,书写着疼痛、关注着现实。她的《原野上的羊群》就表现了这种温情与悲戚。  相似文献   

20.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 ,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 ,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情怀。然而其无节制地温情表达 ,多少也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一面。近年迟子建注意把温情的表达建立在对现实及传统偏见的深刻批判之上 ,故显得深婉动人又坚实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