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涛  王丹 《科教文汇》2011,(36):42-44
电子杂志是随着互联网及数字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传播媒体,集信息传播的功能性与艺术的审美性于一体,是艺术学科与传媒学科进一步融合的具体表现。开设多媒体电子杂志设计相关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拓宽教学体系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新的媒介使杂志期刊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数字化发展应该是未来中国杂志业的一个主要命题。虽然电子杂志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它的未来一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不断的采用适应网络技术发展潮流的组织和运转方式,这是一个总的趋势。杂志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电子杂志在不远的将来将代替印刷杂志成为市场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所谓“电子杂志”,是指“杂志的电子版”。它通常是发行者针对一些杂志,其印刷版已有相当大而稳定的读者群时,借助电子版面和电子发行手段的优势,而又补充发行了电子版。杂志的电子版与印刷版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版面和发行的方式有差异。刚开始时,它只是印刷版的附加产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杂志的电子版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本文简要地介绍电子杂志的发行方式、编辑特点、保存和维护等与印刷版杂志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6)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于体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社会体育人才输出的重要摇篮,未来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使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更加契合社会发展形式,在本文中笔者将以高校体育专业羽毛球教学为出发点,阐述羽毛球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网络版杂志,而是一个以杂志为依托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介相互借势,有利于促进作者、读者与杂志之间的交流,从而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通过分析目前<科技创业月刊>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期刊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基于知识导航、知识发掘的杂志网络平台、完善的专业数据库和案例库、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科技创业月刊>电子杂志,可极大地提升杂志质量,打造杂志品牌,提高杂志社的工作效率,实现网刊互动.  相似文献   

6.
电子杂志业因其快速兴起和发展而成为关注的热点.电子杂志集各种传媒表现形式于一体.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介绍了电子杂志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电子杂志营销策略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自2009年以来,已陆续有四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体育表演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开拓体育人才培养和丰富体育市场。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尽管在组织、课程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然而,还缺乏对该专业建设的办学经验和历史积累,特别是对体育表演类学生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深入,目前体育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时期。本文通过对我省设置体育表演专业的四所高等院校: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对其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对安徽省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提出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魏中  康瑶 《内江科技》2019,(1):157-158
本文采用访问法、文献资料法,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导论教学实际,对体育专业导论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从相似概念,课程思政化的需求、课程思政化与专业导论的融合点等方面探索了体育专业导论课程内容与教法,提出了具体优化举措,为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廉锋 《世界发明》2008,(6):40-41
2008年年初.国内电子杂志网站Xplus继2007年中旬裁撤整个上海分公司后.再度裁员.这个曾风光一时的电子杂志网站.如今成为仅剩50人左右的团队。而早在2007年7月.阳光导航——这家曾被认为最有可能上市的电子杂志公司.被爆资金链断裂.运营陷入瘫痪状态。就连电子杂志行业的“先锋领袖“POCO和Zcom也于去年宣布转型.前者致力于以图片为主导的社区建设.后者在收购网际快车后对软件开发倾注了更多的精力。  相似文献   

10.
黄巨朋 《内江科技》2023,(12):121-123
<正>高校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深化体教融合,探索体教融合的创新路径对推进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路径探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梳理贵州省高校开展体教融合发展现状,提出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过程中面临高校不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生源少、缺乏专业背景教练、竞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针对面临困境提出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学术杂志,作为学术情报的主要记录和传递媒体,已经历十七世纪以来300年的发展过程。其理由之一,大概是因为它为科学团体中的许多人所支持,有稿件评审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它能作为可靠性高的情报源。但近年来,电子杂志作为代替印刷型学术杂志的新形式,正在为人们所提倡;印刷型学术杂志的时代或许即将结束这种  相似文献   

12.
以电子杂志的编辑为研究主体,通过对电子杂志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的分析,对网络环境中的编辑过程等方面的概括,引发了一系列对电子杂志的思考,提出了对于电子杂志这一媒介编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8)
健康中国战略是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重心,明确了在我国大众健康的保障途径是以预防为主,强调早发现、早治疗,以此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此外,健康中国战略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预防慢性病的作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既具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大局观又具有体医融合专业素养的人才。但是在云南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区域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高等院校体育体医融合存在着诸多问题:高等院校体医融合理念不足,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学校关于体医融合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等,本文将据此针对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云南地区高等院校体育体医融合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体育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主体性存在以及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方面的发展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发展越来越广阔,本文从高校二级学院开展的体育教育形式、促进学生所学专业的发挥与体育教育开展的结合方式、高校二级学院体育育人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展教育效果评价研究四个方面研究如何构建融合学科特点的高校二级学院体育思政育人体系。本文旨在为体育教育理论舔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廉锋 《世界发明》2009,(7):25-26
即便当前电子杂志的发展受到质疑,其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甚至不少已经折戟沉沙,但电子杂志还是被许多人看好  相似文献   

16.
引文连接项目——CrossRef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CrossRef的由来1999年11月16日,欧美十几家大出版社决定共同开发引文与正文的互连项目,简称引文连接项目.该项目以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R)为核心技术,借助该技术,用户通过电子杂志的引文,就能连接与该引文相符的电子论文.无论哪里的电子杂志服务系统,同一系统内的电子杂志被引用时,都能方便地连接.即使不同系统之间,也相互进行着引文连接的合作.以生命科学方面的杂志为例,首先是引文与PubMed摘要连接,然后是摘要与电子杂志连接.在连接处能否阅读到电子论文,取决于是否与出版社签定了使用协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江苏省高校师范类、理工类专业(体育类专业除外)硕士研究生的体育态度、锻炼方法、体育习惯、体育行为以及体育管理现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加强研究生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切实将他们的体育意识融入到体育实践中去,为提高研究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26)
近些年高职教育正在逐步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做出重大改革改革,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优势,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上有所改变,将体育技能与学科门类的不同专业进行技能方面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所必备的身体素质,做到教学相长实现双方完美结合的科学途径为学生技能发展、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终身体育理念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学科融合由国内知名高校首先试行,随即在众多高校进行推广应用,学科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彰显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引领学生挖掘和延伸体育运动的价值与人文精神,探索二者之间的连接点,营造健康良好、充满关怀的校园体育氛围,实现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由杨枭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体育教学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一书,以深厚的专业功底与超前的视角探讨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与未来,明确了高校体育的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嬗变,并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结构功能的角度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阐明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最后,文章指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对我国现代体育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意义,表明了我国体育将要在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逐渐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并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