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乐平古戏台     
头两年便听说江西赣东北腹地的乐平乡间盛行修筑戏台,并且遗留了一大批明清古戏台。修台一为农民自演自娱,二为宗法氏族攀比。几百年光阴荏苒,一个小小的乐平县至今竟然保存了二百多座戏台建筑,若把它们一个个排列起来,其“古”、“多”、“美”可同徽州的功德牌坊媲美,形成了一道华夏民族传统艺术的人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苏州城东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一座古典风格浓郁的剧场向各方参观者展示其奇妙的建筑艺术。这就是苏州市戏曲博物馆。在剧场里,戏台是最为精美的建筑。戏台是三面伸出型的,观众能多方位欣赏演员的美妙表演,其一招一式尽收眼底。戏台上虽无扩音设备,却能使演员的本色音质清晰地传递到这个1000多平方米剧场的每一部位。剧场是露天的。入晚,戏台灯光淡雅而柔和,丝丝缕缕地穿过戏台上部接雕的隙缝,撒散在剧场内,将戏台的飞檐翘角隐隐约约地映衬在夜幕中。间或有春风拂面而来,夹带着轻微的树叶沙沙声,平添了几分暖滋滋、清润润的春意。此…  相似文献   

3.
说到戏台,凡戏迷都能说出一二。然而,说到御用戏台,还是得说紫禁城的清宫戏台,无论其大小繁简,个个透着皇家气派。在故宫,人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戏曲有关的文物。从唱戏的戏台到演出的道具,从角色的行头到伴奏的乐器,凡与戏曲有关的用品,堪称应有尽有,甚至老唱盘中也少不了名角的唱段。由清宫唱戏盛景可见帝后生活与中国戏曲文化联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4.
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剑川沙溪寺登街(区域)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该组织宣称:"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当时连接西藏和东南亚的古集市还保留得相当完备。"从此,这个被时光湮没、被岁月遗忘的滇西边远小镇,蜚声海外,成为与埃及国王谷、意大利庞贝古城、中国万里长城齐名的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海外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住古老的马店客栈、听古戏台上着戏装的原生态白族腔、观兴教寺大殿神韵、过古桥、踏古栈道、走茶马古道,追寻那遥远、苍凉、悲壮的马帮传说……一页又一页,翻阅品读着这一部凝固  相似文献   

5.
幺书仪 《寻根》2003,(2):52-59
要说叙述清代宫廷的三层戏台,当今带有权威意味的著作,当数周华斌的《京都古戏楼》(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廖奔的《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和丁汝芹的《清代内廷演剧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版)了。他们三家都谈到了五座戏楼的存废及年代问题,大同之中存有小异。周华斌是老一代戏曲研究家周贻白的公子,自有家世渊源的优势;丁汝芹在档案馆坐过6年冷板凳,功夫可是非比寻常;廖奔看重田野调查,也已别是一家。取个折中的说法,或许去事实不远:1.圆明园清音阁戏台,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毁于咸丰十年(…  相似文献   

6.
戏台,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类型,其分布广泛,从威严肃穆的宫殿到繁华嘈杂的里巷,甚至蛮荒山村都可见其踪影。中国唐代以前的“戏”或“百戏”,主要为歌舞、杂技、魔术、游戏,无论野外还是厅堂,凡有一方场地即可表演。至宋元时期,以“曲”为主要元素的“戏曲”成熟,于是有了汉民族的戏剧形态,有了以戏曲表演为主的戏台。戏曲从画地为台到固定的戏台,历史千年。中国古戏台折射的是古老戏曲一路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中,蓝色的日本三菱车载着我们向南飞驶.沿着剑川黑潓江而下,沙溪镇风光格外引人入胜.同行的张笑老师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们,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佛教文化集市,有完整的古戏台、旅馆、寺庙、古寨子门、玉津桥、大照壁、古树,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寺登街坐落在沙溪坝中央,西临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钟山石窟和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石宝山,东依滔滔不绝的黑潓江.  相似文献   

8.
宾馆门外     
张老板 古科长,你的车在那边。(指了个方向) 古科长 不!我的车,我……我……还会不知道? 张老板 好,好,随你,反正也不能开车了。 古科长 谁说我不能开车了。你才不能开车。 任家泉 (跑上)古科长,你的包。(递一个与张老板同样的黑色皮包给古科长)  相似文献   

9.
北宋司马光《古孝经指解》所据经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古孝经》,南宋以来凡谈《古孝经》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还将“指解本”经提出来,冠以“宋本古孝经”之名刻入《知不足斋丛书》之中,《四库全书》也照样收录。今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孝经》相比较,认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本通过考察传世“指解本”《孝经》和大足石刻范祖禹书《古孝经》,发现今传《古孝经指解》并非司马光的原本,而是经过后人改编,将其与范祖禹《古孝经说》、唐玄宗《今孝经注》相合并,在经上已有很大改动,已不再是司马光作《指解》时的原本了。后人根据传本《指解》经来考察《孝经》的今古问题是非常靠不住的。本认为,为了恢复司马光原书的旧貌,应以大足石刻本“古”对传世《指解》进行重新整理和校正.  相似文献   

10.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尚书》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重要论据,说古《尚书》是搜集旧籍引语而编造出来的。本通过对古《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得出六条反证,阐明古《尚书》决非编自旧籍引语,而是别有来源的真古献,因而对其学术价值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