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或称通俗音乐,是不同干严肃音乐之外的男一种音乐类型,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迅速传播或风行一时的音乐作品。在我们的校园中,中学生们热衷干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它为一种“时尚”,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表现了他们的某种情绪和思想,希望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那么,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今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中学音乐课堂不可避免地受到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外界冲击。冲击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而他们对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却提不起多少兴趣。如何利用中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爱好来培养其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如何更好地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呢?就这些相关问题,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原因流行音乐特别赢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是有其原  相似文献   

3.
中学音乐教材注重经典音乐,可是中学生常常不愿接受,他们直言“我们想听流行音乐”。这种矛盾是如何形成的、怎么解决?进而言之,能否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能进课堂、怎样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探讨怎样引导同学们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以及针对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将适当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4.
中学音乐教材注重经典音乐,可是中学生常常不愿接受,他们直言"我们想听流行音乐".这种矛盾是如何形成的、怎么解决?进而言之,能否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能进课堂、怎样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这是每个中学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探讨怎样引导同学们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以及针对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将适当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共同探索流行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流行音乐”,许多音乐教育界同行总是不以为然 ,认为它是音乐教育的绊脚石 ,是学生不能专心于现行教材的罪魁祸首 ,是阻碍中小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主要因素。所以 ,一定要“堵之”、“禁之”,绝不能让它踏进校园这块纯净之地。然而我却认为“流行音乐”其实并不可怕 ,更希望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要再将“流行音乐”拒之门外。一、“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必要性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 ,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的一块艺术教育园地 ,它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那么音乐教育也就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洋 《教育》2013,(5):47-47
风格多变的流行音乐走进了初中音乐课堂,走进了学生们心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关注并演唱流行音乐,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么把它引入课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相似文献   

7.
从“流行音乐不准进课堂”到“引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进课堂”这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目前,理论界对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讨论转到了引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进课堂,如何引,引入后如何教学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课题组专门谋划了《走进流行音乐文化》专题,通过从爵士音乐寻根溯源、挖掘经典流行音乐现实意义、弘扬本土文化和对“偶像崇拜”现象以理性的启迪和情感教育四个途径,把握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尺度,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在广大中学生中受到普遍喜爱.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采用“流行音乐”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流行音乐”中,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应该进入中学生音乐课堂.若有可能还可将它作为音乐欣赏的补充教材.  相似文献   

9.
王成梅 《文教资料》2012,(3):108-109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义不容辞地担任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承担这个任务,并且逐步得到了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认同。但与此同时学校的音乐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学生唱流行歌曲的热情远远大于课本的歌曲。这就让我们深思:流行音乐该不该进课堂,该如何进课堂?目前,全国各地"流行音乐进课堂"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现行音乐教学大纲的授课计划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这个现象,力图把握住流行音乐的脉络,研究它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是世界几大音乐类型之一,广泛传播于世界每个角落,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流行音乐这种音乐元素的喜爱程度不断加深,特别对于处于高中阶段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狂热使学校不得不深思,是否应该将流行音乐带进高中音乐课堂。本文从流行音乐教学观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入手,探讨流行音乐教学方法,让流行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在赢得学生喜爱和教师重视的同时也日渐成为了音乐理论领域重要的研究范畴.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心得,剖析、解探了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的双重影响,并提供了实践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学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部分的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十分感兴趣,但是对古典音乐和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却不大。所以,教师若将流行音乐拒之于中学音乐课堂外,则如掩耳盗铃,势必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正确、全面地认识流行音乐,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欣赏流行歌曲,以便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5):25-25
流行音乐是当今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全世界正面临着以信息为中心的电子革命时代,网络、视频、音频对学生的冲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中学生是一群年轻、有活力、易冲动、喜好新鲜事物、吸收能力强的群体,他们成为了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追捧者。他们想听,更想唱,对他们而言,流行音乐几乎成了音乐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其他各具特色的音乐,但是占据他们思想的大部分是流行音乐,有一些同学甚至是无选择地聆听,在他们心中,流行就是时尚,流行就是前卫,只要是流行就不土。音乐的功能越来越向纯娱乐的方面靠拢,其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怎样将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了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与中学生、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田丽萍 《成才之路》2013,(15):61-61
现代的中学生,都是"90后"的新新派,绝大多数人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流行音乐,他们爱上音乐课,但不太喜欢学课本上的一些内容,因此,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流行音乐,要精选教材,让健康的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教学,充分发挥先进教育设备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融入时尚音乐元素,正确引导流行音乐进课堂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流行音乐是当下最受中学生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导入流行音乐价值相对高的音乐元素,并引导学生掌握鉴赏音乐的技巧,提高欣赏音乐的品位,激发学生了解严肃音乐的兴趣,扩大音乐学习的视野,已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将流行音乐引入高等院校,让学生在流行音乐的欣赏与学习中享受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流行音乐走进高校音乐课堂的意义,提出了让流行音乐走进高校课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洋 《教育》2013,(13):47
风格多变的流行音乐走进了初中音乐课堂,走进了学生们心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关注并演唱流行音乐,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么把它引入课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有着13年教龄的"老"音乐教师,经常听到学生们在课前课后唱一些流行歌曲。看见学生们那陶醉的表情,痴迷的神态,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学生们如此迷恋流行歌曲?初中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引领学生欣赏健康的流行音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音乐自诞生以来就以它的通俗性、倾诉性、大众性、娱乐性等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无论你褒还是贬,它仍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当大家还在为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的利与弊争论时,它却早已装满了学生那沉甸甸的书包和大脑。与学生痴迷流行音乐的火爆狂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音乐课上那一张张无精打采的脸。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生都希望流行音乐能够走进音乐课堂。对此,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对待流行音乐,进行正面引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让学生从优秀的音乐中吸收养分、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