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古时期的“衣”与“裳”》(作者:柴静、白友涛,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 3期,下称《衣》文)一文认为:“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裙,也用来泛指衣服;‘裳’指上衣.”我以为此说不确,不能不辩.《衣》文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从服装的起源来看,最早出现的衣服是下衣,人们对于‘衣’字的最早概念当指下衣.”“在上衣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说衣是上衣当然极不合情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进步,人类开始使用上衣来遮蔽前后心及臂膀,就出现了‘裳’.”实际上最早出现的衣服未必是下衣,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并非遮羞,因为这并不是第一需要.在至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曾经发现过不少不穿衣服的原始民族,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没有装饰品的原始民族,因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装饰才是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至于遮羞的观念,恐怕要到私有制产生以后才有,原始人并不像文明人那样因赤裸身体而感到羞耻(参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史三百题》).退一步说,就算最早出现的是遮羞的下衣,也不能证明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裳”指上衣.因为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正如荀子所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  相似文献   

2.
陈樱 《世界文化》2006,(11):49-50
去韩国之前,我从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得知:韩国妇女以皮肤细腻闻名。特别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真正抵达韩国后,我对韩国妇女更有了一份惊叹——她们确实都很年轻,而且无论自己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很自信、愉快,与西方人的感觉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区别,在交际刚开始,你便有所察觉。她们介绍自己年龄就像报姓名一样随便,在获得对方姓名,国籍等信息后,马上会毫不忌讳地问:“你多大年龄了?”西方妇女此时往往很拘谨,就像不愿回答工资数一样不自在。这与她们过于看重青春年龄有关,认为到了五六十岁,人生美…  相似文献   

3.
夏日话露装     
随着气候的转暖,街上的“露”装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更是五彩缤纷。“露”装被视为是一种偏重性感的服装,所以对“性感”这一名词的理解,也就成为对性感服装正确评价、选择和穿着的前提。性感不是污秽、更不是性的挑逗,而是女性健康、充分发育的体征和体形所给予人的一种美好感觉。因此,露装不但要注意视觉效果,同样还要考虑到服装与身份、年龄、职业的吻合,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气质和修养。与“露”具有相对含意的是遮掩,而遮掩也是一种美,只有当遮掩和“露”同时存在时,美才显得完整无缺,瑰丽动人。在原始社会,人们…  相似文献   

4.
塑身内衣在商家广告和电视购物的推销大潮中,激流澎湃,很快涌进女性的生活,为修饰身材、完善形象,施了回天之力。 塑身女内衣,属于内衣的品种之一。包括汗衫、背心、胸罩、紧身胸衣、三角裤衩、长衬裤、短衬裙、胸罩连体衬裙和胸罩连体衣裤等。现代女性对这类服装的审美情趣正在不断升温,渐进形成消费热点。面料、款式、色彩、结构、功能的急剧变化,使塑身女内衣的花色、造型日趋繁多,且跻身时装行列。身着华丽、舒适的塑身内衣虽不能上街,但在家居的卧室里,无疑是一种温馨移情的享受。 回溯以往,设计妇女紧身胸衣来修饰和显示体…  相似文献   

5.
整容王国     
<正>人们的印象中,韩国是整容王国。提到韩国,就想到整容。有一部韩国电影《丑女大翻身》,讲的是女主角变漂亮以后各种待遇如何变好,这部电影更像是整容广告,告诉观众:丑女没有前程,整容吧,姑娘!韩国人有句话说,男人以财为貌,女人以貌为财。可见,韩国人的确比较重视外貌。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攒钱整容。韩国社会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职业选人的标准就是要"长得好",其他的问题可以先放一  相似文献   

6.
“到客家人的祖地闽西龙岩来访问,是我多年的愿望和计划,今天终于实现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在龙岩时间虽短,但过得很愉快。龙岩很美,山好,水好,人更好,下次我一定要带我的太太和朋友来这里考察访问,让他们也亲眼看看这美好的地方。”杨·布雷曼教授在访问龙岩期间多次对笔这样说。  相似文献   

7.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的一项有关结婚、生育动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今韩国的单身女性认为“肯定应该结婚”的,每8人中仅有1人。该项调查是在3417名未婚男女及已婚女性中进行的。在调查中,有12.8%的单身女性回答“肯定应该结婚”。而这一比例不到持有这一观点的未婚男性29.4%的一半  相似文献   

8.
闲话斐济     
在不少人印象里,斐济是一个环境优美、风光旖旎的理想度假胜地。我知道盛行在南太平洋国家的波利尼西亚草裙舞,明快的节奏,激烈的胯部扭动,独特的服饰,与中国汉民族的含蓄、节制成鲜明对比,是“异国风俗”的最好代表。在80万斐济人口里,土著斐济人和印度人各占4成。与勤劳、精明的亚裔相比,土著斐济人多了几分憨厚、和善、恬静、好客。哪怕你对他们说一声“布拉”(斐济话“你好”),他们都会感动地“布拉布拉”个没完。炎热的气候里,红衬衣配白色祖鲁裙,还有凉鞋,便是他们的正式服装。公元前15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迁徙到斐济,那时的海平面还很…  相似文献   

9.
“你走来,他走来,我们走到一起来。” 作为汉语教师,通过与各国留学生的一次次接触,心中感慨很多。韩国女生韩国女生金惠真,就像是邻家的乖乖女,第一次见面就觉得特别亲切。她总喜欢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用一双细长的秀眼看着你,恨不得把课堂上听到的每一个汉字都存储在记忆里。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老师,我做梦都在学习汉语,连梦话都是用汉语说的。”真是学得疯狂。如此认真地学习,惠真汉语进步自然很快。不久,金惠真就可以用汉语很细致地跟我说些心事了:惠真第一次在中国过生日时,男朋友从汉城飞过来,让她惊喜不已。男朋友送她一件特别的礼物,一个可以铺满床的特大号小鸭子绒娃娃,黄绒绒的毛,柔和细软。躺在上面,感觉好似朋友的手指在肌肤上轻柔滑过。那个冬天,惠真的脸上一直洋溢着温暖的微笑。很快,她升入了中级班。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金惠真特意找到我,心事重重地说起她的苦恼:一个中国男孩爱上她了,她也很喜欢他,和他在一起很快乐,他和她男朋友完全不一样。她这个“汉语迷”爱屋及乌地爱上中国男孩,她将怎样向自己的韩国男朋友交代呢?在中国半年,好像都快要忘记男朋友了。她想继续留在中国读研究生,可是男朋友怕她飞了坚持要她回国。我对她说:“暑假还是...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金秋十月 ,我随“中国青年领导干部考察团”对韩国进行了为期 12天的考察 ,在韩期间始终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感慨之余 ,谨对韩国文化的亲身体验和粗略了解择其要者 ,分述如次 ;小孔之见 ,就教大方。一、争创第一的企业文化到韩国之前 ,一个难解之谜一直萦怀 :与  相似文献   

11.
“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是“文革”期间最著名的用语。当然,当时的枪杆子是林彪,笔杆子是中央文革。但我以为,笔杆子到底是什么,少有人研究;因为,大家更迷信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最高指示”。音乐学家田青先生在台湾讲学,有学生问他:“为什么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田青先生幽默地回答:“共产党有好歌。”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29-30
“很美的一部作品,无论是服装还是音乐都很难得一见。很有幸能欣赏到这一部作品,希望能在今后有机会看到原版的演出。”——迈克尔·安德森(澳大利亚中学教师)“我很喜爱这部作品,它让我对于中国的作品眼界大开。”——萨拉·卡琳(加拿大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北京第一家“韩国城”在西单某大厦落成,各类名目的韩国商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京城;同年,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热播。一时间,韩国影视剧和影视明星风靡一时。“韩流”登陆中国以来,“韩风”猎猎,“韩潮”汹涌,愈演愈烈。这6年,大批不同种类的韩国文化产品服务不断涌入中国市场;顶着奇怪发型、穿着肥腿裤子的“哈韩”队伍日益壮大;我们越来越多的文化公司已经或正在沦为韩国的打工一族。韩国人究喜善、HOT、酷龙组合及《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等,也耳熟能详。可见其传播速度与势头之快、之大。年轻人为什么深…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明 《华夏文化》2005,(2):9-12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媒体和各种理论研究文章里,出现频度很高的几个概念。我很赞成“和谐社会”这样的提法,也赞成“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提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也很乐意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如果全社会都很重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话,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雪生 《世界文化》2003,(4):30-31
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接不接受,河莉秀俨然已经成为时下韩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具争议性的娱乐人物,原因在于她是一个变性人。变性是注定的宿命从小时候起,河莉秀就长得很像女生,面对自己女性化的现实,河莉秀觉得是老天开了一场玩笑,将女性灵魂硬塞到她男性的身体里,她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现状,只有以女人身份来过着与常人不同的生活。在不谙世事的童年里,河莉秀最热衷于和姐姐玩纸娃娃。每次她都扮演雍容华贵的天鹅公主,而姐姐则总是扮演善解人意的人鱼公主。也许是宿命的安排吧,看见姐姐洁白、修长的双手舞动着剪刀剪出华丽的纸娃娃礼服时,河莉…  相似文献   

16.
狂欢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每当持续六天的狂欢节到来时,一向以严谨著称的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却一反常态,不顾一切地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德高望重的人打扮成“愚人”,涂着厚厚的化妆品,戴着面具,行进在五颜六色的游行队伍中,许多狂欢节委员会还组织一系列特殊的盛大集会。狂欢节上,那些斯斯文文的簿记员也声嘶力竭地唱着沙哑的歌曲,戴着面具的已婚男子跟年轻漂亮的女孩嘻笑打闹。直到圣灰星期三,即耶稣复活节前40天进行斋戒的首日,那些疲惫不堪、两眼昏花的“愚人”们才跌跌撞撞地回到各自的办公室或工厂。狂欢节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它是基督教徒在大斋期前尽情享乐的大好时机。对专  相似文献   

17.
法国人未婚先别法国人的传统婚俗极为有趣,男女双方都要在婚礼前举行告别活动。结婚前,新郎要举行告别晚会,也叫埋藏单身汉生活晚会。这里的“埋藏”不是说说而已,有些地方还真要埋起来,而且要“送葬”。在法国的卢阿里地区,这样的晚会很有戏剧性,人们真的做了棺材一样的东西,像办丧事一样,请亲友来“吊丧”、“奏哀乐”,并举行安魂仪式。祈祷完毕,新郎走在前面,众人抬着“棺材”将它埋在后花园中,或扔到江河里。和新郎一样,新娘婚前也要举行告别晚会,但不是“送葬”,而是辞行,也叫辞行宴会。在辞行宴会上,女伴们送上鲜花…  相似文献   

18.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氛围重于口味俄餐起源于法国。1717年,出访法国的彼得大帝初尝法国大菜,立刻钟情于这一美味。为了不出国门就能吃上地道的法国菜,他选一名法国厨师带回俄国。一时…  相似文献   

19.
韩国媒体援弓l韩国女性家族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有三分之一的父亲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 韩国女性家族部于去年秋季,以690名15岁到24岁的青少年和1050名家有12岁到24岁子女的家长为对象,进行了有关父母与子女沟通情况的调查。 在调查中,表示“与子女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家长的比例,父亲为34.470,母亲为19.8%。与母亲相比,父亲更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郝笑 《世界文化》2014,(2):54-55
2013年是韩国综艺之年,很多综艺节目在这一年里如火如荼,《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我是歌手》等节目的影响力不仅在韩国,同时还扩散到了海外,韩国综艺在中国的火爆程度不禁让人感叹“韩流”的再度来袭,韩国综艺节目已经成为继韩剧之后“韩流”新的主力军。在这韩国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的一年中,还有一个新奇而又有趣的节目出现了,并同样引起了许多韩国观众的关注,那就是韩国tvN电视台于2013年7月推出的一档背包旅行综艺节目——《花样爷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