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十月,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颁给沃莱·索因卡,从而非洲作家第一次获得了这一荣誉。 (一) “索因卡是英语剧作家中最富有诗意的剧作家之一”,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意般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瑞典文学院在“授奖词”中这样评价沃莱·索因卡,可  相似文献   

2.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于1969年创作了卫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热的雪》。小说发表后,苏联文学评论界褒贬不一。有人说,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描写过于“残酷”,“没有新鲜东西”,只是“重复”着过去的作品。但大多数评论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走向现代——非欧文化碰撞中的索因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四新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2):38-41,32
索因卡是非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生活在欧洲文化向非洲文化急骤渗透的年代。处在非欧文化碰撞中的索因卡,以诗化的形式对于非洲传统文化与欧洲现代文化碰撞中的尼日利亚的现实道路进行了探索。在继承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承受了可融入非洲文化之中的欧洲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非洲现代戏剧和小说。对此,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联系索因卡的作品,进行了较具体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尼日利亚剧作家渥莱·索因卡被誉为英语剧作家中最富有诗意的作家之一。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意般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荣膺 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非洲第一位 ,东方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戏剧中无论是轻松愉快的喜剧 ,还是严肃悲壮的悲剧都充满晦涩、玄虚的非理性思维。本文将从神话秩序、循环历史观、原始宗教观念等方面分析渥莱·索因卡剧作的非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1799年——1850)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卓越的代表.最主要的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其中最重要的小说有《高老头》、《幻灭》、《农民》、《贝姨》和《欧也妮·葛朗台》等。一《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小说人物不多,结构简单,但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却深刻有力,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巴尔扎克对它感到“很满意”,认为是他“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  相似文献   

6.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不朽佳作。作品中的“河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河流”这一意象,不仅深化了作品主题,而且在作品结构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分析河流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在其五十余年来的日记与札记中,记载着他对狄更斯小说类似的褒誉。什么是艺术?他以为,《大卫·科波菲尔》才是艺术。在对他影响最大的诸如《圣经》及果戈理、卢梭等人的作品中,他显然认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当代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主人公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刻画得到美国当代青少年的共鸣,也引起世人争议。霍尔顿是冷战病态热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垮掉分子”,但他又具有明显的积极人性追求。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对人物心理的深度剖析上。许多评论家以为它是一部悲剧,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该小说充满幽默、诙谐、机智。评论家常将霍尔顿与马克·吐温的小说人物哈克相提并论。对作品的语言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它“猥亵”、“渎神”;另外一些评论家则认为它具有高度鲜明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好书过眼     
如同此前的“哈利·波特”和“鸡皮疙瘩”系列一样,“魔眼少女佩吉·苏”充满了匪夷所思的超自然的现象,然而作品并不以渲染阴森恐怖或者血腥暴力的场景来刺激读者的所谓胆识与想像。恰恰相反,“魔眼少女佩吉·苏”是作者塞奇·布鲁梭罗基于“虽然大街小巷里充斥着各种狂想小说,但我很想创作出能真正激发青少年乐趣(充满紧张、跃动感)的狂想作品”的概念来完成这部魔幻系列小说的。  相似文献   

10.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是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都十分著名的作家,曾是“四十岁一代作家”的重要一员。本文以小说《中和的情节》为例探讨马卡宁近期作品中独特的创作手法,即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论杰克·伦敦小说“北方故事”的艺术特色曲晓明,赵非勺防故事”是杰克·伦敦的早期创作,包括三个短篇集。“北方故事”是以美国北方阿拉斯加一带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淘金者的艰苦生活。翻开杰克的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极为广阔的冰天雪地图...  相似文献   

12.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说文本的较深入的解读,认为钱钟书的《人·兽·鬼》是“现实的”,“哲学的”,既具有现实主义的品位,又具有现代主义的神韵,在思想意蕴方面,有一定的现实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和哲学的高度。这是《人·兽·鬼》不因历史的变迁和多年埋没而减损它思想光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评论家沃尔纳·贝尔索夫在他的著作《现实主义文学的兴盛》中,把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归入“假现实主义作家”之列。他认为,欧·亨利小说出入意料的结尾,使小说场景戏剧化,从而冲淡了它的现实主义意义。然而,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尾,并不能掩盖欧·亨利的现实主义倾向。从选材度来看,歇·亨利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现在不少人认为是一个小说流派。这种看法值得商榷。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里说:“在作品中间装进一套新思想的议论是那时的流行风气”,“那时大家正热中于‘人生观’——觉得一篇作品非有个簇新的中心思想不可……当时此种‘注重思想’的倾向,压力是很大的……那时我也是‘问题小说’的热心人。”可见,茅盾是把“问题小说”看作当时盛行于新文坛的一种进步的创作风气;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6.
1967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发表,无疑是在拉丁美洲文坛上引起了一场“地震”。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智利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就如同《唐·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引人入胜。”1982年马尔克斯主要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现已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发行一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是最能吸引和感动小读者的小说类别之一。最早使“科学”与“幻想”结缘的,是美国第一家专门刊登科幻作品的杂志《惊奇的故事》的出版家雨果·根斯巴克在1926年的创造发明。从此,“科学幻想”便由两个词并为一个词。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其三要素。但它首先关注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作者将自己要描写的现实生活投射到一面变形的镜子中,以便更好地突出其怪诞。于是,这种出神入化的怪诞,便成了科幻小说的力量! 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乔·威尔斯,分别代表西方现代科幻小说的两个不同流派——前者的作品强调科学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后者的作品则属于“科幻传奇”,是想象的产物。本刊在本期和下期将这两位科幻小说大家介绍给喜欢科幻作品的小读者,你会发现,读他们的作品,就像“站在脚凳上一样站在地球上笑着把手伸向星际之间”(威尔斯语)。  相似文献   

18.
自从贺拉斯·沃尔波尔开创了哥特式小说之后,这种充满着神秘和恐怖的小说样式迅速发展起来,经过了拉德雷弗夫人,M·G·刘易斯,玛丽·雪莱等人的不断发展完善,哥特式小说迅速走向了它的鼎盛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拟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具体分析揭示哥特式小说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素因卡是非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生活在欧洲文化向非洲文化急骤渗透的年代。处在非欧文化碰撞中的索因卡,以诗化的形式对于非洲传统文化与欧洲现代文化碰撞中的尼日利亚的现实道路进行了探索。在继承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承受了可融入非洲文化之中的欧洲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非洲现代戏剧和小说。对此,本文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联系索因卡的作品,进行了较具体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堂·吉诃德》(以下简称《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其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思认为他和巴尔扎克一样是“超群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