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应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出了M gS 基态分子的电子状态和离解极限,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的B3LYP方法, 分别在6??311 + + G ( d ,f pd)、6??311+ + G( 2d,f 2pd )、6??311+ + G ( 3d ,f 3pd)和cc??PVDZ等基组下, 优化出M gS分子的基态稳定结构为单重态的C V构型, 得出其相应的平衡核 间距、基态的简正振动频率和离解能. 并运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方法, 计算出各阶力常数和光谱数据, 得出M gS 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该势能函数再 现了M gS 平衡结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QCISD(T)/6-311++G(3df,3pd)和B3LYP/6-311++G(3df,3pd)方法,对AlC+和SiC+基态的分子结构和光谱属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得到了AlC+和SiC+基态的能量,平衡结构,谐振频率.同时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导出了AlC+和SiC+基态的合理离解极限和离解能.计算结果表明,AlC+和SiC+基态的光谱常数与现有的文献结果基本一致.部分光谱常数是第一次给出理论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运用群论和原子分子静力学方法,推导了NaH(NaD)分子基态的合理离解极限.采用两种方法和三种基组优化计算了NaH(NaD)分子基态的平衡结构和离解能.选用电子相关单双取代耦合簇CCSD(T)方法结合6-311 G(3df,3pd)基组对NaH(NaD)分子基态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最小二乘法拟合Murrell-Sorbie 函数,计算得到了NaH(NaD)分子基态的势能函数和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表明, 采用Murrell-Sorbie函数计算所得的光谱常数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能精确地描述NaH(NaD)分子基态的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推导出了BF分子第一激发三重态的合理离解极限;使用QCISD和QCISD(T)方法,在6-311G(3df,3pd)、6-311++G(3df,3pd)和cc-PVQZ基组下,对BF分子第一激发三重态的平衡结构、谐振频率和离解能进行了优化计算,应用QCISD(T)/6-311G(3df,3pd)对BF分子第一激发三重态进行了单点能扫描,并将扫描结果用最小二乘法拟合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由拟合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第一激发三重态(A3∏)相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和ωeχe),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的有关原理,推导出了NO分子的合理离解极限;使用HF、CID、B3P86和B3LYP等理论方法,在D95(d)、6-311G(3df,3pd)和D95(3df,3pd)基组下,对NO分子基态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优化计算,且将计算结果(平衡核间距0.11518 nm、谐振频率1981.42 cm^-1、离解能6.648 eV)与实验结果(平衡核间距0.11508 nm、谐振频率1904.7 cm^-1、离解能6.614 eV)进行了比较,得出了B3LYP方法为最优方法、基组D95(3df,3pd)为最优基组的结论.利用B3LYP/D95(3df,3pd)对NO分子的基态进行了单点能量扫描,并将扫描结果用正规方程组拟合成了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由拟合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与X2Π态相应的光谱常数(Be、αe、ωe和ωeχe),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运用高级电子相关偶合簇CCSD(T)/6-311 G(3df,2pd)研究了BD分子基态的结构与势能函数,计算其力常数(f2、f3、f4)和光谱参数(ωe、ωeχe、Be、αe、De),结果与实验光谱数据吻合较好。这表明BD分子基态的势能函数可用经修正的Murrell-Sorbie C6函数表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Gaussian09程序包,选用单双取代的二次组态相互作用(QCISD)方法,配有多种基组,对BHn(n=0,+1)分子离子基态进行了几何优化,对BH和BH+分别选用6-311++G(3df,3pd)和6-311++G(df)基组,对其进行了频率计算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BHn(n=0,+1)分子离子基态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与实验及理论结果比较表明,本文对BHn(n=0,+1)分子离子基态光谱常数(Be,αe,ωe,ωeχe)的计算结果达到了很高的精度.文章还首次给出BH+离子基态的势能函数及光谱参数(Be,αe,ωe,ωeχe)的理论数据,为BH+离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VH2分子基态的电子状态及其离解极限出发,采用B3PW91的方法,对V原子采用SVP基组,对H原子采用6 - 311 G基组优化出VH2(X4B2)分子稳定构型的平衡核间距Re =0.172 9 nm,∠HVH=124.341 4°,同时计算出振动频率,并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了基态VH2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该势能表面准确地再现了VH2(C2v)平衡结构,然后根据势能函数等值图讨论了反应势能面的静态特征,并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了VH2分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选择6-311++G(2df,2pd)、6-311++G(3df,3pd)、cc-PVDZ、AUG-cc-PVDZ、cc-PVTZ、AUG-cc-PVTZ基组,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S iC-(X2Σ+)的光谱常数和分子属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同时讨论了采用不同基组计算得到的光谱常数和分子属性的数据,并与文献报道的实验与理论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对于S iC-(X2Σ+),采用B3LYP/AUG-cc-PVTZ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吻合的最好.部分光谱数据还是第一次给出理论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从头计算的方法研究了11B35Cl和SiC的结构和势能函数.对基态的11B35Cl,采用的是CISD/6-311 G*的方法.对基态的SiC分子采用的是B3LYP/6-311 G**的方法.根据CISD方法(对11B35Cl)和B3LYP方法(对SiC)的计算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了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的参数.并得出了力常数和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1.
用直接从头算动态学方法对CH2N+HONO→CH2NH+NO2反应进行了研究.用BH&HLYP/6-31+G(d,p)方法对所有稳定结构和过渡态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并用内禀反应坐标方法计算了最小能量路径(MEP).在QCISD(T)/6-311+G(2df,2pd)理论水平上对所有结构的能量进行了进一步校正.用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在考虑小曲率隧道(SCT)校正的水平上计算了200~2500K温度范围内标题反应的热速率常数,计算结果表明,上述温度范围内热速率常数有正的温度效应,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能够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B3LYP/6-311++G(3df,3pd)对反应B rONO2+H2O=HNO3+HOB r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反应随着水团簇中分子数目的增加反应的势垒逐渐减小,当水分子数为2时,该反应已经是一个快反应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冰表面上在平流层条件下标题反应是通过结构催化和水催化进行反应的.其反应条件即使在南极的夏季和北极极低的温度下也极易满足.研究结果与现阶段已有的实地观察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2d,2P)研究了最低单态和三态硝基甲烷单分子的电子结构和红外频率,绘制了分子在这两种电子态下的红外振动光谱,对它们的红外振动频率进行了理论归属,分析并比较了两种电子态下分子结构和红外振动情况的变化,结果发现三态的硝基甲烷分子的结构要比基态分子结构稍显松散,稳定性下降,分子振动模式中NO2的相关振动有所加强,红外光谱线左移.因此,最低三态分子沿C-N键分裂而致分子分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泛函密度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CCSD(T)/6-311++G(d,p)水平上对CH3+O(3P)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途径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结构.通过谐振频率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验证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之间的相关性,并在CCSD(T)/6-311++G(d,p)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计算.结构表明,该反应有多个通道,产物分别是H2CO+H,HCO+H2,CO+H+H2和OH+CH2,主要反应通道为c5.这与实验观察到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下BF3分子的基态稳定构型、偶极矩、电荷分布、分子的总能量、HOMO能级和LUMO能级,在此基础上利用杂化CIS方法研究了外电场下BF3分子的前9个激发态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受外电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子结构、电荷分布与外电场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分子总能量随外电场增大而减小,偶极矩随外电场增大而增大;LUMO能级受外场影响较大,HOMO能级受外电场影响较小;分子UV-Vis光谱随外场增加发生红移,激发能、振子强度也受外电场影响,但随电场的变化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