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地区395名留学归国人员的问卷调查,研究了留学归国人员的国内嵌入程度(在回国前与国内或来自于国内的组织和个人的互动联结程度)与其回国之后知识分享意愿和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留学归国人员的国内嵌入程度会显著地影响其知识分享的意愿,进而影响其知识分享行为。但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团队内是否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会产生调节效果:团队中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时,留学归国人员国内嵌入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通过知识分享意愿的间接关系会较团队中没有其他留学归国人员时的关系弱一些。此外,积极的团队氛围会弱化留学归国人员知识分享意愿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字     
《深圳特区科技》2005,(8):78-79
“海归经济”在深初具规模留学人员在深投资21亿元 8月29日,省政协调研组抵深就海外留学归国专业人士自主创新情况展开调研。截至今年4月,在深圳落户的海外留学人员已达6500人,留学人员在深创办企业超过536家,并以平均每年150家的速度不断递增,投资总额超过21亿元。2004年,这些企业就实现了销售额18亿多元,总纳税额达1亿多元。  相似文献   

3.
作为海外人才回流的主体,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如何吸引并留住海归人才是当前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海外人才回流引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CES生产函数,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影响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前影响中国海外人才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国内工资水平、国外收入水平以及中国失业劳动力总量等因素.中国人才强国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潜力仍相对不足.文章最后根据上述结论给出了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留学人才引进方面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传统引才工作方式在新形势下面临风险隐患,人才引进市场机制不健全,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对此需立足国际视野开展制度创新,促进海外留学人才回流.梳理分析国际上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特别是吸引本族裔留学人才回流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研究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拓宽渠道引进高层次留学人员、发挥市场引才用才主体作用、完善留学人才创业政策和融资渠道、优化服务打造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环境等途径,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5.
湖南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呈现出创业队伍日益壮大、创业领域日渐扩展、创业政策日臻实用、创业平台日趋完善等特点,也存在创业项目"落地难"、创业资金"筹集难"、创业政策"出彩难"、创业人员"扎根难"等问题。通过全面客观评价了湖南留学归国创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指出了湖南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管理创新的人性化和精细化导向,进一步突出服务网络信息化、服务流程精简化、创业平台多元化、创业政策高效化和公共服务民生化。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近6年回国发展的人数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约3倍。海归创业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为鼓励海归回国创业,已经出台一些政策。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我国海归归国后的创业意向值得探讨。本文利用来自2011年底至2012年初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与全球化中心联合进行的对海归人才的288份问卷调查,将海归回国后是否创业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从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其他综合因素3个方面选取了10个解释变量对影响我国海归创业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这3个方面均对海归归国后创业的概率均存在影响。在这3个方面中,影响较大的分别为学历、商业模式、第二产业,它们的边际作用分别为52.26%、30.93%、44.23%。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描述海归心理特点和国内经营环境的变量尚未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未来高校科研工作的骨干主要来自我们自己培养的博、硕士生和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归国学子,而后者无疑地具有更大的优势。如何吸引、理解、支持、引导留学归国人员参加科研工作,是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现仅就我校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做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杨芳娟  刘云  梁正 《科学学研究》2018,36(8):1421-1431
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和新经济业态涌现,海归群体在我国创新创业领域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的规模、成效以及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和提升。选取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及其创办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创业千人的教育背景、工作或创业经历,分析创业千人的跨国流动特征和企业的发展特征,研究认为海归群体归国创业能够集聚高层次人才,转化高科技成果,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留学回国人员对科研环境的认知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就科研环境的问题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留学归国人员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在科研单位“去行政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4,(2):3-4
2013年,可谓"史上最大海归潮年"和"史上最难就业年"。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留学归国人数达40万人,对比2011年的18.62万人、2012年的27.29万人,2013年中国的海归人数涨幅十分惊人。  相似文献   

11.
老柯 《科学生活》2010,(1):14-15
为增加孩子文凭的"含金量",很多家庭都愿意尽其所能让子女出国留学。经济危机到来之后,又有大批人出国留学,而与此同时,许多海外留学毕业生却求职无门,近年来,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多,"海归"身价贬值也日益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令很多留学归来的学子感到寒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其中归国创业已成为海归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海归在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使其在管理技能和专业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见解,在创新创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事业根植于具体的情境当中,新创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不容小觑。与以往诸多认为海归创业者能够直接为企业带来更多竞争优势的文献不同,本文基于海归面临的再嵌入困境,发现海归创业者并不必然为企业提供更长的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海归的海外替代性商业机会、本土市场壁垒、团队文化冲突等效应均可能损害海归的优势,进而从企业持续经营时间的角度来看并不占优于本土成长的企业。本文基于科技园企业的历史档案数据,通过一项跨期十余年的纵向事件史研究验证了上述机制的存在,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发现,企业并不能单纯地依靠其固有的海归特征而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塑造和维持更高水平的持续创新能力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和知识取代传统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人才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以下简称“海归”人才)凭借对西方的先进技术、风险投资、先进的商战理念、丰富的中西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资源的把握,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2,(1):7-9
教育部的“长江计划”和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自实施以来,对吸引国外留学人员归国,促进我国科研体制的改革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为入选“长江计划”和“百人计划”的绝大部分是留学归国人员,因而引起了国内知识分子的密切关注,对两计划的实施结果,不少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博士生、硕士生,由这两个计划引发了他们对国内人才和留学归国人才待遇差别的一些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通过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分析了科技工作者中的留学回国人员的职业发展优势。研究发现,留学回国人员比具有相同专业、学历等背景的国内培养的科技工作者具有更高的收入、更多的科研成果以及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职业发展的成功经历会成为海外留学或工作人员在考虑回国时的参照和榜样,这种示范效应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流。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本文分析了海归创业者人力资本(企业管理技能与技术研发技能)与其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以山东省205家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归创业者的海外企业高层管理经历、海外企业中层管理经历与海外专利技术对创业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海归创业者拥有的国内专利技术无法为海归创业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与经营绩效。检验结果还显示,管理技能与技术研发技能双重具备的海归创业者,其创业企业绩效较高,证明管理技能与技术研发技能具有协同效应;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都难以单独为海归创业者带来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青年学子就有赴西方先进国家留学、向本国引入现代文明的风气,并掀起多轮出国留学的高潮。1937年的日本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断了这一潮流。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众多莘莘学子又开始延续从西方引进真理的工作。因欧洲受战争破坏严重,日本除满目疮痍外还属敌国,他们大多选择去美国留学,总人数超过5000。几年过去,国共两党在大陆的内战结束,他们渐次归国。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上半叶约有2000人归国。若不是美国政府设置了种种障碍,相关的数字还会高得多。这与1980年代后大部分的留学人员选择滞留海外形成鲜明的对照。当年为什么会有许多学子选择回到中国大陆?那些没能回来的又是出于哪些考虑?归国的学子和滞留海外的学子后来各自的发展情况如何?对郑哲敏院士的访谈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峰  唐莉 《科研管理》2022,43(1):192-199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化,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海归学者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也日益显著,但这一议题尚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聚焦我国高层次人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1999—2017年间入选的科学技术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研究样本,以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时的年龄为职业发展速度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海外经历对高校科研人员职业成就进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外经历对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时间的催化剂作用具有异质性。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即归国以及海外经历仅为短暂求学/访问的科研人员在职业发展中均不具优势,而全职海外经历缩短职业成就时间的效果明显。此外,海外经历的加速效应因科研人员所在研究平台的不同呈现异质性。入职“双一流”高校的海归学者往往更快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基于研究发现,论文对我国公派访问政策和高校当前的人才引进实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岚 《科教文汇》2009,(25):90-91
1案例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留学归国人员越来越多,归国人员子女也大多随父母回国学习与生活。因为久居国外,全家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社会生活方式,猛然回国生活、学习或工作,便有不适应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但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其父母也有这种感觉。这便使得整个家庭在这一段时间内处于调整状态。在家庭调整状态时期,其父母在工作或创业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0.
萧宇 《科学中国人》2011,(22):50-51
与大多数海归一样,高飞飞也有着种种海归荣耀和海归困惑。前不久.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海外供职单位开出的高薪及升职的挽留条件,一脚迈进清华大学校门.当起了执鞭七尺讲台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