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人们常说,"文贵有情","文贵情真"。写小说、写诗歌、写电视剧本强调一个"情"字,那么写人物通讯更应如此。抒情在新闻作品中有其特殊的格调,它与诗歌、散文中的抒情是不同的。新闻作品是用事实来说话的,容不得半点虚构与夸张,必须严格受到真人真事的制约。但是,新闻作品并不是只能冷面无情地摆事实、讲道理,它也需要用感情色彩去渲染,需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人们往往将抒情与散文、诗歌等联系起来,而在撰写新闻评论时几乎没有人考虑用抒情手法。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一种传达意见性信息的文体,强调逻辑性和理性,似乎与抒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目前将思想融入到新闻评论中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新闻"新"是第一位的。在日常新闻采写中如何求"新"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要面对的问题。 一是时效求新。它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采新闻、写新闻、发新闻,要有分秒必争的时效意识。我们最早写新闻用稿纸写好后,再寄到报社、电台,少说也要几天时间。那时候,求时效,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题是一种可以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音响、访谈等多种手法制作的新闻作品.它的手法要比消息多,消息基本上是叙述,专题允许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广播作品还允许有访谈和音响.这样的新闻作品叫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专题是一种可以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音响、访谈等多种手法制作的新闻作品。它的手法要比消息多,消息基本上是叙述,专题允许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广播作品还允许有访谈和音响。这样的新闻作品叫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形象生动、充满活力的文学体裁,它有凝炼清新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喷薄而出的情感。而新闻作品往往是"吹糠见米"的直白,"平铺直叙"的枯燥,缺乏打动人的情感。当最感性的诗歌遇上最理性的新闻,它们之间能否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能否用诗歌的形式来驾驭新闻?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新闻编辑工作中,多次将诗歌与新闻结合,让新闻"粘"上诗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棉花团"与"铁板块"张爱军彭真同志在与记者、通讯勋交新闻采写时说过:"你们写的新闻就像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l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份。l斤棉花,放在那里就是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炼,要学会写...  相似文献   

8.
黄平 《新闻导刊》2008,(1):26-26
散文(prose)同新闻(news)一样,其"首要特征"是真实性,它是一种以描写真人真事为特点的文体,常把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它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做到形散神聚。用散文手法写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早  相似文献   

9.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可以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写人记事,它比消息更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播音员在工作中接触通讯的机会是很多的,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新闻写作不限于“倒金字塔”式的写法,涌现一批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生动活泼、引人喜爱的散文式的新闻——散文式的结构、散文式的语言、散文式的韵味,既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其写法概括起来有: 情景交融。新闻的影响和作用,不是靠空洞、干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缺乏情感的新闻,是难以打动人心的。抒情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共鸣。鲁迅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因此,记者的感情抒发对于写好新闻作品是很重要的。如情景交融的作品,用形象化的手段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如《东方风来满眼春》中的一段: “当小平同志离开旋转餐厅下到一楼大厅时,大厅的音乐喷泉,随着优美的乐曲,喷出图案多变  相似文献   

11.
新 闻作品的魅力一在真实 ,二在生动。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那么 ,赋予生命的活力就是生动的语言了 ,但凡上乘之作 ,都离不开“生动”二字。把新闻写活说起来容易 ,但写起来却常常是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人忽略了新闻的语言艺术。这些人运笔只偏重叙述 ,写人与景物缺乏形感 ;表述人、事、场景缺乏动感 ;表达感情气氛缺乏情感。不能巧用叙述、白描、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导致作品干瘪无趣味 ,甚至味同嚼蜡 ,哪里还有文采可谈呢。其实新闻作品的艺术魅力大都潜藏在“三感”之中 ,写作时只要由始至终地注重动感、形感、情感这三…  相似文献   

12.
(一) 我们常常用“诗情画意”来说明文艺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可见“诗”和“情”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任何成功的文艺作品,都要抒发某种感情,离开了写情,你的作品是不会打动人心的。我这样认为,感情是作品的内在线索,它可以支配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景物等的表现和抒写,而诗歌尤其要注意抒情,要能够做到“以情动人”. 但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业余作者的诗稿,不大注意写情,要么是对某种生活现象作一些表面的描述,看不出作者的感情;要么是对所表现的景象发一些不着边际的感慨。让人觉得作者的“感情”与作品的内容相脱节;还有的是对所写的事物作一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既不同于新闻又有别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它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色的文体。本文深入探讨了报告文学的双重特性,指出报告文学报道客观真实、选材新鲜及时、反应冷静迅速:同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烘托环境创造意境,叙事、描写穿插抒情。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既不同于新闻又有别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它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色的文体。本文深入探讨了报告文学的双重特性,指出报告文学报道客观真实、选材新鲜及时、反应冷静迅速;同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烘托环境创造意境,叙事、描写穿插抒情。  相似文献   

15.
大漠童年     
正听说徐鲁写了部描述中国第一代核科学家及其后代的长篇小说,有些惊讶,也有些好奇。徐鲁素以诗歌、散文见长,何以凭小说涉足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及至读完《罗布泊的孩子》这部作品,我始发现,原来这部小说的格调、意蕴与徐鲁本人的抒情气质十分吻合。整部作品可以说就是一阙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赞歌。小说用忆语体方式,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了隐姓埋名的父辈们在大西北荒无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新闻标题?通俗的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灵魂,是对新闻最有价值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按照教材上的说法是:"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正文之前。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新闻标题的最终目的就是:突出新闻价值,吸引读者阅读新闻。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说:"一篇稿,无论采、写、编,第一件事就是找‘眼睛’,并且努力把它提炼到标题上。  相似文献   

17.
赵勋 《军事记者》2012,(5):63-63
一个饱受苦难的孤儿,成长为革命战士,在为我们留下"一火车"佳话的同时,还留下了《南来的燕子啊》《啄木鸟》《茵茵》等40余篇诗歌散文小说。新近出版的《雷锋全集》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主要文字作品,包括他写的一些诗歌、小说、书信等首次公之于众.其文笔清新、情感真挚,令人敬佩有加。由雷锋的作品,笔者联想到从事的新闻写作,感触犹深。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风指的是写作新闻作品的风气。它既包括新闻工作者报道写作新闻的态度、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包括新闻作品的风格、格调和风尚。好的新闻文风可体现在以下方面: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没有事实依据就构不成新闻,  相似文献   

19.
所谓短新闻,应该是浓缩新闻事实精华的新闻精品。首先它的新闻价值要高,其次它的篇幅要短。可以用“言简意深”来说明短新闻的特点。如何写好短新闻?我的体会是:写好短新闻,一是提炼主题要“精”;二是选取材料要“精”;三是文字写作要“精”。提炼主题要“精”何为主题?主题应该是一篇新闻作品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是选择和组织新闻材料的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用通俗的话说,主题是一篇作品中“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短新闻也就失去了“灵魂”。  相似文献   

20.
新闻姓"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文学姓"文":狭义的文学指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新闻与文学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人文学科。表面看来,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但两者所依附的都是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