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渗透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李真 《华章》2007,(1):43-44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汲取当代世界多种发展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诉求而制定的战略性思想.科学发展观概念强调以人为本,从而形成了实证--规范之间的逻辑张力,这种矛盾运动将构成科学发展观自身的科学发展,在理论至高点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孔慧 《时代教育》2009,(10):25-25,2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高校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高校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贯穿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需要变革传统的发展观,其关键就在于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孕育和催生了科学发展观,它构成全面小康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他各种观念变革的主导思想。政绩观、经济发展观、人的发展观等观念的变革,都应当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  相似文献   

8.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先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内容集中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沈阳教育更大、更好的发展,是摆在沈阳教育人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思想中的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发展生产力、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等方面的内容,是科学发展观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源泉之一。学习、研究周恩来经济建设与发展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战后社会发展观的演变,从哲学视角反思其现实意义,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观应当是一种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哲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多数人倾向于将它解读为统治阶级意志论、国家意志论和物质决定论,而此"三论"非但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本质的理解,而且不利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试着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势,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为考察文本,梳理出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三方面发展:在本体论方面,提出法学的多元观和建构理论,区别于先前的一元观和反映论;在法学方法论方面,采用深度描述的方法,关注动态的法律而非静态的法律,对它们进行解释而非评价;在法学的发展论方面,主张一种融西方法律中的普适性与东方法律的特殊性于一体的复合式发展观。本文的价值在于首次从法哲学层面上解读人类学笔记,希冀能给中国法制现代化以裨益。  相似文献   

13.
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高校发展中的四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更新办学理念,改革管理体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处理好高校发展中的四个关系,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对独立、互为并列、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族教育在治愚、治穷方面具有始动作用 ;民族教育是民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应该树立民族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发展观 ,以及建立新的民族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电大教学工作,是提高电大核心竞争力、创品牌、走特色之路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哲学范畴,政治经济学范围,更是一个教育范畴,马克思以揭示社会交换关系发民擅中心线索,指出全面发展的人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它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育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运用系统论理论指导,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动态性出发,高校应该按照开放性、能级性、方向性和激励性等基本原则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新世纪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切实保证。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者们从学生自我归因、教师对学生的归因训练、教师对教学的归因等方面对归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外语学习的成败归因,引导他们对学习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成为积极、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雾里看花:寻找大学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内外部出现的各种冲突,引发了人们对“究竟谁是大学的主人”的探寻。答案可谓众说纷纭,有谓是大学行政官员,有谓是大学生,有谓是大学教授抑或教师,有谓是大学校长……其实,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大学发展的历史及其存在的“应然”视角和“实然”现状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