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心美”是冰心展现个人作品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并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对我国古代美学遗产的继承;二是对外来思想(包括基督教及泰戈尔美学)的吸收利用,以及冰心所处的“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童心美”时代价值的催化作用。冰心的“童心美”正是在涵盖三种因素基础上升华而成的,具有独特审美个性的至纯至善的童真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2.
“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本主要叙述了“童心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李贽从“童心说”的观战出发,提倡“自然之为美”,反对“中和之为美”;主张无意为,反对有意为的美学思想,这此美学思想,开启了一代新思想和学的新风尚,无论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辨析了《童心说》中的核心概念“童心”一词的内在结构和概念内涵,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童心说”的全新理解;以此为基础探求蕴藏在《童心说》美学体系中的审美价值观的思想根源及其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4.
以刘士聪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及其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从“韵味说”的三个可操作成分: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分析其翻译实践活动,探究其翻译美学思想与其散文翻译实践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韵味说”不仅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童心说”是明代学者李贽提出的一个著名美学观点。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新的阐释:(1)艺术家心理结构与儿童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二者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主要表现在:真诚、非理性、陌生化、幻想、联觉。(2)艺术家童心的发生机制。艺术家永葆赤子之心,有其生理、心理的原因。(3)童心对世俗心理超越的意义。童心对抵御人类过度社会化、理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李贽的文艺思想中,“童心”说是基础和核心。他所谓的“童心”其实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童心说的理论基础乃是人的自然本性论。在李贽的文艺思想中,其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尚真实、反虚假,重情性、轻礼义,倡变化、反复古,贵天成、贱人为等几个方面。而这些表现又都是人之童心即自然本性的表现。因此李贽文艺思想的基本美学内涵,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童心”说的核心就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即是禅宗所说的“人性本净”,也是美学中的自然美。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天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也就是具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文学。李贽追求的具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文学激起了当时文坛风气的巨变,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其观点和思路很大程度上源于禅宗学说。“童心说”中最为关键的三个问题,即何为“本心”?为什么反对“闻见道理”?为什么主张“无人不”?都可以在禅学中得到相应的解释。但是,禅学也并非“童心说”的唯一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李贽“童心说”中的“童心”有四层含义:“童心”即“真心”;“童心”即“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即“心之初”;“童心”在于“成人”.在对此四层含义及其文意进行阐释与分析的基础上,就其蕴含的丰富教育性进行解读,教育应坚守:作为教育价值基础的教育之真;作为教育本体基础的生命体验;作为教育自然基础的生活世界;作为教育精神基础的理性意识.总而言之,教育当存“童心”,旨在追求生命的真实,高扬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三导"     
阅读是学生广泛的学习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教育理论,对此浅谈阅读“三导”。一、取悦童心前导对于特别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的最好老师。可以说,悦心是打开童心智窗的启动力。入课是阅读的第一步,此步的  相似文献   

11.
石涛的“一画”论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主要从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探讨了石涛美学思想中具有现代意识的主体艺术体验论。论认为,形成石涛丰富美学思想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复杂而深刻的故国黍离的遗民思想;二是以“造化”为师,遍游名山大川的实践艺术观;三是禅宗“超佛越祖”大彻大悟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周怿 《学语文》2007,(3):37-38
一、纯真自我——“童心说”的历史涵义与现代解说“童心说”是明代文学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主张。他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所说的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他认为凡天下最好的文章,莫不是童心的表现。文学写童心,其实质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表现受儒家礼仪束缚的“伪情”。李贽的童心说,推动了  相似文献   

13.
“实践美学”是近年美学界的热门话题。“实践本体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等,已成为近年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有种意见认为:“实践美学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而且是中国当代可以参与世界美学对话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流派”,“实践美学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标志”、“主导潮流”、“一枝独秀”;“新实践美学”已“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形态”。这些判断究竟能不能成立呢?“实践美学”的诸多观念需不需要进行理论反思呢?这是美学和文艺理论界特别关心也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其实,将“实践”充当本体论并与“存在论”、“现象学”等结合起来就说成是美学理论的“中国化”或“中国特色”的;将某种抽象人性主体的“主观性”、“经验性”和先验范式,某种变种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某些现象学思想说成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将具有实践唯心论成分的本体观、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和真实价值诉求的美学学说,说成它“把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无疑是值得讨论的。 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样一组笔谈,就“实践美学”诸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这几篇文章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讨论,能引起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重视,以推动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之心,是没有被“道理闻见”所污染的纯洁的本心。李贽极其推崇童心,它是李贽人格美的标准,是他人生哲学的真谛。“以自然为美”,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极力推崇的艺术美。《童心说》日“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平生,最推崇童心,因为童心是不会弄虚作假的。而“真”是李贽为人行文的灵魂。袁中道的《李温陵传》中这样记载:“不喜俗客,客不获辞而至,但一交手,即令其远坐,嫌其臭秽。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如此待人,似乎过于不近人情,无法让人接受。但这才是有棱有角,直截痛快  相似文献   

15.
一、智慧地阅读童心 “教育就是使灵魂转向的艺术”,真正的灵魂转向只能发生于内心生活改变之时。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曾说:“道德是内心的问题,不能深入内心,既不能进行教导也不能进行感化,不触及内心生活的道德教育是很难成功的。”“阅读童心”之艰难,在于童心的丰富与细腻,每一颗童心都是独特而又敏感的,需要我们智慧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童心说"是明代学者李贽提出的一个著名美学观点.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新的阐释:(1)艺术家心理结构与儿童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二者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主要表现在:真诚、非理性、陌生化、幻想、联觉.(2)艺术家童心的发生机制.艺术家永葆赤子之心,有其生理、心理的原因.(3)童心对世俗心理超越的意义.童心对抵御人类过度社会化、理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童心说"作为李贽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主张真实自然地抒发情感,反对虚假夸饰的封建理学,要求表现个体情感欲望,抒发真性情。同时努力追求新奇,力图突破僵化格式的束缚。这种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意义,对当时及后世的文艺创作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冰心小诗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特征是童心。从三个方面对此特征进行分析 :冰心深深地崇拜童心 ;童心赋予她笔下的语言以诗意 ;她用童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诗歌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是巧引妙导,燃情激趣启童心;二是放飞心灵,读中感悟润童心;三是赏识激励,以评促读暖童心。  相似文献   

20.
顾润生  宋梅 《江苏教育》2023,(51):31-33
<正>顾润生:“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项目的实施背景是什么?宋梅:我们的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对“品格锤炼”学校实践的真实回应。传统“记忆、模仿和训练”的德育方式,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通过学校向善至美的德性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的建设,建构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态,聚焦儿童的生命成长。二是对儿童“道德生长”需求的前瞻关注。“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将戏剧元素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