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应采取研究的方法,教师切不可将教材的叙述方法机械地移入教学.就是说,在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明确这一点,对于克服目前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倾向,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围绕教学认识论的辩与立,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即科学认识论与生活认识论。教学认识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既不同于科学认识,也不同于生活认识,而是兼具两种认识的性质。教学活动是沟通科学与生活的中介性活动,教学认识论属于中介认识论。而作为中介认识论的另一种形式——审美认识论,与教学认识论有着高度的融通性。因而,以审美认识论为基础,开拓了教学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克服教学认识论所面临的一些理论困境,进而促进教学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决策失误的认识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决策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来看,决策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决策过程。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小型企业自身经营决策等各种各样的决策失误现象。决策失误的认识论根源在于决策过程违背了科学认识的固有规律,从而导致决策与正确认识相脱节。文章在厘清决策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决策与正确认识相脱节的现状及其成因,并对症下药提出了一些解决决策与认识相脱节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近代历史进程基本线索的认识与理论,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然而对于近代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却十分曲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学者多将反帝反封建革命作为我国近代史主线,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于近代史分期的认识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时期建设中,学者从新颖的角度更为客观理性地审视近代历史进程,并获得"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进行近代历史进程基本线索认识与再思考,对于客观认识历史,科学把握未来存在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学认识论和教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活动不断发展的进程,近代以来科学认识方法被不断引进教学过程。考察和分析这一进程,反思我国现有教学理论,对创建现代教学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真理性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客体的感性掌握进而上升到对客体的理性掌握,再通过实践检验这种理论的能动的辩证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认识主体在该认识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获取科学真理的精神手段,是人们在真理性认识活动中为达到获取真理的认识任务而采取的措施、步骤、程序、计划、方案等等的总和.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科学认识的结晶,是主体的真理性认识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为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指明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敏中 《教学与研究》2004,23(10):91-94
理论认识和应用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个不同领域和不同向度,理论认识是指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试图建立某种理论学说的认识活动;应用认识是指探索客观事物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程序,并试图建立某种实践观念和实践模型的认识活动。理论认识和应用认识的认识动因、认识过程、认识成果、认识价值及思维方式等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它们又都服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刘宏 《现代语文》2006,(8):37-37
教学过程主要指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质上就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学生的智力、体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识的掌握。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就谈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它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和掌握模型的作用,可促进生物教师有效开展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间接性和引导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并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以其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点,越来越显示其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多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后,我充分体会到了多媒体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1认识氛围,是认识主体周围的社会气氛,是认识主体所处的认知社会形态,是认识系统周围的与认识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那部分社会因素的总和。这是从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角度对认识氛围进行界说的。从内涵方面看,认识主体所处的认知社会形态就是认识氛围。要理解认知社会形态,必须弄清认知社会关系。所谓认知社会关系,就是认识主体出于认识的目的,在认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一定社会中的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共同形成的。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要发生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必须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使教学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要发挥品德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就必须追踪课堂,延伸课后,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品德课堂教学的效能。1.制定道德规范,让教学目标具体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借助于班集体相应制  相似文献   

13.
张秋菊 《学周刊C版》2011,(12):125-125
概念的控制掌握是一种教学方式。科学概念的掌握必须以形成概念的认识活动为条件,这种条件就是对学生掌握概念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加以控制,使他们按一定的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必要的智力动作,形成智力技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心认识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认识与艺术创造是紧密联系的.对教学的科学认识有待于通过艺术创造形成新的教学实践来实现它的价值.教学的艺术创造必须受教学科学规律的指导和制约.不重视掌握教学的科学认识,就没有艺术创造的自由,不能使教学活动取得积极的成果,而只是空谈客观规律、不重视教学的艺术创造,也不能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外部知识如何被学生获得、占有并转而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力量、精神财富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学理论研究莫衷一是,教学实践左右摇摆,争论与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教学的方法、路径、机制,却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真正能够进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两次倒转”教学机制揭示:性质上,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将人类认识过程“倒过来”的过程;内容上,学生认识的起点是人类认识的终点;过程上,则是把“倒过来”的过程再“转回去”,即通过学生典型地、简约地经历人类认识过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占有人类认识成果,能够深刻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走入历史并具有创造未来历史的能力、品格与情怀。“两次倒转”试图从理论上使种种二元对立得以消解,使教学活动能够将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也使教学认识论得以具体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一个本质的和内在的方面。从认识对象看,创造性认识 是以新的认识问题或认识矛盾为对象的;从认识主体看,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即创新主体才能从 事创造性认识活动;从认识过程看,创造性认识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特殊认识活动;从认识特 征看,创造性认识的本质特征就是其创造性;从思维方法看,创造性认识的思维方法也具有探索 性和开创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常规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认识结果看,创造性认识是能获取 创造性认识成果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基于大概念进行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思路与方法,提出要建立从大概念到学科基本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和学科事实的技术路径,将大概念具体化到某单元和某课时的教学内容中,才能确保大概念能够真正融入到日常的化学教学中。研究认为,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内容结构化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结构化,也是学生学习认识的过程化,其结果是形成具有层级性和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以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为例,进行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设计和应用,探索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从而为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诸多移植西方的教育理论,对在我国教育理论界一直占重要地位的教学认识论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甚至认为教学认识论已经到了终结的境地。教学认识论在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指导下,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并且存在着确定性的知识,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新课改中诸多教育理论也带给我们启发和思考,在认识方式上,教学认识论可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认识活动“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是由自身内在矛盾推动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制约和影响认识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实现。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内在逻辑线索,是认识活动由其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起点经中介条件向真理性认识结论辩证运动、系统演进的过程。为逻辑分析的需要,我们将这样的过程称之为一个“认识单元”。作为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逻辑起点的认识角度及其丰富的内在规定性,在理论形态内在角度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发源、发生、形成和发展是数学教育的本原问题之一.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按照“惑、学、知、识”的理路,提出了“生惑、积学、致知、增识”的4环节学习理论和“诱惑、导学、启知、发识”的4阶段教学理论.由于教学认识是一个复杂事件,必须从缄默度和过程两个维度来认识“从惑到识”原理.该原理体现了科学性与处方性相统一、完备性与简约性相统一的建构原则,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策略设计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