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始于隋,盛于唐,终于西夏,共计97幅(莫高窟92,榆林窟3,五个庙2)。所据译本有:刘宋沮渠京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西晋竺法护《弥勒下生经》,姚秦鸠摩罗什《弥勒下生成佛经》和《弥勒大成佛经》,唐义净《弥勒下生成佛经》。上生经讲述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为天人说法。敦煌以单幅形式始绘于隋窟人字披或平顶。中央绘弥勒菩萨坐兜率天大殿,两侧层楼,楼中有伎乐。弥勒及楼侧画天人和听法菩萨。构图简单。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中的《东方药师净土变》,产生于隋代,历经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迄于西夏,历时六百余年。壁画现存102铺,其中敦煌莫高窟96铺,西千佛洞1铺,安西榆林窟4铺,肃北五个庙石窟1铺,此外,另有绢画2幅。这些遗存的经变,为探讨各时期的《东方药师净土变》,提供了详尽丰富的资料。一《药师经》与《东方药师净土变》《药师经》是一部宣传大乘佛教净土思想的经变,在中国佛教史上,《药师经》共有五  相似文献   

3.
S.P.76《维摩诘经变稿》试析──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应一致,认为S.P.76《维摩诘经变稿》是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的壁画底稿,同时也应为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绘制的参照底稿。  相似文献   

4.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描述了玄奘法师由跌足至圆寂的情景。在古代回鹘文译本①中,这段内容与汉文原本相比似有扩充,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当立类法师预感到他将不久于人世时,对其门人发下誓愿:玄焚此毒身深可民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夭弥勒内卷中泰丰慈事,协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一方面讲述升入兜率天之愿,另一方面又宣扬弥勒佛的下生,而以后者为主,此正为《弥勒下生经》之主旨。回骼人亦有这种思想,可见于回鸽文写卷《弥勒会见记》一书。乞求在兜…  相似文献   

5.
《敦煌石窟论稿》,贺世哲著,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历年来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主要文章共计20篇。主要包括有敦煌莫高窟石窟与禅观,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对莫高窟第285窟系列研究,对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研究,对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第290窟佛传画、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等的研究,也有关于十六国北朝石窟千佛图像、三世佛与三佛造像、十方佛造像,以及莫高窟释迦、弥勒、阿弥陀的三佛造像等研究,另包括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等论文。书后附有“贺世哲论…  相似文献   

6.
敦煌壁画中的《天请问经变相》,始于盛唐,历中唐、晚唐、五代、宋,现存34铺。其中莫高窟31铺,榆林窟3铺。一《天请问经》(又作《佛说天请问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书中皆  相似文献   

7.
施萍婷  范泉 《家教指南》2011,(2):12-20,125,128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的壁画,以前考证为法华经变,近年日本学者下野玲子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比对这幅壁画,推翻了以前的法华经变的结论。但下野的考证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检讨了诸多问题之后,认为这铺壁画既不是法华经变,也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的主题仍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八页的插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南壁的壁画的一部分。全幅壁画的名称叫做《维摩诘经变》。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的名字。用图画或雕塑的形式来表现佛经里的故事,就叫做“佛经变相”,亦即“经变”。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维摩诘经变是最常见的题材。在中唐以前“维摩诘经变”注意对中心人物的刻划;而中唐以后的作品则转向更多地注意表现现实生活的场面。194窟壁画中所表现的是《维摩诘经变》的《问疾品》部分。这幅画的故事大意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中现存唐宋时期的刷牙图甚多,据笔者调查所知,至少有14幅,它们分布在弥勒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中(见附表)。我国古代有关刷牙的绘画资料仅见于敦煌壁画中,为我们了解古代风俗习惯和佛教仪轨提供了形象资料。近年来,笔者阅读了所能见到的有关敦煌壁画刷牙图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的作者由于对敦煌壁画了解不多和其他诸原因,他们的文章介绍得部不全面,一些问题没有深入探讨并有若干错误。本文试图澄清些问题,并考论前人没有涉及的一些问题。《弥勒经》和降魔变文》仅言众生”求出家”、”归三宝”,没有提到具体出家过程,部分弥勒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中有刷牙图。前人没有对敦煌壁画刷牙图作过全面的调查。周宗岐先生《揩齿考——从敦煌壁画“楷齿图”谈到我国历代的揩齿、刷牙和洁齿剂》和日本山茂先生《刷牙历史溯源》仅仅谈及晚唐196窟刷牙图。前几年竟然  相似文献   

10.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分析说明并研究,表明其中的两小部分是敦煌壁画底稿《观无量寿经变稿》,并认为应是莫高窟第55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底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佛经思想的检证,对照敦煌壁画,以辨析观无量寿经变与无量寿经变的区别,并以第220窟为中心,指出无量寿经变在壁画表现上的几个特征,包括菩萨入浴、讲堂、舞乐、诸天人所居的楼阁等,明确了无量寿经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象,为我们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多数敦煌壁画已经确定内容,但由于数量庞大、内容不一、画面残破等原因,少数壁画没有定名或者定名欠妥,通过仔细辨认,本文确定莫高窟第158、150、143窟10余铺经变画名称。本文首次公布第321窟十轮经变的榜题,榜题文字显示该经变是依据北凉译《十轮经》绘制的。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南壁壁画题材不见于其他洞窟,一直未能定名。通壁壁画由中央说法会、下方宝池莲花化生、两侧莲茎和千佛三部分组成,论文认为这是依据北凉法众译《大方等陀罗尼经》绘制的一铺经变,宣传释迦说陀罗尼时幻现出的景观。《大方等陀罗尼经》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十分流行,对中国佛教影响较大。第320窟大方等陀罗尼经变的发现,使敦煌石窟又增加了一种新经变。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度“敦煌研究院中青年优秀学术成果奖”于2003年12月公布,学术成果如下:社科类获奖成果6项:一等奖:殷光明 专著《北凉石塔研究》 赵声良 论文《成都南朝浮雕弥勒经变与法华经变考论》二等奖:马德 专著《敦煌石窟全集·交通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莫高窟第454窟天请问经变榜题的考查,笔者认为这铺经变是依据文轨《天请问经疏》所画,这一方面反映了《天请问经疏》在敦煌的流行,另一方面也表明,对于敦煌壁画与榜题来说,佛经注疏也是取材的重要部分,益显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中的药师经变榜题底稿校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唐代,壁画榜题多称“榜子”,《历代名画记》卷三“西京寺观等画壁”云:“净域寺。三阶院东壁,张孝师画地狱变,杜怀亮书榜子。院门内外神鬼,王韶应画,王什书榜子。”段成式《寺塔记》卷下“诩善坊保寿寺”条提到该寺“有先天菩萨帧……其榜子有一百四十。”大部分敦煌壁画中的经变在绘制时写有榜题,但现在只有20个左右的洞窟尚存部分经变榜题文字。敦煌遗书中有一批壁画榜题底稿,有的已有学者论及与校录(参阅附注)。笔者不敏,愿抄录有待刊布的榜题底稿,以供学者利用。今先录出二份药师经变榜题底稿。一、S·2544号药师经变榜…  相似文献   

18.
沙武田著《敦煌画稿研究》,已于2006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敦煌画稿进行了探讨:一、敦煌画稿内容简介与分类;二、经变画画稿(上):净土变画稿;三、经变画画稿(中):几类经变画画稿;四、经变画画稿(下):主体造像简单的经变类画稿;五、几类较为特殊的洞窟壁画画稿;六、人物尊像画画稿:七、密教类画稿简谈;八、由敦煌各类绘画反映出的画稿问题;九、画稿的使用对洞窟壁画艺术的影响;十、由敦煌文献谈与画稿研究连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代后期包括吐蕃统治时期(781—847年)和归义军时期(848-906年),敦煌石窟的开凿兴盛不衰,壁画中的山水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过盛唐的发展和完善,山水画在中唐以后更加丰富了,几乎每个洞窟都有山水景物,凡是能够表现山水的地方,画家都画上了相应的山水画。尽管山水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场景和陪衬,在佛教石窟里始终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但是,这一时期山水的普及,正如装饰图案一样已为壁画不可缺少的内容了。一些经变如《金刚经变》、《楞伽经变》、《观无量寿经变》等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弥勒信仰在近代人间净土理论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太虚对弥勒信仰,尤其是兜率净土信仰一生尊崇,贯穿弘法始终,这是由于其学宗唯识,宗归弥勒以及兜率净土的出世间性以及弥勒信仰独特的释疑特点决定的。太虚对“慈宗”的构建扩展了慈宗内涵,体现了其八宗并弘、融会贯通的佛学特点。其释读使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在弥勒下生信仰中有了切实的理论连接点。印顺发挥了弥勒下生信仰,阐释了人间净土的真实含义并比较了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星云提出了更为圆融的人间净土观念,其理论根据却已偏向自性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