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圣叹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学理论家,在《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中阐发了他的学典型观,他认为学典型要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学典型要有创新性,并意识到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金圣叹的学典型观是中国典型理论的成熟,并具有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论张载轩人物性格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给人物性格以重要地位。金圣叹认为,小说叙事,目的就是为了刻划人物性格.小说只有刻划出人物性格,才能牢牢吸引读者.金圣叹自己在《水浒传》批语中,就以人物性格作...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 ,是小说成熟的标志 ,那么 ,系统的人物性格理论 ,便是小说理论成熟的标志。金圣叹认为 ,“性格”是小说《水浒传》令人百读不厌的美感力量的源泉 ,认定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因文生事”。“因文生事”是以性格为神明 ,事体为骨髓 ,辞采为肌肤的小说构成系统。“文”是小说家追求的美学目标 ,“事”是“文”的载体。论文探讨了“文”在《水浒传》中的具体形态及金圣叹的评点 ,认为金圣叹所说的“文”是人物性格得以展现的行为过程。文章分析了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 ,并与黑格尔的典型性格理论相比较 ,认为二者的理论内核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在明清两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古典小说评点派提出了关于典型性格塑造的理论。叶昼、金圣叹、脂砚斋等虽然在实质上都对典型性格的塑造发表过某些见解,但是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典型这个概念。作为《金瓶梅》这部世情小说的评点者,清初的张竹坡第一次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提出了典型这个概念。《金瓶梅》八十六回的夹批中(以下凡引张氏语,均为评点《金瓶梅》的话,故不注出处)写道:“又一个要偷娶,西门典型尚在”,明确地把作品中的西门庆看作是一个文学典型,把陈敬济等人物形象也都看作是文学典型,从而提出了长篇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和小说理论中的典型概念。张竹坡所说典型是讲人物性格的共性,是从典型的普遍性入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他强调人物性格的个性化,揭示出刻画人物性格的原则,总结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建立起小说人物性格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文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评点大家,其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影响甚大.而他本人学识广博,对儒释道均有涉猎.金圣叹佛学根底深厚,经常聚众讲经说法,对佛教颇有独到的研究.然而,在他批点的《水浒传》中,却有很多对佛教以及僧人的讽刺和批判.一方面,由于《水浒传》本身对佛教多有贬斥态度,金圣叹得以借题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金圣叹自己对伪佛学和伪僧人的不满.归根结底,金圣叹并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伪佛教”.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是明清之际卓越的文学批评家 ,以小说、戏曲评点独树一帜。除了评点艺术 ,他的诗歌创作也颇有成就 ,著有《沉吟楼诗选》。《沉吟楼诗选》最真实地反映了金圣叹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是研究他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长期以来 ,《沉吟楼诗选》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整体把握金圣叹的诗歌创作 ,从作品中掘发出他的思想与诗艺 ,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们若把毛宗岗评改过的《三国演义》与接近罗贯中原作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议》比较一下,可明显看出,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确实被不同程度地净化了。这个净化非亚里士多德说的“净化”,而是指毛宗岗删改了人物性格的某些复杂组合元素,使人物性格向纯净化方面发展了。毛氏何以呕心沥血地去净化人物性格,其净化的原则是什么?这必须从其社会政治理想和与之紧密关联的文学典型观念等不同角度去综合分析和全面把握。而从社会政治理想方面探讨的文章已多见于报刊,故本文拟从毛氏文学典型观念的角度去考察,在典型例证的分析基础上,进而探讨毛氏文学典型观的特质,净化后的人物性格的审美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斌  余明 《怀化师专学报》1997,16(4):396-399
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体,独有《水浒,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人性格都写出来。”学是人学,只有成功地塑造出典型性格,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才有深度。《水浒》的作施耐庵塑造人物形象的本领是高超的,往往着墨不多,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作品中特别成功的是通过喝酒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蕴涵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他从批《西厢记》的“圣叹”文字中表明文学解释是一种“自我理解”行为,必然带有读者的理解视域.但在他那里,这种理解视域不是封闭的,而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中保持开放性.金圣叹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上升为对人生意义、人类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的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在创作论、主题论、人物论等方面皆反对李贽的观点 ;而在“自娱娱人”说、宋江形象、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则承袭叶昼的一些说法。金圣叹为了出名 ,大反甚至大骂李贽 ;而其狂傲性格使他在承袭叶昼时又不标明。金圣叹反李痛快 ,而承叶则极不诚实。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游》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文学是人学,只有成功地塑造出典型性格,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才有深度。《水浴》的作者施耐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本领是高超的,往往着墨不多,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作品中特别成功的是通过喝酒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水淋》描写了北宋时代以未江为首的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其中许多重大的故事情节,都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时酒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水规全书一百二十回中,说到“酒”“饮酒”“醉酒”…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小说美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创作思想、人物性格论、情节结构论。金圣叹小说情节美学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读者阅读、接受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以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分析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内外动因。《水浒传》在民间长期的流变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召唤性结构”,使得对此浸染已久的金圣叹萌生了“腰斩”之举,从而产生一部理想中的《水浒传》以寄托他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8.
论金圣叹评《水浒传》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是我国封建社会较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所评点的《水浒传》,很早就在国内流传,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对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观点,长期以来便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近几年来,在批判继承文学遗产工作中,有些人提出应该予以重新评价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历史地具体地来研究一下金圣叹是怎样评点《水浒传》的,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观点,也有利于清醒理解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学批评的实质。本文试图就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批评观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19.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读法”和大量批语表明,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鉴赏家。金圣叹在依照他的美学见解、艺术趣味对《水浒传》作评点时,常常论及小说鉴赏问题。他的某些关于具体人物、情节的分析,也时常包含着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艺术鉴赏的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评语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金圣叹关于小说鉴赏的见解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它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专门写了评金圣叹的文章,叫做《谈金圣叹》。鲁迅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金圣叹把《水浒》搞成“断尾巴蜻蜒”,这样一来,七十一回本的《水浒》也就显得较隐晦,宋江的叛徒嘴脸也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使历代统治阶级机会主义头子,更能利用宋江这个投降主义的典型来欺骗人民,腐蚀革命。金圣叹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又以什么手法来肢解《水浒》呢?金圣叹,明末清初的反动封建文人,苏州人,又名人瑞,圣叹是他的号。他一生没有做过官,连补一个秀才也曾被黜革,但他是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是一个顽固的地主阶级分子。在他的一生中,为了宣扬反动儒学,曾呕心呖血地评注了所谓六才子书,他以《离骚》为第一才子书,《庄子》为第二才子书,《史记》为第三才子书,《杜诗》为第四才子书,《水浒》为第五才子书,《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通过对这些书的评点,来鼓吹孔丘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治人之道。他自以为是孔丘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