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人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圈主要是在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接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以植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海洋中也有利用太阳能生长发育的各种水生植物和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总的来说,这些生物都是靠太阳能生存的。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大量的生命存活在地下深处,专家称其为“地下生物圈”。这个生物圈的主角是细菌。在地下深处,没有光线,没有氧气,只有高温和高压。这些微生物多数完全不需要太阳能,不需要氧气,它们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合成它们所需要的有机物。这种生活方式完全是一种新的生活形态,是人类迄今为…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我的试卷掉到地下,居然被妈妈的洗尘器吸入囊中。幸好被我看见,不然试卷就永远不存在了,所以我想发明一种吸尘器。这种吸尘器有红外线的装置,碰到体积较大的物品,吸进去会由红外线感应器传到报警器,报警器就会响,来提醒主人。这种吸尘器是靠太阳能作能源的,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播音乐。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双体船 瑞士设计制造的"Turanor Planet Solar"号太阳能双体船长31米,宽1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船.它的动力全部来自太阳能,其太阳能电池的转化率高达到22%.船上安装了面积为500平方米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电芯片,为两台电动机提供足够的电力,最大速度可达14海里每小时(1海里=1.85千米).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大量的植物是太阳能的天然储库,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碳纤维储存在植物结构中,是一种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能量,我们称之为生物质能。  相似文献   

5.
以往人们所认为的生物圈.主要是在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各种动物。海洋中也有利用太阳能生长发育的各种水生植物、鱼类和其他各种生物。追根究底,这些生物都是靠太阳能生存的。  相似文献   

6.
植物燃料:新世纪的动力能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悉,我国已将“玉米转化汽油醇项目”列入2001年国家重点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在植物燃料研究开发领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绿色能源的来源和特点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光能,在生物进化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光合作用的出现是生命世界的一次革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形成有机物质。研究表明,全球植物每年形成的有机物质,可产生3×10~(21)焦耳的能量,折合1000亿吨石油,相  相似文献   

7.
韩宇 《中国科技信息》2014,(22):177-177
目前太阳能热水工程及太阳能采暖工程,大量使用的仍然是玻璃真空管集热联箱作为集热单元,在夏季使用过程中存在系统过热问题,夏季辐射强度大系统依靠储热水罐蓄热无法吸收集热模块所产生的热量,造成系统循环管路温度过高,系统只能依靠空晒后自然降温,造成玻璃真空管内结垢严重影响系统换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驾车的高手能够安安全全地把握好一个方向盘已经不容易了,但那些想争得生存权的植物却要把握好地上和地下两个“方向盘”。它们靠的是什么特殊本领呢?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场顶棚面积巨大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浪费状况,提出一种夏热冬冷区机场顶棚太阳能优化吸收设计模型,通过对太阳辐射角和太阳辐射量的计算,获取到达机场顶棚表面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太阳辐射量的大小,设计出夏热冬冷区机场顶棚太阳能优化吸收控制流程图,依据获取的差值控制机场顶棚的转向,计算出连续时间控制率,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将规定时间内太阳能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函数,对PID参数进行调整,从而增加太阳能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可调范围。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发现,不论是天上飞的鸟,还是地上活动的人或其它动物,甚至紧抱大地的植物,它们始终能和自己的“家”保持一种神秘的联系。它们靠什么与“家”联系呢?  相似文献   

11.
使庄稼增产的固氮遗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中 《百科知识》2000,(1):26-26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氮肥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需要氮肥,犹如人体需要蛋白质一样重要。但是,世界大多数地区土壤都缺乏氮素养分,为了获得农作物高产,每年必需施用大量氮肥。据研究,种一亩玉米,需吸收氮素6公斤;生产1吨小麦,需吸取氮素23公斤。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多,氮肥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按我国人口 12亿计,每年约需要粮食9600亿斤,相应  相似文献   

12.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水分代谢是指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植物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地上部位,1%用于各项生理活动,99%用于蒸腾作用。土壤中的水分为什  相似文献   

13.
以氢代碳,让天空更明净我们人类目前消耗的绝大部分能源,包括石油、煤炭、木材和天然气都是首先来自于植物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植物通过吸收太阳光子,利用光能来生产生物物质,这就是维持地球绝大多数生命的伟大光合作用。在生物系统中,光合作用是一套非常复杂的过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10,(9):47-47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能电池板总是出现在屋顶而不是外墙上?这是因为屋顶的太阳能板可以长时间接受阳光照射,而到了正午,外墙上的太阳能板就会与阳光平行,导致它只能吸收很少的能量。但为了让宝贵的外墙面积也得以充分利用,初出茅庐的SMIT公司.从攀附在墙上的常青藤汲取了灵感。该公司即将推出的太阳能系统借鉴了藤本植物获取阳光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叶片”来增加被阳光照射的面积。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太阳能电池,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你见过能在黑夜中吸收太阳能的电池吗?我们知道,太阳在白天发射出大量的能量,被地表、大气、生物、建筑物等吸收。而其中被地表吸收的红外能量中,有一部分在太阳下山几小时之后作为反射辐射释放出去,这是属于不可见光的范围。科学  相似文献   

16.
以阳光为食,这似乎是植物的专利.因为无法走动、奔跑和飞翔,植物们只好原地不动,靠吸收的阳光,把空气和水里的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转化为有机物,以此来获得生命的能量.当然,植物们的这项技术并不复杂,就是靠身体里的叶绿素来吃阳光. 但让科学家惊讶的是,个别海陆空动物也拥有吸收阳光——"吃阳光"的技术,而且它们的吃法不但和植物有所不同,也非常隐秘.它们究竟运用了什么样的秘术呢? 海洋动物如何吃阳光 近些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有一些海洋动物会间接利用阳光为自己提供能量;而有的,干脆就直接"吃阳光"了.那么,它们是怎样和阳光打交道的呢?  相似文献   

17.
在沙漠生长的植物中,有的能够把根深深地扎入地下吸收地下水;有的直到下雨,种子才会萌发;有的是靠叶和茎来贮存水分。仙人掌将水分贮存在体内,尽量减少蒸发。它身上的刺是由叶子衍变而来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蒸发。仙人掌的茎起到叶子的作用,能够制造养分,而且它的茎非常粗,能够贮存大量的水分。仙人掌为什么能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江苏大丰@黄岩  相似文献   

18.
阿碧 《发明与革新》2011,(12):42-43
我们都知道,太阳能电池是利用阳光来发电,而植物也是用阳光来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能量。目前,制约太阳能发电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太阳能电池板成本太高。那么,有没有可能舍弃掉昂贵的电池板,而利用廉价的植物来作为太阳能发电的载体?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的确可以用植物来发电,他们还发明了一些用植物发电的新奇产品。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8,(12):8-8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近期开发出一种新型涂层,将其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能使后者的阳光吸收率提高到96.2%,而普通太阳能电池板的阳光吸收率仅为70%左右。据美国媒体15日报道,研究人员表示,新涂层主要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一是帮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几乎全部的太阳光谱,二是使太阳能电池板吸收来自更大角度的太阳光,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大气颗粒物浓度污染严重,城市空气受到严重影响,城市园林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能让城市园林植物能充分吸收大气颗粒物,净化城市空气发挥主要作用,本文以天津市生态园林景观为研究背景,分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分析。以天津市中常见园林植物种类为研究目标,具体为常绿阔叶类植物、常绿针叶类植物、落叶阔叶类植物3类植物,运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检测上述3种植物吸附滞留大气中颗粒物的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及PM2.5等颗粒物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园林植物单位面积吸附滞留颗粒物能力不同,其中对总悬浮颗粒物吸附量最高植物为常绿针叶类植物,吸附量分别为15.41μg·cm~(-2),吸附量最低为常绿阔叶类植物(3.19μg·cm~(-2));对PM10吸附量高及最低植物种类是落叶阔叶类植物及常绿阔叶类植物,吸附量分别是(1.561μg·cm~(-2))、(0.289μg·cm~(-2));PM2.5吸附能力最强的植物为常绿针叶类植物(0.944μg·cm~(-2))。三类园林植物在不同月份对大气颗粒物吸附量存在差异,三类园林植物叶片层次对滞留颗粒物也存在影响,为生态园林选择植物种类提供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