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析胡锦涛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青年和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青年的本质特征、青年的地位作用、青年的成长成才、青年的教育培养和青年的选拔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形成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系统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怎么样做好青年工作""青年怎样成长成才"的问题。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新时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做好青年工作的科学指南,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要准确把握青年成长成才呈现的特点,综合各级党委和政府、学校和家庭力量,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环境,砥砺青年矢志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实现青春梦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成长成才做了重要论述,形成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习近平青年观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培育、青年的学习和工作及青年的全面成才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青年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成才,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在讲话和座谈中提及青年。本研究认为,习近平从青年的地位与作用、青年教育与成长成才、青年工作与发展等三个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青年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青年价值观、青年发展观、青年教育观、青年成才观等全面又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以及“怎么样培养青年”这三大基本问题,为新形势下高校培育青年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论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主要回答了“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时代课题,系统反映了胡锦涛同志对青年价值观、青年发展现、青年教育观、青年工作观、青年人才观等重大问题的远见卓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认真学习研究胡锦涛同志的青年观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了青年成才成长的问题,对青年寄予厚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激励着青年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把青年视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定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态度。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鲜明要求。经过艰苦的实践和复杂环境的锻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的主要途径,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观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成长为成功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的青年观包括面向未来的价值观、全面发展的素质观、勇于超越的创新观、艰苦奋斗的创业观和高度负责的教育观。江泽民同志青年观的朝代特征是,对青年问题的倾心关注与复兴民族历史责任的统一,对青年工作的现实要求与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统一,对青年成长的殷切关怀与严格要求尽快成熟的统一,对青年教育的自我塑造与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统一。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青年观就要以“三个面向”的宽阔视野来定位青年工作,以务实创新的意识来落实青年工作,以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来检验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工作,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高校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最重要阵地,必须把青年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青年培根铸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高校要从突出政治引领、紧抓工作重心、加强共青团建设、守牢关键阵地四个维度来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推动党的青年工作不断筑牢夯实。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密切地关注着青年的成长,并把科学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兴亡“和“人民本位“的思想、文化的价值尺度这三方面文化理念渗透到青年成才观、青年理想观和青年全面发展观的科学认识之中,为我们从文化角度研究江泽民青年观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艺术关系,知青文学也是如此。一大批知青文学作品表现了知青下乡、支边的痛苦生活,作品中的自然被涂挂上强烈的情感色彩,它们都成了人化自然,作了知青的代言人,成了知青情感的载体,是知青苦难青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当代中国青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能极大地提高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爱国、复兴热情;促进两岸青年的互相交往,有利于和平统一大业;使中国青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增进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国青年成功和实际利益的满足,提供机遇和舞台;强化中国青年的环保意识;使中国青年的健身意识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后,回到城市的知青群体是失落的一代。心理的失衡,产生了寻求补偿的愿望。作为知青一代的代言人,知青作家通过前知青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成功地扭转了知青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提升了知青的社会地位,并且最终占据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话语中心,改变了文坛格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对待青年和青年问题上都有过一些真知灼见 ,其青年观的基本点是一致的 :都非常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 ;提倡大胆启用青年 ;正确概括了青年的个性特点 ;认为青年是需要培养教育的 ;青年应该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不仅如此 ,邓小平还对毛泽东的青年观有所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 :实现了青年培养目标由“红”到“全面发展” ,青年成才道路由“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产学研相结合” ,青年的引导力量由“榜样引导”到“是非利害观引导”这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thinks education’s reliance on knowing who queer and trans youth are. It suggests that both desires to ‘know’ who youth are and the processes by which curriculum, policy, and scholarship come to know what is thought to be known about youth flattens and diminishes youths’ life experiences and what they might be/come. By examining the ideas that are thought to be known about queer and trans youth,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hese ideas tend to excise the specifics of youths’ lives, particularly along racial lines. Moreover,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queer and trans adults’ desires to place queer and trans youth within historical lineages, present-day conundrums, and future imaginings limits youths’ own explorations and determinations of their own gendered and sexual presentations, expressions, and identities. In total, this paper asks: how might we get to unknow queer and trans youth?  相似文献   

16.
自五四"人"发现的命题被提出以来,少者的教育和人格培养问题就以"人"发现的亚命题而存在.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一方面是创作实践中少者形象的大量出现,另一面却是少者形象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作家所忽视.四十年代,巴金从普通平凡的家庭生活出发,探索少者内心阴暗的隐蔽世界,在作品中少者形象得以转变.在此基础上,巴金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爱的和谐关系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中国梦的可持续发展,是青年学生的青春梦想。中国梦希望在青年,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力量所在、命运所系。中国梦这个主流意识下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贡献社会,要从时代、个体、价值、现实和践行五个视角,重申、强调、坚守、提升大学生青春理想的理论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8.
In 1980s,with tremendous changes in people's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a new cultural form,popular culture.rose in China.Since then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mong modern China with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youth.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ag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among Chinese youth through analysis on their material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Then it refines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culture.Discussions on propagation,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culture arc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youth culture in modern China,to find out solutions to youth problems,therefore to create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年流行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流行文化丰富了青年的精神世界,对培养青年现代的思想观念、缓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一理压力有积极作用,也给青年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青年流行文化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影响青年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使流行文化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青年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关于青年地位和责任的论述,丰富和完善了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它对当代青年和青年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开展青年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