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一点,人们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并已经有很多的论述。而人文精神,更多的就是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又是文学中的极富人文意蕴的文学体裁。人文精神的整体失落导致诗歌教学的失落,那是很必然的。诗歌教学本身的问题。诗歌教学,长期以来都把它定位在“鉴赏”。从以前的教学大纲到今天的课程标准,都把学会鉴赏诗歌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部分,有这样的规定:“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挥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把学生引导到欣赏的境地?这在目前还难以找到特别有效的途径,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的感悟。就是有的特级教师的诗歌教学课堂,也没有多少诗歌欣赏的特色,也都是把它当作与其它文体一样进行教学。中考高考的导向。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把诗歌排除在写作之外。这就直接给了一线教师一个明确的信号:诗歌不考,可以不教诗歌写作,诗歌的教学很自然的就被教师们慢慢地给放逐了。理性化、知识化,是当前诗歌教学的一种现状。所谓理性化,就是完全排除了诗歌中的感情,排除了欣赏当中的体验与感悟,一味用理性的方法一句一句的肢解,第一句写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句又是...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一首小诗。就像许多优秀的诗歌给人无限的联想一样,这堂似乎很传统的课,也给听课和没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有的人从中看到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落实的尴尬,有的人却认为它直抵诗歌或者语文教学的本质……朋友,你读后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等着您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本里选有13首诗歌,其中现代诗8首,古诗5首,另外还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如此从初中低年级阶段就大规模地选编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在此前的教材中是不曾有过的。教师们要在认识上扫除障蔽,以长远、积极的眼光看待诗歌教学,从而顺利地完成诗歌教学的任务。一、诗歌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们对加大诗歌分量的这种编排心存疑虑,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诗歌不是故事类的作品,难以唤起刚入中学的学生的兴趣,并且诗歌本身就难懂,学生读了也懂不了。这种看法似是而非。首先,它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浅层的阅读兴…  相似文献   

4.
在务实和繁杂的年代,诗歌没有了掌声,没有太多的人会停下匆匆的脚步去品味诗歌的美丽,诗歌教学也就陷入了困境。如何摆脱这种冷漠尴尬的境地,尝试着用别趣去解读诗歌,让诗歌走进人间,本文就以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同学们对中国历史中的许多爱国史实都很熟悉,我们现从古代诗歌中来感受那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我国的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优秀诗篇:有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如《正气歌》、《金陵驿》等;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可见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诗歌教学中存在着重视不够的现象:只停留在字面解释上,只要求学生会背;至于对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赏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做得很少。笔者认为: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若单就字面解释,就味同嚼蜡;只有通过对字句的反复推敲,对整首诗的反复吟诵,才能领悟其诗的涵意与韵味。因此,诗歌教学如何提高质量,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诗歌教学应该怎么进行呢?笔者认为,应从分析诗歌的…  相似文献   

7.
钱丹辉同志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炮火中登上诗坛的.抗战爆发后,他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组织,以诗歌为武器,投入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1938年冬,丹辉同志来到晋察冀边区,在这块诗的热土上,他更加焕发了诗情.除了自己写诗,还组织诗歌团  相似文献   

8.
携手高中一线优秀教师,近距离触摸高中教材,答疑指津,营造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课堂。"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一般说来,说理与诗歌,尤其与"有趣",就像油与水,是互不融合的。诗中要讲道理,就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可是在琳琅满目的古代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就是以"理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理趣"诗,不像玄学家和道学家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像  相似文献   

9.
诗教与诗意     
“诗言志”“诗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于读者,追求的则是在阅读时,能品味、捕捉到诗情。鉴于这种认识,我们呼唤诗歌教学要教出诗意,这有助于学生高尚志趣与美好情操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如何让诗歌教学更具诗意,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正>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富有灵气和美感的一种言说形式。它以丰富的人文潜质,潜在的绘画美,优美动听的韵律,错落有致的建筑美,以及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正因此,诗歌教学成为文学教育的最好手段之一,就如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根据诗歌表象的鲜明性,用语的变异性,表意的含蓄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可对教学做以下建构。一、了解背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诗歌绝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去凭空解读作品本身,否则  相似文献   

11.
顾名思义,理趣是既说理而又有趣。一般说来,说理与诗歌,尤其与“有趣”,就像油与水,是互不融合的。诗中要讲道理,就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可是在琳琅满目的古代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就是以理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这些理趣诗,不像玄学家和道  相似文献   

12.
平卫龙 《成才之路》2009,(10):78-78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古诗词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吃力不讨好,试图一一对应地应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也常常失去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词的同时。保留诗词的独特韵味呢?受字典词典中“字词互训”的启发,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诗解诗的尝试,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意美,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一点,人们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并已经有很多的论述。而人文精神,更多的就是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又是文学中的极富人文意蕴的文学体裁。人文精神的整体失落导致诗歌教学的失落,那是很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古诗词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吃力不讨好,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也常常失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词的同时,保留诗词的独特韵味呢?受字典词典中“字词互训”的肩发,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诗解诗的尝试,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意美,  相似文献   

15.
比起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贩卖黑奴掠夺黄金的江洋大盗和古罗马角斗场上的斗士,中国封建时代的诗人的形象似乎孱弱了一些,然而,中国古代的诗人却都有一个普遍的爱好,即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自己带剑行侠的愿望,或者歌颂一些英雄好汉的剑侠行为,这样就使中国的诗歌与剑侠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屈原“带长铗之陆离”(《九章·涉江》)到  相似文献   

16.
<正>早在北宋年间苏轼就将"诗中画"作为论诗的一种标准。而时至今日,我们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重视诗歌内容的本位教学而对"诗中画"却常常忽略。那么,"诗中画"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诗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诗歌中举足轻重,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环境描写对诗歌的重要作用及赏析的方法。一、主体作用诗歌中的"诗中画"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  相似文献   

17.
抒 情言志是诗歌的根本特点。诗歌是表现形式繁多的一种文学体裁。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经几千年,承袭着诗经开创的优良传统,产生过无数伟大的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感染、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诗歌是借助于鲜明的形象表达最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要领会诗歌的意境,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一个感情贫乏、思想苍白的人恐怕难以进入诗的意境。因此,对中学生说来,诗歌教学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较熟练地掌握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勤 《小学语文》2013,(5):34-36
诗歌教育,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在古代尤为发达。早在封建科举时代,就形成了“诗赋取士”的传统,我国大批文化名人,是通过学习诗歌来接受启蒙教育的。诗歌学习是语言能力和创造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读诗写诗,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诗歌教育这一优良传统被忽略了。笔者通过日常的诗歌创编教学,  相似文献   

19.
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文学的源头,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蔡元培先生认为:中国严格说来没有宗教,以美学代替宗教,而诗情便是美学的主题,可以诗教代宗教。但是,如今全社会都面临着一个令人惊讶惶恐的现象:生活中诗情的消融,文坛上诗歌创作的凋零,人们对美学产生了很大的隔阂。由此,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就更加严重,高考作文提示中都要把诗歌排除在外。这表明在我国代表最权威、最广泛、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考试——高考,已经把诗歌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烂若星河的诗海之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的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炎炎夏日里,品读那些禅意盎然、禅味悠悠的绝妙诗歌,暑意顿消,一种清凉惬意的感觉便会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