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娜 《考试周刊》2013,(18):178
<正>美术作为基础理论类课程,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所具有的独到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专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审美教育,形成较高的审美能力,我分析了中专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欣赏法。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中,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已成为审美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直观的美术作品,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必需的知识要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美术概念及社会作用,并认识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而探讨美术作品的情感与精神表现。美术欣赏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真正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魏海燕 《林区教学》2009,(6):103-104
提高人文素质是当今美术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核心原则是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增加随堂欣赏,是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欣赏自然界的美和生活中的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欣赏法。一、美术比较欣赏法概述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最基本的美术基本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品评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欣赏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欣赏教学的特点和意义,分析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和实际应用策略,意在提高小学美术欣赏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术欣赏水平是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要帮助学生认识美术欣赏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注重从品质塑造、学科基础性、生活审美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术欣赏水平是学生审美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要帮助学生认识美术欣赏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注重从品质塑造、学科基础性、生活审美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欣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审美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和价值,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闭道展 《广西教育》2014,(9):123-123
斯宾塞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美术作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并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新课程的根本要求。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效果为目的组织教学。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期能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提供教学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例论证了动漫专业学生审美素质提高对提高动漫设计水平的重要性,阐述了无论是通过美术鉴赏还是表现动漫设计的构形美和色彩美,目的都是让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欣赏美和创作美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动漫设计专业动漫专业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我国动漫设计的审美品位,丰富动漫设计的艺术表现技法,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欣赏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美术,美术"可以理解为美学的艺术,初中美术课开设的意义在于,不仅要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分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还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美术既不是简单的绘画也不是纯粹的欣赏,必须要将其二者统一,基本的美术能力也是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教师应该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开展探究性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李海燕 《考试周刊》2012,(12):174-175
审美素质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整体性素质,包括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多种美的欣赏、评价和创造能力。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对美术活动和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理解、评价基础上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其直接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发现美和欣赏美,并且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结合具体的材料完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教育。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无法积极地进行认识和鉴别,使得学生在绘画过程当中整体的水平也偏低。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础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力度。本文就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性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为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美术欣赏课程意在让学生对世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普及性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