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李雷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由于兴奋吗?是的,是艰辛后小有成果的兴奋。处女作在一家市报上印成铅字,我竟情不自禁将报纸看了再看再看,看,再看,看得泪满双眼。透过那墨香沁人的纸,我又看到自己烈日下徒步跋涉10余公里的施工工地,逐一采访有关群众和官兵;看见自己在昏黄的灯光下先笔走龙蛇,再一遍一遍地修改,噼里啪啦拍打着身上的蚊虫……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那名字模糊了,模糊成一朵笑容。是啊,可以笑笑了,你不再是单纯的播种者,你已开始收获──虽然收获得微不足道。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  相似文献   

2.
刊中刊     
《视听界》1992,(2)
为了较系统地了解全市乡镇自办广播节目的情况,交流经验,常熟市局和市委宣传部同志一起,于1991年8月上旬通过听汇报、听节目、看新闻档案、看台帐登记,对各乡镇站自办节目作了一次分片交流检查。检查中,我们切身感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父亲帮我改文章(散文)沛渊父亲是位“老新闻”。初入“爬格族”的我常令同行羡慕不已──写稿有人改,发稿有人帮,条件的确得天独厚。记得第一次写稿,我将写好的稿件抄得工工整整摆在父亲的案头。谁知。父亲只是草草一看,大笔一挥,便把我满腔得意与希望给抹杀了。末了仅说一句:“基础还可以。”既然“基础还可以”,证明我还可以写嘛!以后,我又写了几篇,又工工整整地摆在父亲的案头,盼望着父亲能替我改一改,然后再给我介绍几个报社的编辑,顺顺利利地发表。可是,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开始还草草一看或者讲几句“快上路了”之类…  相似文献   

4.
刊林漫步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富有文采呢?丁言鸣撰文认为,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可从五个方面来努力: 一、让眼睛变得更明亮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看人先看面,看文先看题”,似乎成了一般读者的习惯。从标题入手,使新闻的眼睛变得更明亮,是增加新闻文采的一个途径。二、让眉目变得更清秀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末导语  相似文献   

5.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1,(4):10-10
枪支、演讲和疯狂 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枪击事件,让美国政治左右两派势力长期相互攻击的局面赤裸裸暴露在了世人面前。自由派和保守派激进人士们纷纷抓住这一事件大做文章。从表面上看,此次枪击案是一个疯子试图和正常社会为敌,但它却暴露了两派势力都试图和正常政治秩序对抗的忧人局面。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永不言败余可根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政委将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军功章,别在了我胸前红花的左侧。交织着成功与艰辛的泪水顿时润湿了我的双眼。能在新闻天地步步艰难迈向成功,是因为灵魂深处有一种坚强的信念支撑着我,那就是:永不言败。9年前春暖花开的时节,我肩挎黄布包,心怀记者梦,步入了心中憧憬已久的绿色方阵。当战友们尽情甩老K、侃大山、看电视、逛公园之时,我却独自趴在床板上,关在储藏室里,踌躇满志地向报社电台写连队的人和事。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仅投向解放军报社,空军报社的稿件就有60多篇,结果篇篇如竹篮打…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到报社学什么?陈玉祥在一些曾到报社学习过的基层报道员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报社学习期间,或多或少地能登一些稿件,而一巳学习结束回到部队后,登搞就难了,有的甚至销声匿迹。这与报道员学习期间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关,值得把这一问题提出来议一议。众所周知,新闻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在长期的磨练中提高。那么,报道员在报社到底学什么呢?我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学习报社编辑甘当人梯的好思想好作风,培养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新年四愿──与诸文友共勉陈鸿波某一多练斩棘披荆不畏难,顶风立雨看新年。写作胜似“攻全战”多下功夫定过关。其二多读读书原本在吸收,日积月双成大丘。学以致用林能手,机动灵活演智谋。其三多问采访必须手脚劲,盘根问底到基层。大胆模十C要细,最后成篇见逼真。其四多思考虑问题要周全,再一再二还再三。写作尤须多斟酌,德出尘沙是矿泉。我们基层报道员,在新闻这个泱泱花园里是一棵棵不起国的小草。为了抨恶扬善,我们勃勃生长,绿满天涯。我们虽没有报社记者的如椽大笔,也带有小花点点衬托着新闻世界。在方格的天地里,我们虔诚…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开端与结局开端与结局,犹如人生的两极:摇篮偎着开端,墓碑枕着结局。开端与结局之间的距离是无法丈量的。因为许多时候,两者之间是高深不可测的落差。开端从来令人神往,而结局总是耐人寻味。理想养护的开端,多在结局里丰盈;幻想孕育的开端,多在结局里湮没。站在开端的台阶上看结局,一片花团锦簇;站在结局的顽坦前绝开端,一路凄风苦雨。意志坚强者初衷不改结局更无悔;意志薄弱者初衷短变结局多凄怆。欣赏开端的人活得清洒,注重结局的人活得沉重;怀念开端的人宽厚,怨恨结局的人刻薄。美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就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现刊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充分利用现刊的现实意义 现刊一般是指一年之内的期刊.据有关资料表明,期刊的利用高峰期大约在出版后的一年以内.从期刊的利用现状看,现刊的利用率要比过刊高,比例约为3∶1.因为读者所需要的信息有70%以上是从现刊中获得的,所以说,现刊是期刊利用的黄金时期,最能发挥其时效性,利用价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翅膀的痕迹(散文)张晓祺不知什么时候,懵懵懂懂地喜欢上了填写格了纸,于是乎,我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忘不了初学写作时的漫无头绪和蹒跚艰难的步履;忘不了那一个个形单影只,万籁俱寂的深夜;忘不了那一个个孜孜苦读、展民做露的黎明;忘不了那难得的节假B、星期天都被我“慷慨”地变成了“’写作日”;忘不了那~次次诚煌诚恐、满载希望的投寄;更忘不了那一次次品尝虽苦犹甜、苦尽甘来的滋味’”””“”尽管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去散步,去看电影,去逛街,更轻松、潇洒。可我仍痴情于这片神圣的“土壤‘’,依旧是…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1992,(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设有线电视这一问题在一些乡镇提到了议事日程,有的已开始付诸实施。就其发展势头看,不久的将来似有掀起热潮的可能。对此我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0,(1):10-10
新人口炸弹,他们如何看问题,中国的伟大跃进  相似文献   

14.
刊林漫步     
年初,人民日报推出一组五篇东西南北中报道,受到广泛好评,原因之一,是作者下去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采访。 现在人家都在思考和摸索如何加强报道的力度。这里涉及一个衡量力度的标准。我看最重要的要看稿件是否深刻地体现了党和政府正确的指导方针,及时地抓住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矛盾,真实  相似文献   

15.
在期刊界,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即许多办刊人不看、或者说很少看自己办的刊物;当然就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16.
关于馆藏过刊主题智能化导读模式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充分认识导读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馆藏过刊主题智能化的新的导读方法,以促进导读工作,提高读服务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刊林漫步     
新闻要创新新闻要创新,首先要着眼一个“新”字。就是看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是反映了群众中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是不是有新的题材,新的内客,新的语言。新闻的对立面是旧闻,一定要避免陈旧,避免重复。新闻要创新,就要做到: 第一、新闻报道要有新意,新闻工作者就要有全局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心中有数。第二、新闻要创新,要求新闻工作者观察问题有新的角度、新的感受。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18.
现刊是指一年之内的期刊,读者所需信息量70%以上是从现刊中获取的,它出版周期短,内容新,专业性强,情报信息快捷,准确,是其它文献不可替代的。我馆现刊中社会科学占65%,自然科学占33%,有些学科没有覆盖或缺少核心期刊,现刊利用率相对较低,提高现刊利用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评刊评文专栏编者按:现摘登部分读者对本刊的评论和建议,希望引起广泛和深入的批评和研讨,在读者、作者和编者中取得共识,共同办好《学报》。在此衷心感谢所有同志对本刊编辑部工作的支持合作和勉励督促。1关于重点选题的刊文方式余和生(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过刊装订新法——集中装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桂香 《图书馆论坛》1997,(3):74-74,73
期刊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出版物,从诞生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知识的不断更新。内容新颖、连续性强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科学家70%以上的情报信息来源于期刊,是教学。科研及各界人士不可缺少的情报源。期刊的寿命短,一般在5-7年,而新型学科如生物工程、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