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越南自1976年南北统一之后,面对其自身落后的经济状况,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探索振兴国民经济的措施。并根据在改革经济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不断调整改革方向与政策。现如今的越南经济状况已经大有改观。其在经济改革中所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2.
1975年—1986年的越南排华运动,是越南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越国家利益冲突,两国关系恶化是酿成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国际上越南—中国—苏联三角关系的变局及越南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换是此次排华的两股重要推动力,此外,越南民族主义的发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国内"文革"等政治因素也助涨了此次排华运动。  相似文献   

3.
新地标     
我国南北分界标志在淮安开建。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江苏淮安.已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分界线标志物是一个球形.位于红桥中间位置.亦是河道中心线位置。行人可从球中穿过.感受跨越南北气候带的感官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越两国文化相通,这是中国学生学习越南语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了解带有民族特色的语言选择过程。本文探讨如何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运用到越南语教学中及如何理解越南人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04,14(3):40-40
中新社南宁4月11日电(杨迪生、刘万强)据11日来自越南胡志明市的消息称,2004年中国教育展正在当地举行,来自中国8个省、直辖市的29所著名大学院校参加,这是近年来在越南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中国教育展。2004年中国教育展在越南胡志明市开幕  相似文献   

6.
梁季入北文人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西晋末年大一统中国的分裂到隋代的重新统一,中国大地经历了几百年南北对峙的局面。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文学也由汉晋统一时期的大一统色彩而经历了一个裂变与融合的过程,形成了南北文风的迥然不同,后来才由唐代文学溶汇南北,重归统一。这已是学术界的定论。但是,在南北文风融合的过程中,许多具体的、细节性的问题,尚待进一步澄清,才能使南北文风融合的宏观理论框架更为牢固。梁季由南入北的文人,在南北文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越南执行21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年内越南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并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经济指标,但是经济发展的不足也很明显。通过对越南2005年总体经济形势进行总结并对2006年越南经济前景进行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桂芳 《考试周刊》2012,(31):73-74
越南语视听课是越南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在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中,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如何上好听力课,如何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每一个任课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越南语视听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问题做出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旨在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的越南语视听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伟大的越南人民,在长期以来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1930年是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在越南施行了“殖民地彻底开拓”政策,于是越南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登上了越南历史午台。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北朝时期, 分裂对立的南北王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佛教交往。许多僧人跨越南北国界, 到对方政权地区驻锡、取经, 传经、游方观听、寻师访道、授戒收徒。各国统治者也争相礼敬交通他国高僧。每当某国法事兴盛之时,都有大量对方僧人移居于此。而在北方的几次动乱和法难中,又有大批僧人逃往南方。南北之间僧众和书信往返不断, 动静相闻。因此到了南北朝后期, 南北佛教教义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南北之间密切的佛教交流, 维系了双方共同的意识形态, 为隋朝统一奠定了深厚的文化背境  相似文献   

11.
唐代一大批官吏身份的诗人由于政治的原因而远谪越南(时为安南),他们以复杂深重的心态对异域他乡的物候风光、风土人情、习俗信仰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和书写,这些诗人诗作是当今研究越南文化、中越关系、民族交往的宝贵史料,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漫录》是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的改写本,这部汉文小说中包涵着忠君、崇儒等多种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3.
韩国参与越战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64年以后,应美国的要求,韩国5次向越南派兵。1966年至1973年间,在越南的韩军一直维持在近五万人的水平上。为此,美国以工资、津贴以及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形式向韩国支付了大笔"佣金"。这些额外的外汇收入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奇迹"的动力之一,而赴越韩军也因此成为美国变相的雇佣军。  相似文献   

14.
2012年,越南政治改革出现新动向;经济发展总体不容乐观,越南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基本完成了2012年的各项经济任务;社会民生保障继续得到重视,文化及教育有了新进展;继续推进以"经济外交"和"军事外交"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5.
越南作为当今世界仅有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进展迅速。其中国会改革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国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政治成本,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分析越南国会改革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对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法双方由越南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相当影响的战争。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在与宝海的交涉中,李鸿章不再拘泥于中越宗藩关系之虚名。而是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与法国划定鸿沟,防止法国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西南。可以说,《李宝协议》的签订,实为李鸿章务实外交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曾经是"恩深、义重、情长","友谊之光,万世辉煌"曾是越南伟人胡志明生前的宏愿.然而从1973年起,中越两国开始互相猜疑,互不信任 后来相互指责 最后兵戎相见.本文拟从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当时冷战角度,再论中越战争的起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隐喻理论对越南语中"ǎn"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越南民族的"吃"文化内涵,以此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析越南民族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产生时借道中国、曲线救国,发展的文化语境多元交融,发展过程中有“左”“右”干扰,艰辛异常。透视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既可以观测到其对中国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学习与借鉴,又可以呈现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鲜明的越南特色;对比中越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能给予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以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地名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为基础,详细地考察稻作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过程。贵州的稻作文化来自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主要传播途径是沅江、澡水和舞阳河。“且兰”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一站,其都邑位于黄平县旧州镇天官寨大坝子,苗族族属,从事湿地原始稻作,与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一脉相承。文章首次破译了“且兰”的苗语含义,实证出贵州稻作文化传自湖南。“夜郎”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二站,由湖南迁来的苗族与贵州西部的古越族共同创建,“夜郎”(yelang)为“yina”之音转,本义即“神圣稻国”。其都邑位置学界已有几种学说,但笔者现在又提出一个新学说——“夜郎都邑望谟说”。文章认为,“夜郎”国都邑位于望谟县城所在的望谟坝子,蔗香河是其门户,直通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汇合处。“夜郎”国控制着水路交通要道,是西南地区稻作文化的中转站。经其中转,稻作文化继续传往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越南北部。越南的“东山文化”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