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动词的名词化现象,两者存在相似之处,但差异更为明显.通过对英汉语的动词名词化在构成方式与句式功能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英汉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别与英汉两种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是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英汉对比研究受到语言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对英汉对比研究的重心主要放在语法与语音差异上,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遗憾的是对词汇语义的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英汉语义方面的差异进行共时对比,同时从历时角度对英汉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该研究对理解英汉语义差异、提高国内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指导翻译实践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四个方面对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色词进行对比,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在语义方面的异同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周献华 《考试周刊》2010,(34):12-13
为提高高中生的汉译英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在分析句子成分的基础上,使用英汉对比教学法,对比英汉语言表达的异同,分析英汉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差异,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否定是英、汉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但英汉否定的语义表征及语用情景却有很多不对应的地方.采用比较法试对文化差异下的英汉否定进行了探讨,发现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英汉否定的语义表征及语用情景的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化英汉否定的对比研究,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四个方面对英汉中的基本颜色词进行对比,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在语义方面的异同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章主题句入手,对英汉文章结构、思维模式、哲学文化渊源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论述了英汉文章结构差异之后,肯定了英汉语言差异对英文主题句写作的影响以及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导入英汉语言对比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名词通过转化法转化为动词,能表达更复杂的概念。物象化动词是物象名词转化而来的动词。物象化动词语义范围内,表达相同语义时英语更多采用综合型表达法,而汉语常常用分析型表达法。充分利用英汉物象化动词词汇化差异,克服英汉语际负迁移,能够有效帮助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运动事件框架,而这一差异主要源于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不同。本文在介绍运动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汉运动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异同,并试图探讨其对英汉互译及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英汉语言中的中西文化与风俗习惯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的趋同现象、趋异现象及其民族性,探究了其异同的文化根源及文化内涵。这一问题的研究帮助读者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实现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英汉互译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元结构主要表示述语和与之相关的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致使句表达某实体发生某种情状是受某种致使主体的作用而引发的,论元易位指某些动词通过其论元位置的调换可以进入不同的框架结构。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的致使句,对比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及论元结构易位的异同,介绍英语中心理致使动词翻译的常见错误,以期对英汉致使句差异的了解及翻译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2.
英语作格动词具有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特征,是词汇语义句法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结构理论,通过对作格动词词汇语义特征的分析,解释作格动词与被动词及其句式的异同,提出作格动词不可用于被动语态主要与其具有被动意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性使役动词在构词和句法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本文首先从语义场理论着手,对情感性使役动词进行归类。然后以词汇语义为依据,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其词形变体和句法构造方式,并着重阐述了作为变体形式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连动句在汉语中广泛存在,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处理一句话中的多个动词时方式截然不同,在英译时,通过语义关系分析,厘清动词和动词短语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提取谓语动词并对其他动词进行语法加工,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汉语是否存在零价动词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原零价动词分为两类:天气类和灾难类,在配价语义范畴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需要有强制性语义成分,并通过VP的转指论证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并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一致关系)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英汉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得出汉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零价动词的结论,我们还把灾难类动词和相关的一价动词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由于英语的情态动词与汉语的能愿动词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所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混用等偏误。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能愿动词中的意愿类进行划分,从形式、语义、语用等方面对英语国家学生在使用这类词时出现的混用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动词连用的形式在汉语中大量存在,但是相似形式所代表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却千差万别,其中的动词由于缺少形态变化、特征标记及连接语素使得各种动词连用形式极易混淆。而连动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式,通过比较并利用语言类型学的观点可以证实英汉两种语言在建构句子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尤其是结构被动句;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意义被动句来表达被动语态。造成这种语态使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法、修辞、文体、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动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造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王玉 《太原大学学报》2013,(4):77-80,100
基于语料库,采用多项显著共现词素分析法,对大量真实语料统计分析后发现,英语中使役构式对其动词词槽中的非谓语动词有选择性,不同使役构式所吸引的非谓语动词并不相同,证明了各使役构式有其独特的语义,并不能作为同义词进行相互替换。  相似文献   

20.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按照词汇性质,作格动词是具有较强动作意义的使役动词,使役性诱因既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形成其客体既能出现在主位上,又能出现在宾位上的及物和不及物两种旬式。基于此,作格动词在词库中被分为一价和二价两个次类。通过比较它们的词汇语义表征,从而认定致使义和及物性是作格动词一价和二价存在的词汇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