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感知、认识长方形、椭圆形,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和相似物体。 2、培养幼儿认识图形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图形乐园”,准备两只小猴子(小猴身穿图形花衣服)。 2、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纸片和磁铁拼板,每人一套。  相似文献   

2.
反观目前的科学教育活动,虽然教师能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但“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或观点强加给幼儿,忽视客观事实和幼儿的主动建构。“一个正方形变成了几个长方形”在中班“铺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折、剪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变换图形,并贴在相应的“路洞”(用硬板纸做成)里。操作之后,教师问一幼儿是怎样变图形的,幼儿答:“把正方形变成长方形。”教师接着问:“用几个正方形变成几个长方形?”幼儿说:“用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觉得这一说法违背常理,…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活动设计中,我们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请幼儿扮作红、黄两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宝宝,参与游戏。我们巧妙地运用了充满神秘感的“图形魔盒”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序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的多种排序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按规律排序。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对已学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并学习认识长方形。 2.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努力发现、寻找问题的答案。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有欢快乐曲的磁带。 2.铃鼓,场地(地上事先画好大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以佩戴的各种颜色的图形。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的: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类能力。活动准备: 1.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下面的几何图形:(?)(?)(?) 图一图二图三2.幼儿每人一把剪刀、一张正方形纸,每人一份剪好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各若干个)。3.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七种)。活动过程: 一、几何形娃娃过生日教师先后出示正方形、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请幼儿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分类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小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班幼儿的分类操作需要建立在正确感知物体形状及颜色特征的基础上。考虑到近期在主题活动"图形乐"实施过程中,班上幼儿已通过配对游戏、沿着图形走等操作活动,初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也积累了一些色彩方面的经验,我利用"乐园游戏"这种幼儿乐于参与的户外游戏形式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分类,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过程:一、观看情境表演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目的:在教师完整示范的基础上,幼儿学会折啄木鸟;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及动手能力。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手工纸,每组一把小剪刀;折纸范例“啄木鸟”一只;墙上贴好一棵树。  相似文献   

9.
目的: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准备:1.较大、较厚的纸制成的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土坑”(如图一),将镂刻下来的图形贴上色纸即成彩色的“石块”(其中将个别○、□两等分)。2.小狗头饰一个。过程:一、观看情境表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幼儿园和普陀区白玉新村幼儿园各20名大班幼儿(年龄跨度为6.5±0.16岁)为研究对象,分为国际象棋组和普通组。采用瑞文标准测验以及自编题目进行测试及访谈。结果表明:1.参加国际象棋活动的幼儿在图形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数字推理能力、言语描述以及自制力方面,要优于普通组幼儿;2.国际象棋教育活...  相似文献   

11.
活动要求1复习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的特征。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独立动手能力、想象力。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良好的活动常规。活动准备1录音机、音乐磁带,画有小兔、熊猫、小狗、小猴动物头像的挂图(动物的口型分别为四种几何图形)。2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积木、雪花积塑若干。活动过程1引出课题师:“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次几何图形模特表演,你们瞧,他们已经走过来了。”幼儿手举几何图形积木出场,依次出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幼儿自由讨论每种几何图形的特征,最…  相似文献   

12.
正听指令摆图形玩法:1.为游戏准备一个棋盘。此游戏是在幼儿初步建立行、列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开始游戏时,请家长先让幼儿站在某个角度指出棋盘上行、列的位置。2.让幼儿自己选择家里一些方便使用的、大小类似一角硬币的物件5-10个(图1),听家长发出指令。3.家长可发出如下指令,如:(1)请选择某一图形,放在第几行、第几列,反复玩。(2)请把正方形摆在三角形左边,请把圆形摆在长方形右边。(3)请用正方形拼出三角形,请用圆形拼出正方形,请用长方形摆出数字7等。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片作为操作材料,借助拼图、搭房子等情境引导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虽然在这样的活动中大班幼儿也有参与的热情,但总感觉活动缺乏新意与挑战性。最近班上的幼儿热衷于玩一种叫汽车迷宫的玩具,这种玩具由游戏板、  相似文献   

14.
活动背景在前不久开展的"寻找生活中的图形"游戏中,我们采用了类似于"通关游戏的方法",如第一关寻找圆形,第二关寻找三角形,第三关寻找正方形,并要求幼儿将各自找到的图形记录下来。但从幼儿记录中我们看到,幼儿记录的图形更像是一些相似的符号,一个符号不仅可以表示许多意思,甚至不听记录者解释还无法看懂,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中班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征大多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相似文献   

15.
内容和要求1.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掌握这几种图形的主要特征,并相应找出生话中的有关物体。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情况分析教小班幼儿辨认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计算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是:1.几何图形结构的分析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幼儿容易失去兴趣。2.用比较的方法分辨出两种图形的外形差别,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复杂、困难的。实践研究表明,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不仅可用视觉感知,同时也可通过触觉(手摸)并用语言  相似文献   

16.
活动内容 :义务教材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活动课。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 ,加强学生对已学各图形的直观认识 ,达到初步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活动准备 :幻灯、正方形白纸、图形卡、数字卡、剪刀。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师 :小朋友们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些图形。出示幻灯(1) :幻灯上的图形都编有序号。师 :这道题一共有7个图形 ,请小朋友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都是哪几号?当老师问你找什么图形 ,你找的是几号 ,就举起几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1.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初步学习根据形状、颜色进行正确的配对与分类。 2.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小篮子,内有红、黄、绿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片若干。 2.贴有标记的大塑料盘6只(其中3只贴有红、黄、绿色块,另3只贴有用黑笔勾画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教师示范用的黄色正方形标记牌1张,绿色三角形标记牌1张。 3.玩具小兔、小狗、小熊各1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比较粗细并找出一样粗的物品。 2.启发幼儿动脑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胶水、擦手布。 活动过程 1.制作纸筒。教师提出任务:谁能把正方形的纸变成纸筒?幼儿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标1.复习巩固对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2练习图形配对。3.进行图形镶嵌。制作材料硬纸板、彩色纸。制作过程用硬纸板做成幼儿熟悉的水果形状。在上面画出不同形状(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的图形,将其挖空。将挖下的图形粘土小硬纸条(便于幼儿取放)。玩法1幼儿通过触摸,感知图形特征。2.将图形镶嵌在硬纸板上相应的缺口处。图形找家(3~4)@李娜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三种图形及三种颜色。 2、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