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鄂东地域,古称蕲黄。自宋代黄州府兴建河东书院以来,各地书院、学宫相继问世,教育发达,文风鼎鼎,名儒硕彦,代不乏人。《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等五大古典名著均与鄂东结缘,实为文坛趣事,享誉古今。一、《三国演义》与黄州赤壁战场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大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战略格局的基础。这场震撼古今的大决战的战场,历来有黄州赤壁、蒲圻赤壁等各种说法,向无定论。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罗贯中在他创作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全力主张鄂东黄州赤壁战场说。《三国演义》用…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形式,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书院独具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的诸多特点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起了文化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学者的重视。近些年来,取得了颇为丰富的书院研究成果,除《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浓墨重彩地进行专门探讨外,还出版了关于书院研究的专著,如丁钢、刘琪撰著的《书院与中国文化》、李才栋撰著的《江西古代书院研究》和《中国书院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书院教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书院史资料》是当代书院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对《中国书院史资料》作者对《文献通考》相关资料理解的再理解可以说明,书院史料的征引与解读应合于基本的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教育学及所属历史场域的本真。作为一项历史研究,书院史研究理应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共生,在主客观对话中迫近书院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人称“邓书院”的邓洪波先生,孜孜求索二十载而铸就的力作——《中国书院史》,已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邓书院继《岳麓书院史略》、《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化丛书”、《中国书院》(画册)之后的又一部规模恢弘的学术作。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4,(13):157-157
目前,德国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受腾讯书院之邀,在北京畅谈《诗经》的艺术之美以及西方视角下的《诗经》研究。当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也携其解读储经》的新著作枫诗的情韵》做客腾讯书院,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朱熹重新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亲自为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本文探析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对学生在修身.处事。接物等方面的要求,以期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明代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曾重建白鹿洞书院,在书院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其《宫詹遗稿》有五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但其中《重修贯道桥记》和《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并非李龄所作,属于误人。《重修贯道桥记》的作者应为天顺年间南康知府钱塘人陈敏政,《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似为《宫詹遗稿》的编者自撰。  相似文献   

8.
郭旭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26-129,140
《贵州书院史》以贵州书院与地方文化变迁为历史视阈,深入研究了贵州书院文化的发展和流变,深刻揭示了贵州书院历史变迁的动因、贵州书院时空分布及基本特征、贵州书院的讲学风采、贵州书院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书院文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贵州书院史和贵州教育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是区域书院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9.
《白鹿洞书院揭示》不仅仅是一个书院的一般教约,重要的是,它因集中反映了制者朱嘉的教育目的和人才思想,而成为后世书院学规之榜样。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发现材料,本文对黄宗羲研究中的两个难题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作者认为,《明史案》即《明三史钞》,是一部编年体明史长编成在于晚年。他和姚江书院的交往不止一次。从他和姚江书院派的交往态度来看,黄氏是个派系观念很深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创刊于上世纪30年代的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较为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徽州自宋代以来的书院教育以及由书院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以紫阳书院为代表的徽州教育在安徽乃至中国的地位与影响,同时《学风》也对近代徽州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客观地说,《学风》关于徽州教育方面的研究,对于当代学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记材料的简略,传世文集的缺乏,当下对《毛诗多识》成书过程及多隆阿生平交游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多隆阿生性平淡,不慕荣利。他在以萃升书院为中心的学术团体中获得了从事经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为《毛诗多识》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客居何维墀幕府和家居辽沈期间,多氏完成《毛诗多识》初稿;在主持平阳书院时,《毛诗多识》经多氏再次订正和王筠校对最终成书。后遗稿散佚,经程棫林、刘承干两度订正,厘定为六卷。书虽不完,其保存之功可嘉。《毛诗多识》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来有关元代书院刻书研究,皆对杭州西湖书院刻书予以较高评价。本文重梳文献,考辨史实,细究西湖书院刻书详情,认为元代书院刻书是官刻书籍的补充,西湖书院刻书系江浙行省刻书的组成部分,该书院实际承担刊刻的书籍数量并不多,今存世者仅元人苏天爵所编《国朝文类》一种,其余以往认为系西湖书院所刻者,多为江浙行省及下辖诸路儒学所刻,仅置版于书院而已。西湖书院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继承了南宋太学书版,元亡后这批书版又为明国子监所承继,使得宋代高度发达的版刻成就有了更多的直接传承渠道。  相似文献   

14.
书院志只有确立了"主教育"的体例,才能从一般方志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成为教育史尤其是书院史的资料宝库。梁廷枏《粤秀书院志》以书院人述书院事,首次确立了在书院志"主教育"的体例特点,反映了清代广东书院的生存、发展与运行情况,也折射了清代初期至中叶的书院教育的变迁,在书院志史上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书院的德育     
中华民族具有注重德育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谓《诗》、《书》六艺之文。孔子的话很明确,德行为本,德育居先。俗说:“道德文章,德才兼备,都是认为德比才(包括文章)更重要。书院之设,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道德修养。本期发表彭安玉《书院诚信教化机制试探》、徐雁平《<读书分年日程>与清代的书院》两篇论文,前者是通论,后者是专题研究,各具  相似文献   

16.
因构思巧妙、见解高远,《衡州石鼓书院记》在书院记中独领风骚。它彰显石鼓书院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声誉,复现书院发端、勃兴、鼎盛的历史背景,折射理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双赢格局,凸显理学家于科举制度既深恶痛绝又割舍不断的两难境地,印证了书院记之典型特征及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邓洪波先生所著《中国书院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书院历史的学术专著。邓书通过大量唐代地方志和诗文,对书院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并作了全新的解释,将唐代书院的面貌呈现出来。但是,引用地方志和诗文论证唐代书院起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可以看出唐代书院与后世书院的性质是决然不同的,因而书院的起源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鄂东文化研究里,黄冈蕲春人顾景星所著的《白茅堂集》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把《白茅堂集》里的十篇序言作为探讨对象,这些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生平的介绍、著述概况、《白茅堂集》传世的原因和他人对其诗文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书院     
孙仲 《江西教育》2006,(3):45-45
故乡曾有过慕尚书院、松楼书院、房下书院、古柏书院、散厅书院、阉下学院、启茂堂书院等许多的书院。那些古老的书院屋宇至今依然残存,虽然蛛网蒙尘,破烂不堪,却掩隐不住昔日的风采,古柏书院前“引曙光于世,播佳种在田”的楹联仍然依稀可辩。  相似文献   

20.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