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森著《敦煌壁画家具图像研究》,于2010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敦煌壁画中的家具分为南北朝、中唐和五代宋三个阶段,并将其分为床榻类、坐具类、几案类、杂项类等,然后叙述其图像内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参照诸多家具史的研究列示了详细的分类表,同时与敦煌以外地区同类家具的形态进行比较,探寻其渊源,试图从中找出敦煌家具与中原传统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中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分别出现在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昙延法师灵异故事",莫高窟盛唐第217、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序品"中,另有以莫高窟第85窟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华严经变中的里坊图像。这些唐五代宋初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以彩色壁画形式记录汉唐长安城相关信息珍贵资料,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敦煌壁画是"形象的历史",仔细梳理和解读几处敦煌壁画中与汉唐长安城有关的画面,可以看到长安城在中古时期绘画史中蛛丝马迹的影像,使得曾经极其宏伟壮观、令世人无限向往的汉唐国际大都会长安城,通过敦煌壁画的片断式记载而展现在世人眼前。虽然目前揭示出来的仅是宏大的长安城的一个个小场景,但也初步展现长安城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彰显敦煌壁画研究的价值及其美妙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的现实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张大千起了重要作用。张大千总结出敦煌壁画的十大亮点,其本人亦受益于敦煌壁画而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相比今天的大多数学者仅仅把敦煌壁画放在博物馆中作为"历史"的研究对象,张大千把它作为"过去史"延续到"未来史"而放在创作实践中,成为"现实"的借鉴对象,更体现了敦煌壁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年新见《大唐皇帝皇后供养图》线刻画与敦煌莫高窟《帝后供养礼佛图》粉本草图,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在敦煌壁画中多次出现的帝王形象,揭示了皇权统治者的形象对宗教艺术表现的深刻影响,指出经幢石刻线图与墨线纸本草图,虽然均没有真正转换生成大型石窟壁画新图像,但是不仅可见中古时期佛教艺术创作中的帝王政治庇护因素,也可见唐代皇帝、皇后形象作为“夫妻家庭与政治艺术”的图像流传,在宗教文化诸领域中不仅成为教化民间信徒的理想粉本,也成为国泰民安与积攒功德的祈求心愿。  相似文献   

5.
浅析眼神在敦煌舞蹈中的意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伟 《文教资料》2009,(33):75-76
敦煌舞蹈的创作是以历史悠久的敦煌文化中的舞蹈壁画形象为原始素材,经过了各界人士及专家的挖掘、整理、加工,而独创出的一种新颖的舞蹈表演形式。在惟妙惟肖的石窟壁画上,舞蹈的表演形式及内容形象地展现了浓厚的佛教文化,不同的人物形象则是敦煌壁画中最具表现力的地方;而人物中眼神所传递出的准确、生动、形象的意蕴更是把敦煌舞蹈的特性表现的传神到位。本文从敦煌舞蹈的文化背景研究出发。概括了敦煌壁画中人物眼神的种类,阐述了眼神在敦煌舞蹈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迦陵频伽起源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首鸟身的迦陵频伽图像在敦煌壁画中保存甚多 ,形象生动活泼 ,造型独特优美。本文对这类图像的起源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敦煌壁画中出现的风伯形象,反映了敦煌地区对风伯的崇拜。结合敦煌壁画和敦煌文书,试图揭示敦煌地区的风伯崇拜与祭祀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壁画的发展历史研究离不开对敦煌壁画的研究,而敦煌壁画的现存遗迹中,几乎所有的布局样式与技巧都可以在唐代的壁画中找到源渊。因此唐代敦煌壁画的研究对于整个中国壁画史的发展起着前瞻后续的作用。本文试图就壁画的布局与构图方面对唐代敦煌壁画作以浅析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敦煌文献和相关图像史料,对敦煌壁画中的笞杖和球杖图像进行了考证,认为:一、古代笞杖作为一种刑具,其长度和粗细具有严格的规定,汉唐时期的刑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当时学堂的师生以及画工等老百姓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二、敦煌壁画中球杖图像的形状、长短等具体形象特征,均与史料记载吻合;球杖之柄是人之手臂的延伸,而弯曲的杖头是人之手掌的仿制品.  相似文献   

10.
"反弹琵琶"语出敦煌壁画中的唐代舞乐形象,是一种打破常规、反向求异的思维战术和处事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