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过,语文教育就是美育。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2.
潘枫 《现代语文》2006,(3):46-48
当前,语文教育呼吁语文的人文性回归,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莉 《学语文》2005,(5):53-53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而CAI的普及与运用不仅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都说明了语文课程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那么,语文老师该如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呢?该如何“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桂丽 《学语文》2005,(3):20-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从课堂渠道来看,需借助于占高中语文教材大部分的文学作品的教学。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人譬诸花木,文艺就是雨露。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欲求,尤赖有精神上的欲求.才可以向上进取,有时因有精神上的欲求,  相似文献   

9.
《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塑造个性、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任务。  相似文献   

11.
《蓝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现行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是经过岁月的淘冼、沉淀后的文化精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那浩淼沧碧,雄伟壮丽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尚奎 《成才之路》2011,(35):34-34
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应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课堂之余,组建校园文学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社社团活动,能让学生充分而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更好地培养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变序显理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新课程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并指出语文学习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可见语文新课程把美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但值得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8.
何剑 《考试周刊》2010,(13):45-46
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它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然而,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存在一定文化素质差异。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段磊 《中小学电教》2007,(12):67-68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