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与媒介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骐 《新闻与写作》2004,(11):28-29
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的种类与数量都飞速增长,信息科学也同步迅猛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中,作为社会信息重要来源的媒介同样经历着迅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取知识有两个最重要的来源,那就是学校与媒介。如果说学校给人们以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那么媒介则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潜移默化,它所传播的各种信息也同样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看  相似文献   

3.
尼克·库尔德里的新著《媒介·社会·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体实践》对当今数字媒介背景下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解析。该书通过分析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学术理论,深刻解析了"数字化民主"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丰富了"媒介力量"的学术理论。本文从数字媒体和社会理论、网络社会与政治、媒介文化以及媒介道德等方面予以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8,(7):25-32
戴扬和卡茨的经典媒介事件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功能主义传播学受到社会人类学启发的产物。90年代初,文化研究和社会学者从"传媒与仪式"的角度对之进行了验证和修正。之后,媒介事件被整合进仪式传播理论、媒介仪式理论和"媒介化的仪式"理论,成为媒介社会学和媒介人类学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5.
文献交流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形式,大众传播过程与文献交流过程不尽相同.杂志是两者共同的重要媒介,具有知识性、情报性和思想性.它一方面占有"传播者"和"教育者,,的地位,是控制和影响舆论的法宝之一,对促进社会改革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交流,在联系人们思想、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达到知识和情报的社会共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莹 《新闻知识》2006,(3):22-23
在今天的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其构筑的信息传播网络设置了社会的规定语境,并构建着该语境下的社会意义认同。正如美国传播学者戴维·阿什德指出的那样,“信息技术的技术和语言(或表述) 以及大众媒介在我们这个现代(和后现代)世界中是这一[象征、传播]过程的关键要素。简言之,社会  相似文献   

7.
媒介化时代媒体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丁舒 《记者摇篮》2007,(9):34-35
有人把当今社会形象地称作"媒介化的社会",这一说法一方面表述出传媒业近年来的强劲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则告诉我们,人们对媒介信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可以说媒介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面对公众的信息依赖,能否保持客观理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9.
对媒介的定位分歧,是媒介形态理论区别于主流传播理论的根源。媒介形态理论学者将媒介本身定位为比传播内容更重要的、影响着社会或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被诸多学者评价为"技术决定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媒介定位为"传播载体"的主流传播学虽发掘了众多的假设与模式,却在应对宏观社会问题上捉襟见肘。媒介形态理论逐渐显示出其研究的合理性。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时,媒介形态理论将媒介与内容切割,甚至是将媒介与传播切割的绝对立场开始呈现为一种理论缺陷。媒介究竟是可控的工具,还是不可控的主体?在人类社会越来越由媒介及其相关实践支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审视以往学术界对媒介形态理论的批评,而且需要分析、审视媒介形态理论本身,客观评价媒介。  相似文献   

10.
刘丹凌 《今传媒》2016,(6):37-37
“媒介是一种特殊的启发性思维的制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的表述意在强调媒介作为社会和文化的“基础的构成单位”,在他那里,媒介被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发挥着构成社会、文化存在的本体性作用。过去,我们把媒介视为“数量有限的生产/发行源头向外辐射的产物”,视为社会和文化的建构的结果;现在,技术革新和全球媒体的发展使“什么是媒介”重新成为问题,媒介文化成为一个正在展开的世界,这意味着不仅是社会和文化塑造媒介,媒介也反向塑造着社会与文化,这并不是一种线性的、对等的建构关系,媒体的普遍化趋势无限放大了媒体的意义。因此,“媒介视角”成为一种普泛的社会考察框架,不仅存在于对媒介、媒介产品、媒介现象的考察当中,亦存在于对文化及社会发展的探析当中。媒介在这里被普遍化为一种思维、一种结构、一种构成性基础,最终,从文化价值体系中脱颖而出。本期“媒介批评”栏目立足于大众媒介本身的发展变化及当今媒介文化语境,通过对当今传媒现象的研判,有望促进网络文化建设、推动媒介融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发现世界"越来越小"。首先是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愈加亲密。在这种现状下,媒介的传播对于推动各国间的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放眼看世界的窗口,从而更好地促进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2.
"谁控制了传播的入口,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从默多克的这句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强大的媒介力量对社会的作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媒介给我们刻画的世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可以达到即时传播,我们在家里就可以看到伊拉克战争的现场,也正是因为这种"身临其境"和与生活方方面面联系的海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不同,中国青铜器主要是作为一种礼器出现的,并与古代的礼乐制度融为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功能,这也使之成为世界青铜时代的一朵奇葩。"信以受器,器以藏礼",青铜器在殷周时代既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又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象征物,更是政治治理的工具,还一度发挥着记功叙事的书写媒介功能。墨子将"书于竹帛"和"镂于金石"对举说明了中国青铜器的媒介属性。殷周青铜器在上古的文化与政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倚重于时间的媒介,青铜器形成了一个"媒介域":它既影响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形成,更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掘传播史上的青铜时代既具本土价值,也具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馨 《新闻界》2020,(2):60-68
在媒介化社会逐渐成为现实的今天,媒介化理论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夏瓦将媒介化视为基于媒介制度的社会结构化转型,库尔德利则将媒介化视为媒介成为人类社会"元资本"的实践化进程,但他们的理论或是面临着坠入结构功能主义窠臼的风险,或是面临着"意识形态批判"的指责。在媒介已经下沉为一种经济基础的今天,只有对"媒介化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更好地理解媒介化力量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奠基与形塑。  相似文献   

15.
吴美娜  项国雄 《新闻界》2005,(5):48-49,47
媒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人的行为方式还表现在对人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新传播技术的威力不但会重塑媒介产业,同时也会影响到依赖媒介生存的世界.本文中大众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大众媒介;新媒介则是指手机、摄录机、电脑等新兴媒介以及以互联网、万维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媒介.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播形式得以改变,人们运用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媒介不再威力无比,受众不再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16.
论少数民族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晓华 《新闻界》2005,(3):123-124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而言,媒介是沟通社会、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最有效工具;对个人而言,媒介则是个人了解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必经通道。从这个角度上看,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媒介时代。  相似文献   

17.
张昆 《新闻前哨》2010,(3):14-15
美国著名大众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形象地断言: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们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确乎如此!现代社会的人们,如同须臾离不开空气、阳光、流水一样.离不开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有如一双无处不在的慧眼,恪尽职守地为人类守望着风云变幻的大干世界.向人们报告万事万物的一举一动。媒介是人类的产品,人类是媒介的动物。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8.
自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媒介"诞生以来,任何一次有关于媒介的技术革新,都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媒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被总结为伴随性共生。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与呈现形式都会伴随媒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是以媒介的发展为基础的,集中体现为媒介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杨敏  梁佳 《新闻窗》2011,(2):91-92
现代社会,学校与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如果说学校是让人们接受教育信息的地方.那么媒介则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潜移默化,它所传播的各种信息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高校校报是学校教育与媒介传播功能的结合体,编辑在对文章的辨别、选择、加工过程中必须具备先进的媒介素养理念,  相似文献   

20.
龚炜 《东南传播》2017,(12):35-37
媒介丰裕度理论倡导者试图主要给组织管理者提供一种选择媒介的模式,即根据传播信息歧义程度的高低等因素,合理选择高、低丰裕度媒介。但在组织传播实际中,我们发现这种现成的媒介选择模型实际上很难依赖。究其理论本质,是将媒介与其信息内涵、社会意图分离开来,它与"媒介偏倚理论""冷热媒介理论"一样,都是试图从媒介技术特性出发、进而找到某种简便的媒介分析方法,其中不无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媒介的分析,要运用辩证思维,不能脱离信息的内涵、受传者、传受情境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