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视角,探析福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提出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和活动层面完善福建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深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并从营造氛围、向课内延伸、完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健康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琳  曾科 《考试周刊》2009,(27):143-144
本文以广东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各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分析,以哈市各高校为样本,以东北农业大学为重点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目前所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如何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高校产学研融合发展也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为大学生科技能力培养搭建起一座创新实践新平台。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能力培育平台建设在软硬件、保障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科技能力培育平台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力度,提升平台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创新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介绍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含义、特征及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并结合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完善各项机制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我校及全国各高校近些年大力开展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中发现: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活动既是进行创新教育,又是快速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校重视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一项教师指导的,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开展的一项科技学术活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内涵及当前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发挥课外科技活动在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高校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几点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走访等方式,了解和掌握近年来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和参与情况,把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发展方向,从着眼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和改进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建议方案,探索大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外科技活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提出课外科技活动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融合,优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适应国际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实现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议,对高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素质是高校教育评价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标志,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点和关键。高校学生素质提升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素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针对IT专业方向和学生特点,以3+X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不断以系统的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团队、校企合作为探索和实践途径,充实科技创新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内涵,拓展科技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IT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IT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状况,认为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高校IT专业实践教学中,应通过组织电子设计大赛、课外科技制作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学科竞赛为手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建立课外科技活动为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和现状、大工程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用大工程观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议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加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引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路径,是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大学联盟作为加强高校之间合作与协作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推进协同创新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后,积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享协同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机构,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建立的融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衔接型”、“平台共建型”和“产业技术联盟型”,且分别适用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权长期合作和共创共享紧密合作的情况;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融通创新体系中通过培养人才和产出创新成果,不仅对政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性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还具有传播创新文化与塑造创新需求理念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建立中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开展知识创新活动的最前沿,其工作绩效对大学持续的知识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型大学把创新知识、发展知识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知识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下,研究型大学必须根据发展知识的固有逻辑改革现有基层学术组织。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专业科层制学术组织改革仍未能满足知识发展综合化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大学应根据知识的特性和自身的特点,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创新基地、网络组织结构等形式对其基层学术组织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更重要的,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在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增强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此加以分析和总结,可为学科竞赛的深入开展、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以及理论教...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授活动“集群化” ,是指大学教授彼此联系、密切合作 ,采用“集群”的方式广泛地开展学术活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科学发展的日益专门化和规模化密不可分 ,它反映了大学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呈现出的明显优势。目前 ,我国大学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平台、规范的制度平台、合理的知识和技术平台以及客观的评价平台 ,大学教授的活动很难真正走向“集群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科研组织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