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在澳洲生活多年,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对比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现状,颇有感触。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反校园欺凌的教育计划"。我的儿子小辰从3岁上幼儿园起,学校就教他们各种自我保护的技能。小辰上了小学,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教育。这些教育的模式通常是孩子、学校和家长间的三方教育,即:学校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学生社团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注重学校社团的建设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并给予正确的领导和指引,在老社团的发展壮大、新社团的不断崛起中,引领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不断繁荣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单一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通过对一所农村小学社团课程建设前后教师、学生的变化数据的调研,对社团课程促进学校教育评价创新的有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多元社团的组建使学校教育评价更全面、更动态,令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更多元更自信。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深化,中学生社团建设作为学生自主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正逐步成为各高中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有学者将中学生社团分为三种形态,即教师主导型、自发尝试型、自觉发展型.相比较自发尝试型社团和教师主导型社团,自觉发展型社团更注重学生在社团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觉主动的思考和选择,充分体现学生在社团中自我组织、自我实施和自主管理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形式对4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社团参与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困扰对学校归属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社团参与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人际关系困扰在社团参与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社团参与、人际关系困扰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华西师生中有这样一些小集体,那就是华西小学的艺术社团——“小画笔”艺术社团、“巧巧手”艺术创作社团、“小百灵”合唱社团、“白天鹅”舞蹈社团……这些社团吸引着一群有着共同爱好与兴趣的师生,在社会团活动中,孩子兴趣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彰显;教师最大限度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课堂得以延伸;学科思想与学校教育理念得以落实。“社团”使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得到发展。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求真、求美、求  相似文献   

7.
我校学生8+1>9社团(简称"社团")是在校学生为发展兴趣、交流技艺、广交朋友、提高综合技能而自愿组成的。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织的能够独立开展活动的群众组织,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平台,是学校各科教育的辅助成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教育的角度看,我认为中学生社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演变和拓展,它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和建模等方法,对制约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高中阶段,切勿随意调停体育课,学校和家长要积极鼓动他们体育锻炼,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大学阶段,优化教师队伍,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加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教育;临近毕业阶段,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社团是指由具有共同智趣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而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在长期的高校社团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的活动形式和物质状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学生社团是社团文化的基本组织单位;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类电影《死亡诗社》的讨论和研究至今余势犹存。电影最基本的主线实际上是围绕着“自我”的抗争而展开的,自我的成长意义以及处身于制度化学校教育中的自我所遭遇的生存困境,这是电影中蕴含的基本教育学主题。这种自我范式是属于浪漫主义性质的,在影片中,制度化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对这种“自我”展开了围剿。具体说来有三重围剿:学校教育文化信念对自我的围剿;学校的知识观对自我的围剿;家长的权力意志对自我的围剿。尽管有这三重围剿,但是我们对以促进自我成长为指向的教育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社团的不断发展,各类社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之势,但社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少特色,更惶论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本案例中笔者对所指导的社团从制度到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将社团打造成了一个"小而美"的品牌社团,达到了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家长委员会是广大家长成长与进步的大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大熔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生活,一方面,教育了孩子;另一方面,成就了自己。在这里,家长委员会是引导家长从"爱孩子"走向"爱别人"、从"爱学校"走向"爱社会"的桥梁。家长委员会在家长的这种蜕变中,促使广大家长从"小爱"走向"大爱",凸显出家长委员会建设巨大的社会文明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学校生源的多元化带来了家校合作的新问题。通过对山东省D市城区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家长(市直机关人员与流动人口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对子女教育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家长在家校合作中表现出退缩和自卑的心理。提高家校合作水平,应该切实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健全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评估体系,明确学校、家长和学生各自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潜在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学生社团这一新的工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学校生源的多元化带来了家校合作的新问题。通过对山东省D市城区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家长(市直机关人员与流动人口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对子女教育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家长在家校合作中表现出退缩和自卑的心理。提高家校合作水平,应该切实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健全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评估体系,明确学校、家长和学生各自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升国旗仪式是初中德育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社是学校学生处管理下的社团,对学生德育工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文学社应以升旗仪式为依托,对文学社团成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和培训,让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正平  辛崇萍  王玮 《文教资料》2008,(33):187-189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我需求,以共同理想、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在共青团指导下开展活动的学生团体;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建设团支部的必要性和工作思路等方面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辽宁教育》2013,(4X):54-55
<正>一、学生社团建设依据大连市第九中学五年发展规划总目标,结合2012年度"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年"主题,将学生文化建设目标定位为:以丰富多彩的社团建设为抓手,提高"育人树德"德育内容针对性、时代性。强化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发展的意识并提高能力,助推学生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具体内容如下:社团建设2012年度工作目标是:(1)尊重个体,民主组建。(2)构建、完善学生社团工作体系,完善社团制度章程。(3)开发潜能,注重社团的实践性活动。(4)注重中小学衔接,保持教育的一致性。(5)使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6)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突出"三位一体"教  相似文献   

19.
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教师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H中学教师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基于教师自我价值保护的心理机制和个体对情境界定的能力,建构了关于家长与学生的假设和信念,同时建构了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注重打造红领巾小社团,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投入社团的建设中,在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基于此,就培养红领巾小社团,助推学生特色发展进行探究,通过对红领巾小社团基本认识的概述,分析推动红领巾小社团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培育措施,最后分析社团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