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民生新闻类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民生新闻类节目避免同质化的措施,以期我国各民生新闻节目进行自我的个性化打造,培养自己的节目品牌,突出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的同类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增强策划的原创性毋需讳言,当前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民生类节目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同时以隐私、细节为卖点抓取观众眼球等格调不高的现象也已显现.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说,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跳出格调不高的窠臼,必须占领战略制高点,即打造一支成熟专业的电视团队,不断增强策划的原创性,开辟新闻竞争的"蓝海".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各个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民生新闻类节目,甚至取得了超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但是面对显在或潜在的竞争者,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也日趋严重。笔者认为,要想让电视民生栏目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栏目内容尤为重要,而决定栏目内容的第一要素就是新闻选题的确定。结合当前电视民生栏目的状况,笔者认为,往往民生新闻陷入泛化误区、民生新闻的声音狭隘就是因为忽略了民生新闻栏目"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的原则;忽略了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频道民生类节目被很多电视观众所喜爱,与此同时,受市场竞争的影响,民生节目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如同质化、庸俗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电视民生频道的发展。鉴于此,文章以中国首家广电集团——无锡广电集团都市资讯频道为例,从电视民生频道的品牌打造入手,提出几点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跟风式的一拥而上是目前中国电视节目的通病。题材撞车、节目内容同质化,已经上升到了全面的浮躁状态。电视相亲节目走红之后,到处都是"非常勿扰";舞蹈类节目走红后,到处都是《舞林大会》;在冷门节目呼之欲出时,竟同时出现了两档明星跳水类节目,让观众感到很茫然。而歌唱类节目的崛起更是让中国的电视荧屏,呈现出了"交通拥堵"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状,更有次序地"错峰出行",主管部门都开始扮演起"交警"的角色了。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开播,民生新闻走过了12个年头,目前面临的同质化、琐碎化问题,让观众已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作为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新闻人的担当与情怀。这里以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帮忙服务类栏目《阿喜帮忙》为例,谈谈记者的担当与情  相似文献   

7.
由于民生新闻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出现“井喷”,导致各台收视率竞争日趋白热化。尤其在同一城市、同一时段出现多档民生新闻类节目,“同室操戈”愈演愈烈。诚然,民生新闻开播伊始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推广,但是,从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催我们深思,令我们警醒。如:无序的同质化,过于粗俗化、市井化,题材狭窄琐碎,越位审判,过分强调娱乐功能,一味追求负面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8.
向延桃 《今传媒》2012,(3):131-132
随着电视访谈类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电台开始开办电视访谈类节目,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增多,主持人不注重沟通的艺术,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述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对访谈节目主持人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提高访谈节目主持人素养的建议,希望主持人坚持学习,提高控场能力,增强主持人的品牌效应;促进访谈类节目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具有现实与实践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生访谈类节目是指以普通市民为主要访谈对象的谈话类节目,注重市民需求、关注市民题材、由市民主要述说.与以政治要人、商界精英、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和演艺明星等为主要访谈对象的谈话类节目不同,民生访谈类节目在嘉宾和话题的选择上,表现出对普通人甚至是底层百姓的强烈关注,叙事主体也由以节目主持人为主而转向以当事人嘉宾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媒体因过于依赖精英人物而有意无意间形成的对社会底层人群忽视的传媒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员,城市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历史、传播文明的重任。当前,选秀类节目、娱乐节目大红大紫之后正慢慢趋于平淡,"同质化"的民生类节目在获取较高收视水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受到了低俗化的影响,正在逐渐降低观众的收视热情。时代的重任和行业现状的尴尬于此形成冲突,如何迎难而上、以优质的文化产品重新赢得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11.
孙莞 《记者摇篮》2008,(12):78-79
近些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它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市场回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内各地方台的“宠儿”。这股“电视民生新闻热”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同质化、琐碎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已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其中,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最为明显,是各民生新闻节目普遍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民生是新时期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报道民生也给电视人带来了一次新闻观和采编技巧的考验。笔者发现有一些栏目走进了民生新闻报道的误区:内容上堆砌琐事、鸡零狗碎;形式上止于表象、生涩雷同,既无新意又无特色。而且,栏目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这一严肃命题,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刘力 《新闻前哨》2012,(9):64-65
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播出后,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走过10个年头,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琐碎化,让观众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于是,作为电视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帮女郎帮你忙》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贴近生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生热”的席卷,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了内容同质化、琐碎化等现象,这对其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其发展空间,然而也给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从发展的角度讲,民生新闻类节目出现,改变了我国新闻语态。应该说这是民生新闻节目的一大贡献,也是此类节目迅速崛起的核心要素。而所谓改变新闻语态最本质部分,是民生新闻类节目较之传统新闻“真实度”的变化。从某种角度看,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兴起,得益于“真实度”的提高;而目前民生新闻类节目出现的相对停滞状态,瓶颈因素之一依然是“真实度”问题。正是所谓“得于此失于此”。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很接地气,由于其独特的亲民视角和内质,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其在各地可谓异军突起遍地开花,但,电视民生新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平民化、低视角的特质吸引了很多观众。由于其独特的"吸附力",促其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获"双赢"。由于成功者在先,于是,跟风者、拷贝者、模板者,便紧随其后蜂拥而至一哄而上。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节目风  相似文献   

17.
广播民生热线类节目的宗旨便是为百姓和政府排忧解难。所以民生热线类的主持人,除具有一名合格主持人的各种素质之外,还需具有独特的素质。本文主要以广播民主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条件为切入点,根据相关调查,分析了广播民生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常见的问题,进而针对其问题给予了相关解决措施,以期为民生类节目主持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到民生新闻类节目从报道"小民生"向"大民生"方向的转变,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新闻价值取向上,要从市民身边事,挖掘出值得社会关注、思考的点.以点带面,通过对百姓身边小事的报道,以小见大,彰显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高度.这有助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发展,走精品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当前很普遍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几乎各电视台都在开办,由此也导致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现实.电视台为争夺观众注意力,势必要强化节目的品牌概念,借助节目品牌来提升节目、频道以及电视台的知名度,而这也就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20.
樊勇 《新闻爱好者》2011,(17):100-101
如今,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并越来越受到业界同仁的关注。一个节目类型火了,全国很快就会"一片红"。比如《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被看好,立即就有《阿六头说新闻》、《兰州零距离》、《成都全接触650播报》、《民生大参考》、《郑州大民生》、《都市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