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纳推理(上)──小学数学教师应学点逻辑学(十)上海市奉贤县教师进修学校杨海波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也就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例如,通过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归纳得出同分母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  相似文献   

2.
郑华同志在他的《归纳还是演绎》一文中谈到归纳推理结论的性质时说:“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是必然的,它只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我认为这种论述是值得商榷的。正如郑华同志所说,归纳推理的前提“都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判断”,结论“是关于一类事物的判断”。这样,根据前提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逻辑学将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大类,其中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和科学归纳。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归纳推理进行概括的依据不同,因而,它们推出的结论性质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师应学点逻辑学(八)数学判断(中)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世荃关于判断关系判断和前面介绍的性质判断(判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都是简单判断,在小学数学判断题中常会遇到。1.关系判断及其组成。关系判断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判...  相似文献   

4.
在培养小学生归纳能力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学不得法,就很可能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很难找出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下面就结合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七册)中“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产生。 根据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可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两种,本课在指导学生认识射线和角时,应注意培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订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阐明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  相似文献   

6.
罗学语 《广西教育》2010,(23):59-60
“二项式定理”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必修)》中的内容。它实际上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教材试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导出二项式定理的思维过程,深刻领会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本课的重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推理二项式定理,教师如何启发引导才能自然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了这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李洁 《广东教育》2009,(11):19-21
归纳推理是由某些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找到“部分对象具有的特征”,再将这一特征应用到“该类事物”中去.归纳推理有过无数次的辉煌.产生过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发现.它是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运用科学的推理方法建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事实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概念和定律,由所得概念和定律出发,进而研究有关的具体事物和物理现象,形成“个别→一般→个别”的物理教学原般→个别”的物理教学原则.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配合有助于这一原则的实现.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通常可以运用“列举特例,引导观察,找出共性,归纳概括”的办法,例如,简谐运动概念的形成,在观察、研究弹簧振子振动情况基础上,找出共性,概括出简谐运动的概念———物体在与位移大小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归纳推理是以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为依据,推出这一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一种性质的推理。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归纳推理是属于合乎情理的推理。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得较为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这样就有利于初中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笔者针对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初中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事物中得出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结论的推理,依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心理特征。一般可以将小学阶段归纳推理的学习分为前归纳、归纳推理的初级、归纳推理的完善及归纳推理的前演绎等阶段,在归纳推理教学设计中,需要循序渐进,将教学的具体过程呈现给学生,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归纳推理是由某些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找到部分对象具有的特征,再将这一特征应用到该类事物中去.归纳推理有过无数次的辉煌,产生过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发现.它是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谈一谈这一重要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学习生理(三)又一学习的内在因素(Ⅱ)三情感、兴趣与学习人的意识水平的高低与人的情绪的好坏以及对外界事物兴趣的大小密切相关,并左右着人的行为(包括学习活动在内)的积极主动与否。为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质量,则是教育研究中亟待解...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科学课教学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使其认知不仅仅停留于常见自然事物的表面现象、外部特征上,还能将许多自然事物联系起来,经过大脑的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形成最初步的科学概念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许多类似的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因果联系,找出一般规律和定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归纳推理的过程。在推导几何公式的过程中,常常采用归纳推理。如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12锐角(或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得出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在这个推导过程中运用了归纳推理,即…  相似文献   

15.
龚波 《中学文科》2005,(11):1-19
【知识要点】 一、名词 (一)名词的种类 (二)名词的数 1.名词按其所表示的事物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2010,(12):36-39
对孩子们而言,一些很难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的内心情感和一些事物,他们总是力图用绘画加以表达。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可能处于从前写实阶段到写实阶段的各个层次,他们从涂鸦期随意涂抹的弥散线条,经过象征期的过渡(即会把一些不经意画出的点、线、圈圈等符号加上意义)进入图式期(或定型期),他们渐渐用较明显的符号或形态来表现事物,个别幼儿已经进入写实期,能够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较为客观地加以表达。  相似文献   

17.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1. People won't use money. Everything will be free.(P2)人们将不使用钱。一切都是免费的。 (1)everything是不定代词,意为“一切事物、每件事情”,用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18.
本课授课时间为2007年9月28日,授课班级学生为镇属普通初级中学,虽然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但学生具备一定的直觉猜想、运算求解、归纳推理、类比抽象、逻辑思维及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菁  隽永 《天津教育》2011,(11):61-61
(705)追本溯源追究根本,上溯源头。指查找事物发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追本求源""追根溯源""追根究底"。推本溯源探索事物的根本,寻求事物的本源,指推求事物发生的根源。也说"推本穷源""推本究源"。(推:探索研究;推断:寻求)(706)真格的实在的;无虚假的;当真的。如"说真格的"(即"说真的","说实在的",不骗人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有着丰富的感知,借助生活概念原型,概括其特征形成科学概念;在识别、举例中深化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在欣赏名人名猜中感悟舍情推理的作用及局限性;基于生活概念的“数学化”凸显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