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这首童谣吟唱的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端是开端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相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端午"作为五月初五的节名  相似文献   

2.
石含信 《中国钓鱼》2005,(11):61-61
我的老家在清水江的上游源头河边,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农历五月初五(当地称小端午)至五月十五(称大端午)期间,都是要下大雨涨洪水的,即称“端午水”或“磨刀水”。我们的家乡有这样两句民谣:“你不送我磨刀水,我就不给你晒龙衣”。其典故是说:三国蜀汉名将关云长,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都要显灵下到人间来磨他那把青龙偃月刀,如果不下雨,不涨洪水,他的刀就磨不成,他就会动怒。  相似文献   

3.
周小丽 《收藏》2020,(4):77-77
每逢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时候,端午被人们认为是"毒日""恶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一定要用各种方法驱除五毒之害。这些风俗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才有了采药、沐兰汤、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插艾蒿、饮蒲酒、制凉茶等各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除此之外,古人还会佩戴各种特殊不同的花钱,以期达到祛除五毒祈求平安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五”或“端阳”节。端.即开始的意思。按地支顺序推算,一年中的第5月正是“午月”,而每个月里都有三个五日,头一个5日就是端五。唐朝时,因唐玄宗生于8月5日,为避“五”字讳,宰相宋憬提议,将“端五”改成了“端午”。又因古人常把“午时”称作“阳辰”,于是端午又称为“端阳”。  相似文献   

5.
颜恒 《钓鱼》2004,(11):27-27
每年的新历5月下旬,是传统的五月端午节,为何说端午前后好钓鱼呢?请听笔者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端午花钱     
正中国花钱早在西汉时期就已问世,宋元以后品种日增,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最为盛行。每年农历五月初,正值春夏之交,天气变暖,蝇飞虫动,疾疫也开始流行,人容易受蝇虫叮咬,感染疾病。所以,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辟邪驱瘴自然成为了重要内容。清代流行的"驱邪降福"背"五毒"图案花钱,可谓颇具特色,有多种版式存在(见  相似文献   

7.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夏节、重午、五月节等,它与春节、清明、中秋、重阳并列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8.
赛龙舟     
张锦梵 《上海集邮》2001,(11):12-12
虽然对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赛龙舟与吃粽子等端午风俗一样,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因此2001-10T《端午节》邮票第1图“赛龙舟”极限片用戳,首选屈原投河自尽的汨罗江所在地邮戳,其次才选屈原故里的邮戳。另外,也可选用举办龙舟比赛的赛地邮戳。  相似文献   

9.
王峰 《集邮博览》2014,(6):54-54
正2014年3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浴马图》特种邮票,几天后欣赏首日封发现,该套邮票丝织封(不包括小型张)居然是个错封。如常例,《浴马图》丝织封正面贴《浴马图》邮票一套三枚,背面是中英文背景介绍。当看到丝织首日封文字说明第二段首句"《浴马图》卷,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作,绢本,设色"的英文翻译时,一个明显的错误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0.
严志清 《收藏》2014,(8):89-89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于是,人们便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驱除五毒的肚兜,缝制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图驱邪辟恶,祈求平安。民俗中也有给孩子佩戴"五毒花钱"的习俗。笔者曾见过一枚十分精美的"驱邪辟恶"五毒花钱,直径50毫米,厚2.8毫米(见图)。  相似文献   

11.
车星辰 《武当》2009,(10):27-28
宋公世德,字辅仁,号云鹤,直隶大兴县(今北京市)人,世荣公之胞弟也。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圆寂于民国10年(1921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终年65岁。  相似文献   

12.
沐浴是人们健身的有利手段,世界各地沐浴方式无奇不有。河浴:巴西人喜爱河浴。每当客人上门,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要把客人拉下水,洗个澡.洗的次数愈多对客人愈尊敬。矿泉浴:美国人对矿泉浴有一种特别的爱好。矿泉浴可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使肌肉力和能量代谢减缓,对人体的皮肤有百益无一害。蒸气浴:芬兰有一种十分别致的蒸气浴,人们先把浴室内的许多石子烧得通红、炽热,然后泼洒凉山,顿时蒸气弥漫,人们则坐在梯式的木架上,让蒸气热冲刷,汗出如流,洗涤身上的污秽。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端午龙舟竞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对我国端午节龙舟竞渡现状进行了解和研究,提出我国端午龙舟竞渡发展策略。即制定科学严密的竞赛规则;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举办系列比赛;加大向学校推进力度;各地建立龙舟博物馆,保护民间龙舟文化。从而为我国民间体育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蔡秉旋 《集邮博览》2009,(10):71-7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我国自古就有的赏月和祭月习俗。古帝王有春天祭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10,(1):51-51
2010年是虎年,中国农历庚寅年,依照惯例,中国邮政将于2010年1月5日发行《庚寅年》邮票一套。虎是万兽之王,同时"虎"又与"福"谐音,代表了吉祥富贵。北京市  相似文献   

16.
1月5日《壬寅年》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生肖虎年。民间自古以来视虎为神兽,有扶正祛邪的寄托。山东至今还留有给孩子戴虎帽、穿虎鞋等习俗。《壬寅年》是第4轮生肖邮票的第7套,由画家冯大中创作,其画风严肃典雅,突破程式化的俗套,赋予虎以人文之神韵,并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符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虎"。  相似文献   

17.
郎绍君 《收藏》2013,(13):324-327
在古代文献、诗词和士人生活中出现梅兰竹菊,可谓历史久远。《易·系辞上》有"同心之言,其奥如兰";《诗经·卫风·淇奥》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陶潜《归去来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绘画中出现梅、兰、竹、菊的题材,约在唐代,在文人之间流行并达到形式上的成熟,约在宋元。宋末的赵孟坚著有《梅谱》(佚),将四者编在一起,以画谱的形式传播,则始于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辑的《梅兰竹菊四谱》。而称它们为"四君"、"四君子",则是陈继儒以后的事了。  相似文献   

18.
杨黎炜 《集邮博览》2013,(11):32-33
中国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每年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很多节日都与"吃"相关,在大家的记忆中,初一的饺子、十五的汤圆、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等,都是与这些节日密切相联的。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一到立秋,就表示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上了岁数的人都记得,每到立秋,民间就有"贴秋膘"一说。"民以食为天",在炎热的夏季,酷暑难耐,在伏天里大家普遍没有什么胃口,饭食  相似文献   

19.
    
兰(2001浙BK0199-8,图1),又称春兰、草兰、山兰等。多年生草木植物,生长于幽谷山野、岩缝悬崖,全国各地广为分布,盛产于长江以南。商周,先民视兰为圣洁之物。《诗经》有以“秉兰赠芍”为传递爱情的描绘。《神龙本草经》(TP12-3)称兰为“杀蛊毒、除不祥……通神明”的草药,被作为祭祀祖先的供品。  相似文献   

20.
云海 《健身科学》2012,(6):40-40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通过吃粽子、划龙舟等形式,端午节成为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龙舟运动不论是远古还是现在,是一种良好的健身、竞技项目,1984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举办了“屈原杯”龙舟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